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4-05-01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許一個減農藥的未來
台灣的農藥使用量,在全球位居前段班。2018年農業部推動十年農藥減半,實施至今,農藥使用量不減反增。除了極端氣候導致病蟲害加劇外,農民過度用藥,也是難以減量的癥結。
草莓一直被認為是農藥使用量高的水果之一,獨立特派員走訪苗栗大湖,部分農民在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實施IPM,也就是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包含種苗監測、農藥使用、以及田間設施改良,幾年下來,農藥使用量平均可以減少4成,產量也沒有減少。不過,願意實施的農民並不多。全台作物種植面積超過72萬公頃,IPM示範推廣面積卻不到5000公頃。10年農藥風險減半的期程,已經過了6年,還看不到顯著成效。
第85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67 -
SystemAdmin | 2024-05-01科學新知系列報導:尊重物種平等,動物福利知多少?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那些搭捷運的貓狗們
台北捷運連續兩年舉辦的寵物列車活動,廣受社會歡迎。但是在熱鬧之餘,有沒有人從動物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這項活動的意義呢?大家都喜歡有毛孩的陪伴,只是熱鬧擁擠的場合,適合毛小孩嗎?
獨立特派員這次分別搭乘了狗狗和貓咪列車,我們發現多數的動物都處在緊張和壓力的狀態,特別是貓咪。飼主多半認為,不關籠才是自由自在,卻沒發現自家的貓咪其實很想躲回籠子裡,或是狗狗張嘴喘氣已經僵硬到不行,還有些民眾近距離拍照和觸摸,也增加了毛孩的壓力。
如果多數的動物都處在緊張的狀態下,那麼這項活動的意義何在?獨立特派員訪問當天列車上服務的獸醫和諮詢師,以及動物行為專家,透過他們的觀察和建議,讓我們以動物的角度,重新思考寵物友善的意義。
第85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78 -
-
-
-
AdminAdmin | 2024-04-17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超級細菌疫後來襲
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歷一場大災難,如今疫情平緩。不過,一場被WHO視為「沉默的疫情」卻緊接而來,有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間全球因為中重症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大幅提高,導致細菌增加抗藥性的機會,轉變成為超級細菌。所謂超級細菌,指的是對三種以上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
台灣疾管署監測也發現,國內加護病房,部分細菌的抗藥性比例已經高達9成。WHO向全球提出警告,超級細菌迅速變異,已經成為全球醫療緊急事件。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全球抗生素研發緩慢,沒有藥廠願意投資,使得有部分超級細菌已經快無藥可醫。
而台灣的抗生素生產,大部分是以原廠藥專利期過後,再根據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所製造的學名藥為主,對於抗生素新藥的開發,需要仰賴政府政策支持。因應未知疫情及國際局勢,抗生素抗藥性等同國安問題,面對超級細菌疫後來襲,台灣該如何採取積極的行動?
第848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1 -
AdminAdmin | 2024-04-17醫療公衛文字:廖怡芬
孕前篩檢 洞察先「基」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如何降低少子化衝擊,讓想生、願意生的人,能有健康寶寶,已經成為現今醫療科技的重要課題。成大基因體醫學中心團隊,研發出「智慧優質胚胎預測系統」。這項軟體能協助醫師挑選出最優質的胚胎,來植入母體,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準確度達92%,還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帶領成大基因體醫學中心團隊的孫孝芳教授,投入基因體科技的領域超過30年,是台灣遺傳學的頂尖學者。他攜手本身也是罕病患者的陳燕麟醫師,希望結合台灣的醫界與學界,推動「孕前帶因者篩檢」。讓想懷孕的夫妻,藉著簡單的抽血篩檢,不只能找出許多種隱性遺傳疾病帶因的風險,更能減少罕病家庭的發生率!
第848集
文字:廖怡芬 / 攝影:鄭凱文x 72 -
-
SystemAdmin | 2024-04-10土地環境系列報導:花蓮403地震特輯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
0403花蓮逆斷層強震
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僅次於規模7.3的921大地震,是25年來最大的一次。這次的震央在花蓮近海,屬於逆斷層地震,因此全台有感,尤其北部地區不少民眾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花蓮市區災情最嚴重的兩棟建築,一個是天王星大樓、一個是北濱街早餐店,都是在幾秒內瞬間倒塌,畫面怵目驚心。
台8線中橫公路以及崇德隧道都有巨石坍方,一度切斷花蓮聯外道路,花了幾天時間才搶修管制通行。這些災情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403地震又傳遞出哪些過去台灣在地震研究中,還沒開拓的領域呢?
第847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x 67 -
-
AdminAdmin | 2024-04-10人物故事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流亡藏人在台灣
在花蓮壽豐的山腳下,住著一位來台多年的流亡藏人歌手–龍珠慈仁。他和台籍伴侶,同時也是影像工作者的蔡詠晴,2008年在印度認識,結婚後來台,原本以為從此可以結束流亡生涯,落地生根。卻因為無國籍者的身分,台藏婚配的組合,不見容於當時台灣的移民法規,而遲遲無法獲得居留權。
經過多年抗爭,2018年終於取得居留權的龍珠,開始以傳統藏地民謠創作者的身分,活躍台灣。多元文化的台灣環境提供龍珠展演的舞台,龍珠也為島嶼的創作空間帶來另一種風貌。
第84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79 -
AdminAdmin | 2024-04-03公共安全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違規檢舉記點的難題
去年六月立法院修法通過,增加民眾檢舉交通違規以及記點項目。新法上路後,大量的檢舉案不但讓警方難以負荷,計程車、貨運宅配等職業駕駛,也紛紛出面抗議。職業駕駛們強調,在停車空間不足的現況下,一再遭到檢舉記點,記滿12點就會被吊扣駕照,已經危及他們的工作權。
交通部去年底宣布暫緩檢舉措施後,行政院更在三月份推出修正草案,要取消罰鍰1200元以下,包括路邊違停、臨停等十項民眾檢舉項目,也檢討記點制。草案都還沒在立法院審議,又引起路權團體反彈、連續兩週上街遊行。到底違規記點制、檢舉制在台灣面臨了哪些問題?行政院提出的草案合不合理?國外的記點制又是如何執行?
第84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74 -
-
AdminAdmin | 2024-04-03藝術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公共藝術,有事嗎?
台灣公共藝術政策推行了25年,斥資近百億。花了這麼多錢,各界的批評也不少,例如製造一些公共垃圾、造成視覺汙染等。尤其去年,文化部遭監察院提案糾正,台灣公共藝術產業鏈遭少數代辦單位壟斷、機關只為辦理而辦理、經費龐大過於浪費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衍生出不少弊端。
文化部於是召集相關產業人士協商解決辦法,同時公布了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修正草案,修正的條文超過三分之二,是歷年最大幅度修法。其中提出簡化流程、刪除代辦等字眼,正名專案管理廠商等的十大改革方向。到底台灣的公共藝術政策怎麼了?接下來如何改善?
第84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