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4-05-01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許一個減農藥的未來
台灣的農藥使用量,在全球位居前段班。2018年農業部推動十年農藥減半,實施至今,農藥使用量不減反增。除了極端氣候導致病蟲害加劇外,農民過度用藥,也是難以減量的癥結。
草莓一直被認為是農藥使用量高的水果之一,獨立特派員走訪苗栗大湖,部分農民在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實施IPM,也就是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包含種苗監測、農藥使用、以及田間設施改良,幾年下來,農藥使用量平均可以減少4成,產量也沒有減少。不過,願意實施的農民並不多。全台作物種植面積超過72萬公頃,IPM示範推廣面積卻不到5000公頃。10年農藥風險減半的期程,已經過了6年,還看不到顯著成效。
第85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67 -
AdminAdmin | 2022-12-21青年世代
藕傳人
嘉義縣民雄鄉的牛斗山村,早年盛產蓮藕,八○年代村民幾乎都種植蓮藕,當時耕地面積和種植人口都位居全台第一,也曾經外銷日本和香港,對村民來說,挖蓮藕就像採金礦一樣!
一雙「老鷹手」是老農辛勤的印記,當時尚未機械化,農民長年徒手挖蓮藕,造成一雙手扭曲變粗,如同鷹爪一般!但是牛斗山蓮藕的榮景只停格在過去,失去外銷版圖之後,再加上國內市場價格不穩定,很多農二代都不想繼承這項辛苦的傳統產業。種植人口從一百多戶減為27戶,耕地面積也從一百多公頃減為五十公頃不到。
當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移,近幾年來,卻出現許多新住民第二代投入蓮藕產業,讓在地產業得以繼續維持下去。年輕的新住民二代踏入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充滿挑戰和艱辛,他們該怎麼突破現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第781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x 55 -
AdminAdmin | 2022-12-14科學新知文字:婁雅君
當AI走入田間
台灣農業面臨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雖然近年來鼓吹青農返鄉,但是務農不但辛苦,還得靠天吃飯。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智慧系統可以為農業的未來指條明路。
獨立特派員走訪不同的農場,了解有哪些設備,可以作為農人的得力幫手。有了智慧系統,農業不再只是憑藉個人經驗,而是能夠藉由科學數據,精準地輔助田間工作,甚至得到降低成本,節省人力的效果,有助於青農,甚至沒有經驗的人投入這個行業。
智慧化已經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或許有一天,電腦的演算學習,可以發展出真正屬於AI的生產模式。
第78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73 -
AdminAdmin | 2022-07-13土地環境
減肥時代
幾個月以來物價不斷飆升,通貨膨脹率已經創十年來最新高,民眾紛紛抱怨荷包瘦了!而造成通膨危機的關鍵之一是國際肥料價格上漲。
延燒兩年的疫情,加上今年的俄烏戰爭,導致國際原物料進出口受阻,今年國際肥料價格已攀升到四成以上,嚴重衝擊農業,也連帶引發通膨危機,讓農民和消費者都苦不堪言,大家也開始反思農業該如何走向未來?
嘉義青年楊智凱創辦蚯蚓農場,利用廢棄物養殖蚯蚓,生產蚓糞土有機質肥料,希望以推動「循環農業」的方式,來幫助農業「減肥」,降低農民對肥料成本的負擔。
而在南部也有一位女農因應肥料危機,改用蚓糞土取代一般化肥來經營農場,他們運用年輕人的新思維,希望在這波全球肥料之役,帶給農業轉機。
第758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張煥宇x 38 -
-
-
AdminAdmin | 2020-04-15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的挑戰
目前農委會提出來的農退儲金條例草案,是針對未滿65歲的實耕農,而且是農保被保險人,採自願方式,由農民根據勞工基本工資,選擇1%-6%的存繳比例,而政府則會拿出同額的比例,放進農民退儲金專戶。根據農委會的估算,農民如果以6%,存繳25年,65歲後可以月領的退儲金加上老農津貼,大約是1萬8千元;存繳35年則大約是2萬6千元左右。不過必須有參加的農民才能領這筆退儲金,沒有參加者的農民只能繼續領老農津貼。
至於維持了三十幾年的農保投保金額10200元,保費跟保障都過低的問題,並沒有隨著這次方案的提出進行調整。這個方案提出後,農民參加的意願夠不夠?對農民老後的保障是否足夠?而不讓老農福利津貼落日,未來的財政負擔是否可以長久等問題都需要思考。政府跨出第一步之後,考驗才要開始。
第64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42 -
AdminAdmin | 2020-04-08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方程式
怎麼照顧看天吃飯的農民,常被各界關切,目前軍公教、勞工都有可以支領退休金的保險制度,但農民卻只有每逢大選就被拿來當選舉支票的「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可以依循。
農民的收入來源,不像一般職業,有固定的薪水,農業更常受到天候影響,收入變得不穩定,加上沒有完善的退休金保障,沒有離農架構設計,讓年輕人從農意願受到影響。
根據農委會統計,未滿65歲的農保被保險人數,近十年來,平均以3.62%逐年遞減,以此推估,15年後,大概只剩下約35萬人。
今年3月農委會已經提出「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這項制度主要針對65歲以下參加農保的農民。但是一般青農、即將屆滿65歲農民、及學者們對退休金制度又有什麼意見呢?
第64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0 -
-
AdminAdmin | 2017-09-12政治經濟
我是派遣農夫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缺工問題嚴重。為了幫農民解決問題,農委會在今年推行農業專業技術團培訓,由政府提供經費補助,鼓勵青年從事農業。經過培訓,這些團員每天由地方農會派遣,分配任務到缺工農場,協助農民採收、耕作。這些團員的薪水,除了雇主給的工資,還有政府補助,每個月大約可以領到四萬五千塊,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
不過這樣的解決方案是治標不治本,農業缺工,關鍵在農民收入太低,像這樣以政府經費補助的方式,豈是長久之計。如果政府不強化農業經營,設法提高農民所得,台灣農業要吸引年輕人投入,恐怕不容易。
第51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x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