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0-02-05醫療公衛文字:邱惠恩
武漢肺炎來襲
武漢肺炎來襲,全球因為疫情擴散嚴加戒備。這個從2019年12月在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確診的病例人數已經逼近兩萬例,每週幾乎都以翻倍速度成長,其中一萬多個病例在中國。
中國政府雖然封閉武漢等多個城市,並且在各個交通運輸節點實施高溫篩檢,但最後中國全境仍然失守,病毒還擴散到亞洲、歐洲、美洲等27個國家,台灣目前也有好幾起確診病例。
由於疫情發展快速,為了防堵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各地每天都有不同的因應措施,從中國的封城防疫、各國撤僑、航班禁飛。到底為什麼疫情會如此險峻?這個2019新型冠狀病毒會對全球產生什麼樣的效應?台灣的防疫措施是否有效?
第632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李金龍x 57 -
AdminAdmin | 2019-01-15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非洲豬瘟來敲門
農曆春節快到了,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不僅沒有降溫,還繼續蔓延。台灣除了做好邊境管制之外,另一個防疫重鎮是兩岸旅客往來頻繁的金門。每年來自中國的海漂垃圾高達五百公噸,但現在從中國海漂到金門的垃圾中,一個禮拜內連續出現兩隻病死豬。一隻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現陽性,一隻雖然排除。但中國海漂的病死豬加上旅客非法攜帶的肉製品,檢驗出含有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金門就佔全國的三成多,也因此讓金門的風險升高。
防疫真的一刻都不能停,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的第一天,就直奔桃園機場視察非洲豬瘟的防疫措施,嚴格要求防堵漏洞。台灣經歷22年前的口蹄疫風暴之後,當時參與口蹄疫的防疫人員所剩不多,非洲豬瘟又比口蹄疫的防疫難度更高。除了限令各縣市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完成,並盡速提出演習計畫,以做好事前練兵外,學者專家也點出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防疫工作,好步步為營?
第58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52 -
AdminAdmin | 2018-07-09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拔針大作戰
台灣能不能從口蹄疫區除名,進入關鍵時刻,今年7月1日農委會已經宣布全國拔針,換句話說,從7月1日開始,全國的養豬戶,都不准再打口蹄疫苖。
口蹄疫可以說是台灣養豬產業重創及轉型的重大事件,民國86年,口蹄疫尚未爆發之前,台灣一年的在養頭數約1400萬頭,光外銷到日本就有600萬頭,比現在全國的在養規模還大。21年過去,現在全台只剩下539萬頭豬左右,過去的四成是外銷,現在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的豬肉則佔了一成多。
為什麼說現在是關鍵時刻,因為不打口蹄疫苗後的半年,豬隻的抗體沒了就是真正的考驗開始。如果在未來的一年內,也就是到明年6月30日為止都沒有疫情傳出,台灣在後年就可以從口蹄疫區除名,豬肉也可望恢復外銷。過去21年,台灣曾經三次拔針失敗,這次我們準備好了嗎?
現在送到拍賣市場的豬隻都要有健康聲明書,為了預防境外風險,農委會也設了三道關卡。像是在兩岸都有養豬的豬農,從中國返台要間隔一個禮拜才能進入豬場。疫區的外籍移工如果在母國有接觸畜牧場,回台也要有七天緩衝。同時排除疫區觀光客到台灣馬上進入觀光牧場,至少要隔一週,因為口蹄疫會在偶蹄動物之間傳播。另外一旦有重大疫情發生,農委會除了儲備百萬劑的疫苗,也跟日本合作,必要時緊急調派疫苗給台灣,每一個環節真的是防疫如作戰。
第55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49 -
AdminAdmin | 2017-08-07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GOOD-BYE口蹄疫
台灣在民國86年3月曾經爆發口蹄疫風暴,養豬業走過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台灣的養豬產業規模只剩下過去的一半,也因為這個教訓太慘痛,許多養豬業者開始改弦更張,捨棄過去傳統養豬模式,開始執行生物安全管理計畫,避免重蹈覆轍。
台灣是島國,理論上口蹄疫應該很好根除,甚至過去二十年來,農委會喊了好幾次要拔針,也就是不再施打口蹄疫苗,不過台灣本島及離島卻總是有零星案例發生。台灣的養豬技術愈來愈先進,二十年拔一針,真有這麼難嗎?原因到底在哪裡?
今年5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過認定台灣、澎湖、馬祖為「口蹄疫施打疫苗非疫區」,明年只要連口蹄疫疫苗都不打,而且一年沒有傳出疫情,台灣就能進一步從口蹄疫疫區除名。現在還有一年的時間衝刺,許多豬農也在期待有拔針的一天,台灣做得到嗎?台灣的豬肉要重新回到國際市場可能嗎?
第50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37 -
AdminAdmin | 2017-07-25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口蹄疫大作戰
端午節以來豬肉供不應求,豬價雖然上漲,但最高價格也受到限制。不過您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不敢買也不敢吃豬肉嗎?民國86年3月,台灣爆發口蹄疫,豬價一夕崩盤,短短的時間就有五分之四的縣市被波及,豬肉賣不出去,豬農叫苦連天。
口蹄疫是屬於微小核醣核酸病毒科的一種,看起來有點像高爾夫球,只會感染偶蹄類的動物,病毒在豬隻的潛伏期從一天到一兩個禮拜不等,一旦發病,每天以排四億顆的病毒量,隨風及空氣傳播,吸了感染的母乳,會造成小豬急性死亡。感染的豬隻會在口、鼻、蹄冠和趾間產生水泡、脫蹄等症狀。
現在口蹄疫二十年了,台灣卻還沒有從疫區除名,為了了解這段歷史,我們找到了二十年前發生口蹄疫的源頭,也採訪了當年參與防疫與檢驗口蹄疫的第一線人員,以及深受其害的豬農。透過他們的回憶,讓口蹄疫風暴的輪廓愈來愈清楚。
第50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41 -
AdminAdmin | 2017-03-28食品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不明防疫
台灣今年首次傳入H5N6禽流感病毒。和往年不同,農委會在首例確診後,不到兩週就祭出七天禁宰禁運的高規格防疫政策。消息一公布,引發禽農的抗議和不滿。然而H5N6在中國大陸不但有禽傳人的案例,而且高致死率,因此在防疫的觀點上,必須讓這個新病毒消失。
但是在禁宰禁運令解除之後,立即傳出兩起H5N6的確診場,除了時間上的巧合之外,這兩起案例的檢驗時間過長,也引起解禁後才公布的猜測。台灣每年都有禽流感的發生,而且有不同的病毒出現,防疫資訊是否透明,攸關著防疫的決策和成效。
第48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41 -
-
SystemAdmin | 2015-09-14食品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禽何以堪
禽流感從年初爆發至今,經過了夏天的高溫,但高病原性病毒卻沒有消失,持續有疫情傳出,讓不少人擔心今年秋冬的狀況。監察院八月份才針對中央和地方的防疫單位提出糾正,八月底九月初,南部就立刻傳出疫情,而且這次遭到撲殺的是以往比較少發病的鴨隻。
產業界表示,鴨子不是沒問題,只是死亡率不像鵝那麼高,通報的狀況也比較少,不過這反而會成為防疫上的大問題。因為鴨子一直被認為有保毒作用,如果鴨隻帶原但是沒有發病,就很可能成為病毒的散播者,也成為防疫體系的最大考驗。台灣在上半年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禽流感疫情,九個月的時間,防疫工作真的有改善了嗎?來看我們的報導。
第41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