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黃郁婷 | 2025-05-28剪輯:鄭仲宏撰稿:黃郁婷人物故事系列報導:婚姻平權
上帝上帝,祢在哪?
6年前的5月24日,台灣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但您還記得當年推動同性婚姻公投,台灣社會對立的情況嗎?《獨立特派員》要帶各位來看一位同志基督徒張原境的故事。
張原境是台灣教會公報社的記者,從小遭到霸凌,他在教會音樂班得到許多包容和支持。原本他並不認為同志身分與基督信仰有所牴觸,但因為民間婚姻平權法案的倡議,與立法院後續展開的修法討論,使得傳統教派的反對聲浪也浮上檯面,讓張原境陷入自我認同與信仰的衝突。紀錄片導演謝淨亘拍下張原境這場追尋自我與信仰的故事。
第904集
x 29 -
黃郁婷 | 2025-05-28全球脈動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關稅叩關 車價降不降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議題,讓汽車產業如臨大敵。台灣消費者買一台進口車,除了負擔17.5%的關稅,還要再付25%以上的貨物稅,其他還有營業稅、奢侈稅等等,多重疊加使得台灣進口車比其他國家還要貴。
關稅一旦調降,不只對美國,對各國也必須同步調降,對國內整車廠將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產業界就呼籲,應該維持現有關稅,以定額方式調降貨物稅,一方面讓消費者對降價有感,同時也能維持國產車的競爭力。
但是台灣的汽車產業是否需要依靠關稅保護?汽車貨物稅是否過高?一直是長期以來爭論的議題。這次面對美方的壓力,也正好可以全面檢視汽車稅制的合理性。
第904集
x 44 -
-
-
-
SystemAdmin | 2025-05-14藝術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老戲院再會吧
您上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是什麼時候呢?電影院有專業的音響設備,和沉浸式的大銀幕,讓人享受獨特的觀影樂趣。但隨著時代改變,人們休閒有越來越多元的選擇,電影院的生意已經大不如前。
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不出門群聚,看電影幾乎都是上串流平台。人手一機時代,當串流平台訂閱人數大增,也影響到人們觀影習慣。上電影院的風氣,逐漸式微,台灣不少社區型的老電影院,甚至一天賣不到幾張票,面臨經營危機。半個月前,台北梅花數位電影院熄燈;而二個月前,台南全美戲院也歇業了。台灣的老戲院,面臨了什麼困境?該何去何從呢?
第902集
文字 萬真彣 攝影 黃政淵x 210 -
-
-
SystemAdmin | 2025-05-07醫療公衛
波波醫師怎麽了 爭議篇
在台灣,許多人認為醫師不僅收入優渥,社會地位也很崇高。醫學系、牙醫系年年都是升大學的熱門科系,但要擠進台灣的醫學院窄門,實在非常不容易。於是一批批懷抱著醫生夢的學子,在2004年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就到波蘭、捷克、西班牙等地讀醫科、牙醫系,這些人回台執業被稱為「波波醫師」。
近幾年部分醫療糾紛,引發外界對波波醫師能力的質疑;本土醫學生及醫師,也兩度走上街頭抗議這群海外醫師的特權。到底波波醫生遠赴海外國際專班,是受什麼樣的醫學訓練?回台後的實習能否檢核他們的能力?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看幾位波波醫師現身說法,以及本地醫、牙學系學生及醫師反對的原因。
第901集
x 287 -
SystemAdmin | 2025-05-07醫療公衛
波波醫師怎麽了 解方篇
醫師人數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受到總額管制,其中一個目的是避免醫師太多,為了競爭業績而產生非必要的醫療。台灣就是透過限制醫學院校招生人數來做控管,醫學生每年上限1300位,牙醫系學生每年更只招收391名。
近幾年牙醫學系非常熱門,波波醫師無法考進國內的牙醫系,選擇去其他國家就讀,返台後必須通過一階國考,再參與實習,然後參加二階國考,就可以取得台灣的牙醫師執照,目前每年只開放50個實習名額給波波醫師,但有超過千人在排隊,這樣的作法公平合理嗎?
而台灣的醫院一方面控管醫師人數,一方面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還有急診,又面臨五大皆空的困境,原因是什麼?
第901集
x 231 -
-
SystemAdmin | 2025-04-30公共安全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喪屍煙彈毒駕 危機四伏
上週康橋國際學校學生單車環島成年禮,在彰化縣遭汽車逆向撞擊,造成七名學生輕重傷。事後肇事駕駛坦承,駕車前施用海洛因、安非他命、喪屍煙彈等毒品,震驚台灣社會。
事實上,最近五年來,因毒駕被移送法辦的人次,從一年四、五十人次,到了去年已經飆升到2131人次。毒駕快速增加數十倍的原因,不少單位都指向新興毒品依托咪酯,也就是俗稱的喪屍煙彈。它結合非法的電子煙,快速在年輕族群傳播造成濫用。
更令人擔心的是,施用這種新興毒品後毒駕,比起酒駕更不容易取締。這些事件彼此之間的關聯是什麼?為何如此失控?台灣政府該如何解決毒駕危機?
第900集
x 321 -
SystemAdmin | 2025-04-30科學新知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光桿菌屠蟎記
氣候的劇烈變化,讓農作物的病蟲害越來越嚴重。高溫乾旱,蟲害就多;多雨潮溼,病菌就會大流行。俗稱紅蜘蛛和白蜘蛛的葉蟎,是農民最頭痛的小型害蟲之一,許多作物都能看見牠的蹤跡。化學農藥有殘留和抗藥性的問題,一直以來,農民找不到有效的防治工具。
台灣在今年發表了全球第一支對抗葉蟎的微生物製劑,從研發到技轉上市,總共歷經了21年的時間。這支微生物製劑來自一支相當特別的本土菌種,它存活於線蟲的喉嚨裡頭,在黑暗中會發出冷光,即使菌死了之後,依舊有殺蟎的功效。這支殺蟎劑的效果不但媲美化學農藥,也沒有殘留的問題,微生物製劑更是氣候變遷下的新趨勢。
第900集
x 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