政治經濟
-
572022-08-03
-
50
-
54
-
482021-04-14台灣鳳梨從今年三月被中國禁止進口,原本農民很擔心鳳梨價格會因此崩盤,不過在海外台商大力支持下,包括日本、新加坡、韓國甚至澳洲都很積極進口台灣鳳梨,累計今年出口的鳳梨已經超過五千多噸。
不過同時,我們外銷到新加坡和澳洲的鳳梨卻陸續發生變質變色的問題,農委會盤點這一波品質不佳的鳳梨總共有166公噸,很多問題都出在冷鏈上。過去台灣鳳梨外銷95%都輸往檢疫寬鬆、通貨快速的中國,外銷到別的國家,缺乏SOP、溫控沒有做好,果品就發生問題。
不只鳳梨,台灣農產品外銷過去過度仰賴單一市場,經過鳳梨事件,我們終於正視問題。不過外銷除了產品品質,還有通路以及行銷策略等需要努力。
第69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72020-07-08台灣今年六月經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宣布,終於正式從口蹄疫區除名了。整整24年的時間,台灣養豬產業對抗口蹄疫的過程相當艱辛。
從86年3月口蹄疫疫情爆發,5月施打疫苗開始,歷經98年全面停止施打疫苗,但後來仍發生七例口蹄疫病例,拔針失敗,102年5月是台灣最後一例口蹄疫發現的時間,到108年7月台澎馬停打疫苗一年,終於到今年正式除名,這也代表台灣豬肉可以恢復外銷。
24年來台灣養豬戶及養豬數都大幅減少,如今要重返國際市場跟全球豬肉品牌競爭,台灣還有哪些不足或占有哪些優勢?台灣的養豬策略與環境是否能趕上國際變市場的變化呢?不同世代對台灣豬肉打國際品牌策略,又有哪些不同看法呢?針對台灣豬肉外銷,農委會已經訂出四年計畫,這個目標容易嗎?還是低估了?台灣豬肉要建立品牌跟國際競爭,還有哪些制度與做法需要改弦更張、大刀闊斧解決呢?
第65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0
-
152017-03-27就在今年二月,有一群承接父母養豬事業的第二代、第三代年輕人,成立「台灣養豬青年聯盟」。
瘦肉精對他們來說只是過渡性議題,他們關切的是怎麼讓台灣養豬產業回到國際競爭舞台,首要目標是希望農委會盡早讓台灣從口蹄疫國家除名。而對於新政府一心一意要加入的TPP,真的是自由貿易嗎?對台灣競爭力有幫助嗎?有學者提出質疑,強調TPP並非自由貿易,它設定的投資保障機制對公平、環境傷害很大。
但是農委會強調,在未做風險評估之前,沒有開不開放的問題,他們會設立獨立性的「風險評估委員」,也選定高雄試辦屠體評鑑,還要針對傳統市場肉攤發放「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標示牌」,但這些就能解決民眾對要不要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的疑慮嗎?
第45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