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首頁
主題分類
人文
人文
33
剪輯:鄭仲宏
撰稿:黃郁婷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婚姻平權
2025-05-28
上帝上帝,祢在哪?
6年前的5月24日,台灣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但您還記得當年推動同性婚姻公投,台灣社會對立的情況嗎?《獨立特派員》要帶各位來看一位同志基督徒張原境的故事。
張原境是台灣教會公報社的記者,從小遭到霸凌,他在教會音樂班得到許多包容和支持。原本他並不認為同志身分與基督信仰有所牴觸,但因為民間婚姻平權法案的倡議,與立法院後續展開的修法討論,使得傳統教派的反對聲浪也浮上檯面,讓張原境陷入自我認同與信仰的衝突。紀錄片導演謝淨亘拍下張原境這場追尋自我與信仰的故事。
第904集
134
人物故事
攝影:鄭仲宏
2025-05-21
家根拼圖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人際關係疏離,「家」對人們來說,意義出現了哪些轉變?每個人對家的定義不同,有些是一個住所、一分寄託;有些人認為家總是讓人牽掛、懷念;但對有些人來說,家可能是一個想極力逃離的地方?
紀錄片導演馬立群,跟隨四位台灣攝影師的腳步,記錄他們如何透過鏡頭回望成長的土地,梳理與親人之間的情感痕跡,拼湊出心中「家」的模樣。
第903集
文字
陳冠綸
攝影
鄭仲宏
212
藝術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5-05-14
老戲院再會吧
您上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是什麼時候呢?電影院有專業的音響設備,和沉浸式的大銀幕,讓人享受獨特的觀影樂趣。但隨著時代改變,人們休閒有越來越多元的選擇,電影院的生意已經大不如前。
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不出門群聚,看電影幾乎都是上串流平台。人手一機時代,當串流平台訂閱人數大增,也影響到人們觀影習慣。上電影院的風氣,逐漸式微,台灣不少社區型的老電影院,甚至一天賣不到幾張票,面臨經營危機。半個月前,台北梅花數位電影院熄燈;而二個月前,台南全美戲院也歇業了。台灣的老戲院,面臨了什麼困境?該何去何從呢?
第902集
文字
萬真彣
攝影
黃政淵
211
人物故事
攝影:鄭仲宏
2025-05-07
這陣故事在內門 – 傳承
高雄內門是台灣宋江陣的故鄉,早期是為了保衛家園、習武強身,自組而成的民間組織,歷經三百多年演變,成為現代常見的廟會表演藝陣與繞境活動的陣前護衛。但近年來因為少子化、人口老化、青年外流等問題,內門宋江陣面臨即將失傳的困境。
但幸運的是,在內門,有一群人還在想辦法傳承特有文化,有老師傅致力於翻轉陣頭的形象;也有年輕人加入、在學校教學,甚至透過網路社群推廣。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看看老中少三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說內門故事。
第901集
文字
王皓民
攝影
鄭仲宏
278
藝術
攝影:鄭仲宏
2025-04-23
這陣故事在內門 – 逆境
說到高雄內門,許多人的印象是總舖師辦桌、滿桌美味佳餚。然而,內門還有一項獨有的傳統文化–宋江陣。小小的內門區,宋江陣陣頭是全台密度最高,幾乎每個村莊都擁有自己的陣頭,同時也是宋江陣技藝保留最完整的地區。
早期幾乎從老到少,家家戶戶都在陣頭文化的薰陶下長大。不過近年來,受到少子化與青年人口外流、人口高齡化的影響,內門宋江陣傳統文化出現人數不足無法成團、傳統技藝逐漸失傳的問題。
第899集
文字
王皓民
攝影
鄭仲宏
240
人物故事
攝影:賴振元
2025-04-16
voyu
1949年5月19日,政府宣布戒嚴,台灣歷經38年的白色恐怖時期。去年行政院將519定為白色恐怖記憶日,在519來臨前,我們要來回顧一段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傷痛故事。
1952年,阿里山鄒族醫生杜孝生遭保安司令部誣陷入獄,他出獄後帶著妻小搬離部落,但一生都活在恐懼中。他的兒子杜銘哲身為受害者第二代,成長過程始終與鄒族文化缺乏連結,即使後來為父親爭取到平反,一生卻依然都在尋找「家」的答案。紀錄片導演黃聖鈞、薛若儀歷時兩年,記錄下杜銘哲追溯父親過往的旅程,一起來看看這段故事。
第898集
文字
陳冠綸
攝影
賴振元
258
教育
文字:廖怡芬
攝影:賴振元
2025-03-05
教保員困境
您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除了正式幼教老師,還有一群照顧者稱為教保員嗎?所謂的教保員,其實跟老師做的事都一樣,但福利待遇卻大不同。
原因是正式幼教教師領有教師證、考過教甄、適用教師法;而教保員則是幼教、幼保相關科系畢業、適用勞基法,也因此造成了許多同工不同酬的狀況。
近幾年因為少子化,各縣市政府的公立幼兒園,正式教師缺額越來越少,許多取得教師證的老師,只能以教保員身分受雇;而私立幼兒園的教保員,月薪甚至不到三萬元,還要承受來自家長和園方的壓力,處境更為艱難。
第892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賴振元
238
人物故事
文字:廖怡芬
攝影:賴振元
2025-02-12
走過兒童燒燙傷痛
春節期間各地傳出不少因為煙火或電器使用不當,發生的燒燙傷意外。根據統計,台灣每天至少都有一位兒童發生燒燙傷意外,家裡就是最容易受傷的地方。兒童因為身體還在成長,但燒燙傷的疤痕沒有彈性,必須不斷接受辛苦的手術治療,除了身體的煎熬,心理創傷更是難以平復。
有一位小女孩渝兒,就是被開水燙傷全身40%的面積,身心都受到難以言喻的煎熬。他在媽媽的陪伴下,將自身經驗畫成繪本分享出去,也因此吸引了八仙塵爆意外的傷者,一起加入防治兒童燒燙傷。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透過自身的傷痛經驗,幫助別人。
第889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賴振元
236
藝術
文字:邱惠恩
攝影:周明文
2024-12-18
找回消失的針線
你接觸過刺繡嗎?早期台灣有很多繡莊,店裡會擺放像這樣用木頭做的繃架,將布撐開。刺繡師傅坐在繡繃架的前方,一針一線繡出精美的紋樣,做為神明衣、廟宇的裝飾,甚至成為一件件藝術品。但如今,在台灣要找繡莊已經很困難了,更不用說可以看到被稱為繡才的刺繡師傅們在店裡刺繡的畫面。為什麼呢?
