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2-04-27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族群創生-小島話擺暝
每年元宵節,馬祖四鄉五島會舉行祭祀酬神的擺暝祭典,張燈揚旗、迎神繞境、設供燃燭、食福祈安,是當地人心中比過年圍爐更重要的節日。已經登錄為全台第21個國家級重要民俗的擺暝文化祭,今年在北竿塘岐村重現了睽違14年的「送狀元船海疆巡安」海祭習俗,傳承文化的努力頗有成效。
不過,距離北竿南方30公里,目前人口僅剩兩三百人的東莒島,因為受到人口外移以及國軍裁撤影響,擺暝祭儀近年遭逢傳承的困境。
在東莒,有一個在此地深耕數年,成員絕大部分由外地人組成的大浦plus計畫團隊。他們如何學習在地文化,與當地居民建立信任?如何以自身專長為島嶼帶來新的思考方向?而當地居民又是如何看待外來力量對家鄉文化產生的影響?讓我們帶您一塊兒來了解。
第74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271 -
AdminAdmin | 2022-04-20醫療公衛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確診 在家中
最近疫情升溫,連續幾天確診案例都破千例以上,不少民眾周遭也開始有親友確診或被匡列的消息,所幸大部分確診案例都是輕症。不過確診數上升,也讓很多人開始思考或準備,如果自己確診或匡列該怎麼辦?
4月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居家照護草案,確定輕症確診者可以在家隔離的防疫方針,目前已經有超過十個縣市開辦「輕症在家」。
不過台灣輕症在家的措施,無論是隔離天數或解隔離規定都較新加坡及韓國等鄰近國家嚴格。帶您一起看看,台灣以及周遭國家新加坡及韓國輕症在家的相關政策,還有當與確診者同住時,有哪些注意守則。
第74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321 -
-
AdminAdmin | 2022-04-20公共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比特犬禁養後
4月初,又傳出比特犬攻擊女童事件,農委會公告自今年3月1日起,禁止輸入和繁殖比特犬,到明年2月底為緩衝期。
美國和歐洲在1990年代推出品種特定立法,也就是禁止飼養和繁殖特定品種動物。但是到了2021年,美國有96%的城市已經不用這項法案,因為在2010年美國有多項研究指出,禁養特定品種的犬隻,無法降低攻擊事件,而是飼主應預防犬隻攻擊才是正道。
農委會在109年就開始預告禁養比特犬,各地陸續傳出棄養潮,也衍生出收容所後續照養負擔和動物福利等相關問題。
第74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291 -
AdminAdmin | 2022-04-13能源問題攝影:周明文
金屬世紀爭奪戰
您家裡不用的手機或家電都怎麼處理呢?台灣人每年購買手機大約540萬支,回收率只有5.2%。不過這些手機裡都含有貴金屬,估計每回收1000支手機就能提煉出46公克的黃金、275公克的銀,以及其他稀有金屬。
繼煤炭世紀和石油世紀之後,人類在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21世紀也被稱作是稀有金屬世紀。高科技產業需要大量仰賴稀有金屬,像我們手機之所以能滑,關鍵就在玻璃的面板有一層透明的導電薄膜,也就是銦,而銦在全球的可開採蘊藏量只有11000公噸,以近幾年開採量來算,再過10年可能就要開採枯竭。
今年俄烏戰爭爆發,許多金屬價格都持續飆漲,其中鈀金的價格現在比黃金還要貴,而鋁、銅、鎳等金屬價格更創下了歷史新高,使得全球供應鏈大亂。台灣的電子產業發達,如果能加以有效回收這些金屬,即使工業廢料或是電子垃圾其實也能變成一座座礦山。
第74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328 -
-
AdminAdmin | 2022-04-13社福弱勢
從通用設計到共融
而隨著台灣社會的改變,通用設計的應用,也能協助大家過更好的生活。例如照護空間的設計,當空間不是只為長者設計、不是只為障礙者規劃,原本看似冷冰冰的不鏽鋼扶手、改以溫潤的木質呈現;功能性的桌椅、顏色繽紛的空間,讓不同年齡層都能自然融合、樂在其中。
這種從通用設計理念出發的共融服務,也可以運用在常被人忽略的資訊平權上,透過提供心智障礙者的易讀手冊,讓訊息可以被理解,是消除資訊障礙的重要媒介。不只協助心智障礙者,對於文字閱讀困難、高齡長者、母語非華語的使用者,都能透過易讀手冊獲得資訊,擁有自我決定及選擇的能力。
第745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210 -
-
AdminAdmin | 2022-04-06科學新知
通用設計的實踐與迷思
您有沒有罐頭打不開、剪刀卡卡的、削皮刀常常削到自己的困擾呢?這些除了是部分身障者的挑戰、也可能是一般人握力不夠、巧勁不足。這些看似日常的不便,其實只要透過通用設計的物品,就能改善生活中遇到的麻煩和困擾。通用設計就是要讓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好用通通消失,不再是理所當然。
通用設計的理念起源於美國,台灣從2005年推廣至今,已經在社會住宅、裝潢材料、遊戲場和日常生活用品落實通用設計的理念。通用設計如何改善生活中的不便,如何透過空間設計,打造安全、方便、融洽的氣氛,而通用設計的實踐又有哪些迷思與陷阱?
第744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206 -
-
-
-
-
AdminAdmin | 2022-03-23土地環境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基隆捷運開去哪
行政院拍板基隆捷運,將投入425億,興建從南港到八堵的中運量捷運,全長16.5公里,設置13個車站,目標要在2032年4月完工。
等了20年,基隆人終於等到一條捷運,不過我們實際走訪基隆,每天通勤台北的民眾,對於新捷運的搭乘意願都很低。主要原因是捷運第一期路網只蓋到八堵,要到基隆市區還得轉車,轉乘路線也問題重重。而學者更預估,沿線的人口、經濟規模都不足以支撐一條捷運。在大部分路線都跟台鐵平行的狀況下,未來不但給跟台鐵搶旅客、還將面臨嚴重虧損的命運。
第74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267 -
AdminAdmin | 2022-03-23司法人權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我的性別,誰做主?
跨性別者,是指在男女二元性別的框架下,一個人的生理性別,和自我認同的心理性別不一致。而這樣的狀況,過去被認為是心理疾病,但在2022年開始生效的WHO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指出,這是人類多元性別的現象,除去了跨性別者的負面標籤。
事實上,大多跨性別者都希望更改身分證上性別,因為法律認定的性別,攸關他們在社會中的各種權利及義務。只是台灣現行法令規定,跨性別者必須經過性別重置手術,摘除性器官,才符合更換身分證性別的資格。
但問題來了,既然跨性別現象不是病,為何要強迫他們動手術?根據了解,有幾個歐美國家,已經通過跨性別者免術換證。但台灣政府和民眾卻會擔心,若跨性別女性沒有摘除性器官,自由進出女性專屬空間,可能造成性犯罪。但這樣的擔憂是否合理?性別重置手術是唯一的解方嗎?
第74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