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1-05-26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抗疫戰爭下半場
現在全台灣都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雙北成了重災區,尤其近日除了每日本土確診案例激增,還有校正回歸的個案數也引發不少爭議。
而這波疫情的相關配套不足,也造成民眾恐慌以及防疫缺口,例如雙北地區的採檢站不夠,讓已經出現疑似症狀的民眾每天跑來跑去,造成很多感染風險。另外輕症確診者到底要在家等或是到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一度也造成民眾的疑慮。
目前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加上醫療院所的群聚感染,可以說是目前防疫最大危機。台灣防疫進入下半場,我們能不能守住這段關鍵期,安然度過, 現在的每一步作戰計畫都至為關鍵。
第70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0 -
-
AdminAdmin | 2021-05-19教育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三級警戒來了
武漢肺炎疫情急轉直下,進入五月風暴,不僅發生多起社區群聚感染事件,本土病例飆升,短短幾天就超過過去一年累積的案例。
5月15日行政院臨時舉行記者會,將新北市及台北市的疫情警戒,提高到第三級。全台各級學校,也從5月19日開始停課到5月28日,這幾天確診病例還在不斷增加。隨著大眾運輸,也讓全台灣除了雙北市之外,一直到中南部都有個案。
回顧這波疫情的起源,專家從病毒的基因序列發現,是由邊境破口傳入,接著在台北市萬華地區大爆發。而到底還有多久會達到高峰、慢慢下降,得看政府的防疫政策能否奏效,以及民眾配合的程度。
第69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65 -
-
-
AdminAdmin | 2021-03-03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全球解封倒數
從去年12月開始,已經有超過130幾個國家,採取疫苗防疫,但是疫苗分配,仍只集中在幾個大國。截至二月中旬,七大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等,施打的疫苗數量就占了大約45%,但這些國家人口僅占全球總人口的10%。
不過二月中旬,由世界衛生組織領軍的COVAX平台,把COVID-19疫苗運抵非洲加納,讓加納成為第一個收到來自COVAX配送的國家之後,不只為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跨出歷史性的一步,更象徵全球推廣疫苗防疫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疫苗分配不均,另一個大家關切的焦點是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接種AZ、輝瑞、莫德納疫苗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包括一般副作用出現的頻率,還有嚴重過敏反應、死亡調查事件的監測資訊,提供給國人了解。有關嚴重過敏反應部分,三支疫苗發生率在百萬分之2.8至18.8之間,目前並沒有發現因為打疫苗而導致死亡的事件。
第68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9 -
AdminAdmin | 2021-02-24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決戰新冠病毒疫苗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已經進入決戰疫苗的階段,累計到二月下旬,全球已經打下超過二億劑的疫苗,占全球人口大約3%。隨著疫苗開打,單日新增的武漢病毒確診人數,已經從今年1月7日的高峰84萬多人,下降到40萬人左右,顯示疫苗策略奏效,全球疫情有逐漸減緩的趨勢。
台灣因為去年一年守得好,疫情相對單純,不過今年初歷經部桃院內群聚到社區感染之後,如何把打疫苗列為防疫策略,已經是當務之急。尤其在國際上幾支領先的疫苗持續使用後,台灣幾支候選的國產疫苗,是否可以成功通過二期臨床試驗的考驗,在年中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也是國人所期待的。
日前指揮中心已經宣布,將向國內二家疫苗廠,各預購五百萬劑的疫苗,加上已經洽購的1981萬劑的國際疫苗。指揮中心已經列出三階段施打疫苗順序,包括醫事人員等五大類,大約99萬人左右,被列為最優先施打族群。不過有了疫苗後,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則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第68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7 -
AdminAdmin | 2021-02-03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桃醫危機最前線
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武漢肺炎,過了一年,不但沒有降溫,疫情反而更加複雜而嚴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一月下旬,武漢肺炎的確診人數已經來到1億2百多萬人,死亡超過220萬人,疫情何時終止仍是未知數。
在防疫策略與成效上,向來被視為模範生的台灣,也在相隔八個多月,再添一名死亡病例,累計國內有八人死於武漢肺炎,九百多人染疫,其中本土病例占8%。
2021年1月12日,首位醫師確診後,造成院內群聚感染,甚至傳播到了社區,它是台灣第二起醫院群聚感染事件,而且是發生在防疫上扮演重中之重的部立桃園醫院。部桃不只收治疑似、確診病患最多,也是從武漢肺炎流行以來,就一直被賦予要守住國境、醫院、社區三道重要防線的責任醫院,卻反而在這波疫情中受創最重。
被確診的兩名醫師、四名護理師,他們目前狀況如何?更值得注意的是,部桃群聚感染的十九個案例中,其中有十一例,都曾經至少有一次採檢是陰性,但又確診,甚至有護理師採檢到第四次才確診。
為了搶救部桃,指揮中心與桃園市政府從1月12日開始,啟動了四個階段的應變方案,是否能夠防止疫情擴大呢?
第6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66 -
SystemAdmin | 2021-01-20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空中防疫日記
去年十二月底,台灣在相隔253天沒有本土病例後,出現第一名本土武漢肺炎個案。一名長榮航空的紐西蘭籍機師,先是在飛機駕駛艙不戴口罩,傳染給兩名同事,之後又傳染給台灣的一名女性友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了補破網,也因此將國籍航空機組員的檢疫規定,從原本的居家檢疫三到五天改為七天,並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不過這項措施卻引發機組人員強烈反彈。
因為雖然檢疫時間看來只有小幅增加,卻提升公司排班的彈性,有機師就因此得連續二十多天失去自由,陷入隔離、飛行、再隔離的循環。到底過去一年來,機組人員在空中是如何防疫?新的制度又產生哪些影響?
