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1242025-10-01
-
892025-10-01爭議20年的台北市公館圓環,於9月13日正式拆除,半個月後的29日已經改為正交路口,並且通車。9月30日迎來第一個上班日,早上尖峰時段,有些路段依舊出現直行車與左轉車爭道的現象。
而回顧整起事件,可以說是爭議不斷。如果鳥瞰原本的公館圓環,可以看到這裡多達七個岔路口,羅斯福路上面還有公車專用地下道,包括台大、台師大跟政大的公車族學生、都會從這裡經過,再加上這裡是台北市連結新北市的重要樞紐,尖峰時段每小時大約有1萬1千輛車子通過,是台北市車流量前幾名的路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館圓環也是台北市連續七年肇事件數最多的路段。今年台北市政府決定拆掉圓環,改為正交路口,但卻引起民間團體和部份用路人的質疑與抗議。到底怎麼回事呢?
第922集
文字 邱惠恩 攝影 周明文 -
58
-
187
-
178
-
217
-
245
-
434
-
231
-
345
-
274
-
325
-
3882025-09-03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上週被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判決違法,目前可暫時維持到10月14日,將等待最高法院審理。
從8月7日起實施的暫時性稅率為20%再疊加既有稅率,已經對台灣輸美農產品產值最高的蝴蝶蘭造成訂單下滑15%,台灣鯛的收購價也下跌3成,對相關產業造成衝擊。更令人擔憂的是,美方強力要求農產進口零關稅,令台灣稻米和雞肉等畜牧業飽受威脅。
事實上,台灣對美農產貿易一直是進口遠高於出口,2024年台灣進口美國農產品38億美元,出口只有9億美元。農產品進口不僅是貿易問題,還有糧食安全的考量,一旦被當成談判籌碼,進而開放農產品市場,對台灣農業將造成致命衝擊。
第918集
文字 張筱瑩 攝影 賴振元 -
249
-
406
-
359
-
345
-
205
-
356
-
438
-
405
-
844
-
790
-
463
-
499
-
578
-
4282025-07-30台灣在少子女化,和後疫情時代的影響下,面臨全台大缺工的挑戰,其中製造業與服務業缺工最嚴重,AI實體機器人就成了替代人力的解方。最近各種機器人,已經在餐飲業的前台、後台運作,民眾應該都不陌生;甚至教育現場、醫療院所、銀行等金融機關,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而台灣的機器手臂,也已經在製造業、半導體業的工廠裡取代勞工,真人和AI協作時代已經來臨,甚至有部分行業的人力,將直接被AI取代。這時候,政府或企業能不能輔導勞工的AI能力,趁機降低工時、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多贏,就是社會轉型的重要關鍵!AI的興起,究竟是協助緩解人力缺口,還是會顛覆過去,讓勞工工作與生活陷入恐慌?
第913集
文字 廖怡芬 攝影 劉建邦 -
345
-
558
-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