第88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周明文
194
體育
編輯精選
2024-11-27
熱鬪甲子園 精華版
今年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勇奪金牌,寫下台灣棒球歷史的新頁,全台灣都為之振奮。台灣隊長陳傑憲一路帶領全隊、激勵大家的士氣,更在關鍵金牌戰中擊出三分全壘打,榮獲大會MVP。
獨立特派員曾經在2010年,遠赴日本製作「熱鬪甲子園」專題,當時陳傑憲還是個在日本鄉下追求夢想的高中生,甚至因為語言的障礙萌生退意。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段追求夢想的青澀紀錄,還有眾多高中生透過日本的甲子園大賽逐夢,如何影響日本的棒球運動、甚至整個社會。
第879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余榮宗
221
教育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4-11-27
竹苗艱難升學路
在少子化趨勢下,參與國中會考的人數,逐年下降,不過,這種情況在新竹縣市及苗栗卻剛好相反。高科技產業發展帶來人口移入,竹北是全國近五年來,人口成長率最高的縣轄市,導致學生數量遠多於公立學校名額,新竹縣公立高中、高職入學率只有全國的一半左右,交通建設不足也導致通勤上學困難。更有家長團體認為,竹苗區目前採取的三級分制,有高分低就的疑慮,甚至組成自救會要求改革。
第879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256
教育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4-11-27
高中入學,免試嗎?
為了減低升學競爭與壓力,台灣2014年開辦高中全面免試升學。但所謂的免試,除了衡量多元學習表現、志願序之外,學生還是必須參加國中教育會考,而且會考成績依然是比序最重要的指標。
中研院的一項研究就指出,為了取得會考的好成績,台灣國中生補習率,近年來不減反增,而且以前的學生補英文、補數學,現在甚至連國文、作文班都炙手可熱。
而分析十年來的國中會考成績,英文科C級分,也就是程度待加強的考生占比,依然居高不下。免試入學這項政策走過十年,學生的壓力真的減輕了嗎?
第879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173
教育
2024-11-13
實驗教育三法 上路十年
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上路,體制外教育得以合法跳脫課綱,或實施特定理念、實驗創新教育。各地的實驗教育團體、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實驗教育的學生,也從2千多人,增加到將近2.6萬人,成長了11倍。10年來,學生和家長多了哪些學習選擇?教育現場有了什麼樣的創新與突破?
第877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
劉建邦
142
教育
2024-11-13
實驗教育養大的孩子
實驗教育已經為孩子和家長,開啟另一條學習之路。但目前台灣體制外學校最多到高中為止,高中畢業後,有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往國外送;但留在台灣的實驗教育學生,通常不熟悉紙筆測驗與傳統考試,如何升大學就是個難題。
實驗教育養大的孩子,跟體制內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由體制外進入體制內,面臨哪些困難?透過四位實驗教育學生的經驗,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第877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
劉建邦
245
體育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11-13
活力企業 員工動起來
新冠疫情過後,國人對健康的重視,也讓運動人口增加,來到歷年新高。但您知道,哪個年齡層規律運動的比例最高嗎?
答案是退休族群,不論是男性或女性,超過6成的人有運動習慣;而35到44歲的比例最低,女性甚至不到2成。上班族不運動,多半會說是沒時間、工作太累。
體育署從107年開始,推出企業運動指導員補助計畫,一年補助企業30萬,規劃運動內容並推廣運動風氣,台灣也有不少公司,在內部推廣運動文化。來看看這些活力企業,如何為員工營造友善的運動環境。
第877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233
教育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4-11-06
店家裡的藝穗節
你有想過,在旅社房間裡,也能看戲劇表演嗎?今年十月,苗栗舉辦了第四屆店仔藝穗節,連續三個週末,六檔演出輪番上陣。演出地點不在正式場館,而是與在地店家合作,有咖啡館、旅社,甚至是古蹟空間,近距離的演出形式,是苗栗少有的嘗試。
不過根據獨立特派員的觀察,這次活動很可惜,跟在地居民互動非常低。台灣近年來,各縣市的藝術節百花齊放,這樣的活動形式如何跟在地連結?又有何侷限?
第876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