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4-08-28政治經濟文字:廖怡芬
中山商圈 爭議中
你去過台北捷運中山站附近、赤峰街一帶嗎?這個新興的中山商圈,在復古的街區中,集結各種特色餐飲、服飾、雜貨店,吸引許多年輕人,甚至被列入2023年「全球最酷的40個街區」!
不過商圈最近陷入爭議,因為從4月開始,巷弄內上百家店,陸陸續續收到公文,檢舉他們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有的在住宅區,不能開餐廳;有的店即使在商業區,也不符合路寬八米,餐飲業只能設在一樓及地下一樓的限制。如果沒有在兩個月內改善,恐怕會面臨停業的命運。
在地店家為此成立了自救會,希望能爭取暫緩裁罰,台北市府也提供緩衝機制。一起來看看都市計畫法規與現代商業發展的衝突。
第866集
文字:廖怡芬 / 攝影:王興中x 95 -
AdminAdmin | 2024-07-24人物故事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小吃老店消失中
前陣子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行程去了哪些夜市、吃了哪些小吃,成為媒體的話題。台灣的小吃一直很受國內外觀光客的喜愛,但根據統計,台灣小吃、食品及飲料攤販,107年全台有16.3萬攤,到112年只剩12.5萬,等於5年來大減了23%。
小吃店大量消失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後繼無人是其中之一。現今消費者會要求食材、CP值,加上網路與自媒體發達,外送平台又多,都衝擊到老店的經營。時代不一樣了,老店如果要傳承?接班人要如何面對更競爭的市場環境?困境又該如何解決?
第86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90 -
-
-
AdminAdmin | 2021-06-23政治經濟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慘業紓困來了
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後,雖然是停課不停班,但民眾出門活動減少了,也讓相關產業大受衝擊。五月份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已經呈現大幅衰退。首當其衝的就是住宿、餐飲、零售業、金融保險業,為了解決產業以及勞工的燃眉之急,行政院火速提出2600億特別預算,6月4日展開紓困4.0。跟去年不同的是,紓困的個人不再需要去現場申請,而是直接撥付款項進帳戶、省去群聚申請的風險。
但還是有些族群沒被照顧到,譬如在中小企業打工的時薪族,可能最需要這筆錢度過難關,卻無法申請。還有產業紓困方面,也因為沒有要求企業不得裁員、減薪,最後勞工也可能領不到紓困金。
第70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62 -
AdminAdmin | 2020-10-07食品安全攝影:周明文
萊豬要來了
總統蔡英文在八月底宣布,明年一月起放寬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之前台灣只開放三十月齡以下的美牛和沒有使用瘦肉精的美豬進口,明年起,三十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以及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萊豬也可以進口到台灣。
從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後, 農委會不斷下鄉和養豬業者溝通,也再三強調未來會與衛福部合作,全力執行所有食品販賣業者都要強制標示產地來源,美豬對台灣應該影響有限。
不過台灣養豬業者不敢樂觀,而對消費者來說,也還存有很多疑慮,例如政府表示,日後不論是散裝、包裝或是餐飲業都要強制標示豬肉原產地。但就算這樣,根據現行法規,加工食品中,如果加工廠採用進口肉品,但在台灣進行主要加工,就可以標示為台灣製,很難令人安心。
不只食品標示的問題,其他包含邊境管理、進口查驗再到市場抽查。開放美豬牛政策,都需要提出更完整的配套措施。
第66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