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節目介紹

獨立的、深度的、調查的
獨立特派員為公共電視台唯一全方位新聞時事之深度報導節目,自2007年開播以來,秉持「抗權勢、說真話」精神,深入最具爭議性的新聞現場, 挑戰其他媒體迴避的敏感議題,為觀眾挖掘新聞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真相,發揮公共媒體的力量。「獨立的、深度的、調查的」簡單幾個字足以道出節目的自我期許。
隨著社會變遷,獨立特派員也力求轉型,除了持續關懷弱勢、發掘事件真相、對抗體制不公,也應該拉高視野、寬廣胸襟、前瞻未來,試圖解決現階段的社會困境, 因此將「看趨勢」的概念注入節目中。除了保有獨立特派員原有精神,也加入社會正向力量,希望透過深度追蹤報導,為台灣帶來改變的勇氣。 在現今的台灣,新聞頻道百家爭鳴,觀眾身處於資訊爆炸時代,獨立特派員團隊任重而道遠,致力於製作優質的新聞專題,用「心」發揮新聞人的價值與責任。
這是一張圖片
 
Line icon Share
Tweet

團隊介紹

  • 林珍汝
    林珍汝 製作人
  • 李婕綾
    李婕綾 文字記者
  • 婁雅君
    婁雅君 文字記者
  • 萬真彣
    萬真彣 文字記者
  • 邱惠恩
    邱惠恩 文字記者
  • 尹雯慧
    尹雯慧 文字記者
  • 張筱瑩文字記者
    張筱瑩 文字記者
  • 羅盛達
    羅盛達 攝影記者
  • 賴振元
    賴振元 攝影記者
  • 周明文
    周明文 攝影記者
  • 張智龍
    張智龍 攝影記者
  • 袁宏書
    袁宏書 攝影記者
  • 鄭仲宏
    鄭仲宏 攝影記者
  • 黃政淵
    黃政淵 攝影記者
  • 2025
  • 2024
  • 2023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得獎紀錄

    • 公共安全
      編輯精選
      2024得獎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4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
      上個月南韓發生鋰電池工廠大火,奪去23條人命,震驚全世界。台灣每年也都有100件左右的鋰電池火災。當我們生活從手機、電腦、行動電源到交通工具,都已經離不開鋰電池,如何安全使用顯得格外重要。

      其實大型鋰電池也是由小型鋰電池組成,裡面是正極跟負極,中間夾著電解液,電解液裡面還有隔離膜,層層疊疊構成。也因此一旦發生熱失控,將會反覆燃燒、爆炸,產生高溫並釋放有毒氣體。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拆解鋰電池,來了解它的危險性,以及如果發生起火意外,該如何應變。
      評審團特別獎
      第86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關於鋰電池你該知道的事
    • 編輯精選
      2024得獎
      2024 卓越新聞獎
      2021年2月,緬甸爆發軍事政變,之後緬甸內部反對軍政權的抗爭不斷。雙方僵持將近3年,2023年10月底,緬甸東部、北部等地都爆發反抗軍的反攻潮,並且成功奪下許多緬甸軍方占領的城市與要塞,讓緬甸反獨裁長時間的低迷,出現了新的希望。

      獨立特派員特約記者楊智強與蘇威銘,深入緬甸叢林,獨家採訪到在這三年來與緬甸軍政府交戰的其中一支反抗軍部隊。這些政變前只是一般平民,政變後卻義無反顧投入反抗軍的年輕人們,透過鏡頭,訴說他們反抗的決心以及辛酸血淚。
      國際新聞獎
      第837集
      文字:
      楊智強 / 攝影:蘇威銘

       

      緬甸煙硝 – 戰火下的青春
    • 編輯精選
      2024得獎
      2024 卓越新聞獎
      自從2021年緬甸政變後,軍政府強力鎮壓抗議,並且四處追捕抗爭者。不少人選擇逃到鄰國,但來自緬甸的威脅與騷擾仍步步進逼,讓他們必須不斷流亡,躲避追捕。

      人在他鄉的流亡者生活困難、經濟拮据。但為了持續支持緬甸國內的抗爭,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尋求國際的力量。相反的,來自他國的社群也看到了緬甸人民反抗的韌性,三年來不斷輸入資源,讓緬甸抗爭的星火,得以持續下去。
      國際新聞獎
      第837集
      文字:
      楊智強 / 攝影:蘇威銘

       

      緬甸煙硝 – 遠方的援手
    • 編輯精選
      2024得獎
      2024 卓越新聞獎
      經過將近三年的抗爭,緬甸政府軍與反抗軍兩邊都損失相當慘重。雖然反抗軍對於推翻獨裁軍政府的決心堅定,但是武裝陽春的反抗勢力面對政府軍的優勢武力,仍然相當脆弱。反抗軍如果在戰場上受重傷,必須後送到泰緬邊境的醫院接受治療,有的人可能傷重不治、有人則幸運存活。