第68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55 -
SystemAdmin | 2020-12-02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新國旅的逆襲
12月開始,國內防疫啟動秋冬專案,拉出邊境、社區及檢驗三大防線,希望能持續守住秋冬疫情。而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來,旅遊產業停滯,尤其各國邊境的封鎖,更讓觀光相關產業,受到重擊。
在台灣,雖然出國旅遊,成為一個很難實現的願望,但有賴台灣防疫有成,國內觀光不但逆勢成長,湧現熱潮,還衍生了國旅的新旅遊型態。前所未有的郵輪環島,就是一個例子。原本航行海外的國際郵輪,現在改為載遊客繞行台灣,停靠在高雄、台南、花蓮等國內港口,乘客在享受船上設施之餘,還能深入地方旅遊,帶動地方經濟。
另外,類出國的台灣離島旅遊,也成為風潮。尤其澎湖縣,觀光客比往年成長了七成,縣政府舉辦的類出國海島婚禮,也意外成為當地旅遊亮點。
第67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69 -
SystemAdmin | 2020-06-24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台灣抗疫160天
從去年12月31日,疾管署針對武漢回台班機登機檢疫開始,台灣歷經160天的抗疫過程。同時深入幾個關鍵時刻,例如1月21日台灣有第一個確診病例,2月3日開始實施的口罩實名制,3月份湧現的歐美返台潮所帶來的防疫壓力,4月13日零確診後的挑戰,一直到6月7日全台解封後的防疫新生活。
因為有過去SARS的經驗、加上資源整合、資訊透明、善用資訊科技,最重要還有民眾的配合,台灣打了一場國際稱許的抗疫戰爭。但在整個過程中,也因為一開始對疾病症狀難以掌控、居家檢疫無法落實,出現好幾次社區感染的危機,全台有10個本土個案找不到感染源。
獨立特派員團隊帶大家看台灣是如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感染危機。我們的記者也採訪了幾個確診個案的親身經驗,看看這場世紀疫情對他們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改變。而面對未知何時反撲的疫情,台灣對於研發疫苗及快篩試劑,又做了哪些準備?
第65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68 -
SystemAdmin | 2020-06-17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婁雅君
疫情下的自由
為了防疫,您願意付出多少個人隱私及自由?在防疫優先的大架構下,個人自由的限縮似乎是不得不的作為,但是做為民主國家,明確的法源才是防疫措施的最佳後盾。
為了防疫所進行的手機門號電子監控、限制醫護人員出國,甚至在武漢的台灣人無法回台,身分遭到註記,這些防疫措施,是否有明確的法源依據,甚至侵害人民權利,在過程中引發不少疑慮。
經過防疫的緊急時刻,正是檢視台灣的民主法治基礎的最佳時機。17年前我們經過SARS的教訓之後,在這波疫情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武漢肺炎之後,相關的法治基礎,是不是也能更上一層樓?
第65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47 -
SystemAdmin | 2020-05-06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防疫有創意
武漢肺炎的蔓延,讓防疫工作已經成為各個機構,甚至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而講到防疫,除了制式的標語宣導、戴口罩以及手部清潔外,其實防疫也可以很有創意。台南市鹽水區公所,就發動了他們的吉祥物–蜂炮鴿,以及工作人員扮成病毒,以活潑生動的方式來做防疫宣導,讓當地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南科實驗中學的學生機器人團隊,因為疫情無法參加比賽,便轉了個彎,把要參賽的機器人,改裝成能自由在校園行走,親近人群的防疫機器人,守護校園師生的健康。
第64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67 -
AdminAdmin | 2020-03-25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
全球大流行之後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全球有超過九億人宅在家。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的預估,若各國防疫不積極作為,本週將新增近51萬名案例。
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的確診病例一直維持在相對平穩的曲線,但是三月開始,隨著全球大流行,境外回台的案例急遽上升,造成國內民眾恐慌。這兩週是重要觀察期,只要確診案例能侷限在境外移入,醫療體系足以承載的狀況下,大家無須過度恐慌。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幾週回國民眾數以萬計,會不會因此而爆發社區感染,是防疫重點。而第一線的醫療單位,如何因應升溫的疫情,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瞭解。
第63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68 -
SystemAdmin | 2020-03-25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攝影:袁宏書
移工防疫之鑰
面對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各項防疫措施不斷滾動更新,務必要做到滴水不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第32例確診案例,是一位在醫院陪病雇主的失聯移工。也讓大家開始關注,目前在台灣將近五萬的失聯移工,是否會成為防疫破口?
民間關心移工的團體與學者,呼籲政府「不驅離、不處分、重新給予合法身分」,也就是無論移工的身分是否合法,都應該被納入防疫體系之內,讓失聯移工願意配合防疫。
獨立特派員記者訪問失聯移工,有人曾在SARS期間跟著雇主,走過和平醫院封院的風暴,如今也有一群外籍看護工,在這波疫情中,承受著極大的風險進出醫院。台灣目前缺工嚴重,不管是長照或相關產業,都是由71萬的移工補足缺口,有將近五萬名失聯移工,就代表台灣有近五萬名的雇主,非法雇用他們。
如何把這群失聯移工納我們的防疫體系,兼顧長照、農業與各個產業缺工的需求,勞動部應該提出具體辦法,解決移工制度三十年的沉痾,才能把台灣的防疫網補全。
第63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