      活下來的人要面對的除了是身體殘缺的困難,還有不少人心中的傷痛更是難以痊癒。獨立特派員團隊近距離採訪了位於泰緬邊境的祕密反抗軍照護中心以及心理創傷治療中心,深入了解受到戰爭影響的人們,該如何療傷。
      國際新聞獎
      第837集
      文字:
      楊智強 / 攝影:蘇威銘

       

      緬甸煙硝 – 永恆之殤
    • 政治經濟
      編輯精選
      2024得獎
      系列報導:閱讀習慣改變,出版業面臨巨大挑戰!
      2024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您有多久沒有到書店買書了呢?出版業產值連年萎縮,誠品書店五年內關掉十三家門市;金石堂全盛時期有一百多家門市,目前僅剩三十多家;重慶南路的書街從上百家到現在僅存十家左右。

      根據統計,2010出版業產值有367億元,近幾年則維持在200億左右。台灣第一家網路書店通路博客來,今年首季虧損741萬元;唯一上市公司時報出版 ,首季獲利僅200萬元。

      綜合型電商平台加入戰場,引爆書市價格割喉戰。整體出版市場正在萎縮,但電子書閱讀人數卻開始連年增長,面對這些挑戰與改變,出版人該如何應對呢?讀者又要如何支持自己喜歡的作者?
      電視新聞報導獎
      第815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

       

      書店消失中 通路價格戰
    • 政治經濟
      編輯精選
      2024得獎
      系列報導:閱讀習慣改變,出版業面臨巨大挑戰!
      2024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你喜歡閱讀及買書嗎?出版業已經蕭條多時,面臨數位載體的衝擊,許多人不再看書,即使閱讀,也有紙本以外的選擇。面對線上影音串流媒體、Podcast等多元資訊管道,買書的人口與意願每年都在下降。 多元數位載具的衝擊,讓出版業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又該如何突圍?而閱讀在AI時代,又具有什麼樣特別的意義?
      文字 
      鄭淑文  攝影 劉建邦
      第815集
      電視新聞報導獎
      鄭淑文、劉建邦
      出版業寒冬 困境與突圍

    • 國防軍事
      2023得獎
      系列報導:台海新常態
      文字:張筱瑩
      攝影:周明文
      2023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最近中國無人機頻頻侵擾我軍金門和馬祖防區,台海情勢緊張,共軍不斷對台灣操作灰色地帶戰略。而除了以軍機、軍艦和無人機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中共也採混合戰,以線上和線下網路攻擊的方式對台步步進逼。

      根據國家資通安全情勢報告指出,近幾年政府各機關頻遭網軍資安攻擊,去年政府公務機關共通報696件資安事件,其中發現多個機關的物聯網設備有被下載惡意腳本的連線紀錄,例如在監視器,還有印表機及掃描器,都曾被攻擊者利用安全漏洞從遠端入侵。

      依據統計,國內政府機關每個月平均受到3,000萬次的境外網路攻擊,估計有一半來自中國。中國駭客實際早已長期滲透國內機關組織,21世紀,網路戰已經成為重要作戰手段。
      媒體素養獎
      第833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卓越大賞】數位網路戰
    • 土地環境
      2023得獎
      攝影:羅盛達
      2023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全台唯一公路到不了的祕境–三貂嶺火車站,今年剛好一百歲了。沿著鐵道發展的三貂嶺曾經繁華,以往被稱為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經歷過19世紀前人穿山越嶺墾拓,以及20世紀煤礦開採時的工業發展,21世紀的今天,山城間的聚落累積厚實的自然與人文風采。

      當年礦場撤出後,人口減少,而今,聚落原居民多半年事已高,年輕一代則出走在城市生活。這個位於北台灣、典型的非都會區域,平時僅20多人在此生活,似乎是個快要被遺忘的小鎮,其實正有好幾股新的活力正在升起。美麗純樸的小鎮迎接著新舊住民交織的火花,也面臨著發展觀光帶來的種種挑戰。童話般的山林小鎮,該如何保留樸實風貌,兼顧觀光發展?
      電視新聞報導獎
      第759集
      文字:
      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百年祕境三貂嶺
    • 社福弱勢
      2023得獎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3 銀響力新聞獎
      新冠疫情將台灣的確診人數不斷推向高峰,指揮中心更發現近期的確診死亡案例中,有三到四成是來自長照機構內的個案,引起各界關注。

      長照機構內集體染疫的事件,時有所聞。尤其是被照護者,身體大多孱弱,一旦病毒入侵機構,不但蔓延得快,確診的被照護者,重症率也相對較高。

      究竟,長照機構該怎麼防疫?台灣長照工作人員對疫情的認知是否足夠?疫情期間,有長照需求的老人家或弱勢,又需要什麼服務來幫他們度過疫情難關呢?
      第75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單篇專題報導獎
      萬真彣、黃政淵

       

      疫情,長照情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14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