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3-10-11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
護理為何出走
今年上半年,出現了護理人員的離職潮。為什麼走過最艱困的三年疫情,解封之後,反倒讓他們選擇出走?行政院在九月底通過一項和護理人員有關的計畫,將研議三班護病比入法,並預計明年提供400到1000元的夜班獎勵金。這樣的政策是否奏效,仍不得而知。
台灣的護理人員,平均工作年資只有6.5年,和日本的15年相比,連一半都不到。台灣的醫療現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讓資深的人選擇離開,新人也留不住?在少子化的浪潮下,如何留住並找回護理師,是當務之急。否則醫院少了基層人員,被迫關床,將是全民皆輸的局面。
第8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劉建邦x 78 -
AdminAdmin | 2020-04-01醫療公衛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過勞病了嗎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全台防疫總動員,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到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協助民眾居家檢疫或隔離的里長都非常辛苦,常常超時工作,也引發大家擔心他們是否過勞的憂慮。
其實過去三年,台灣有兩百多人因為工作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申請勞保職業病給付。而如果以前往過勞門診求助的比例推估,至少有五百多人受過勞所苦,等於每兩天就有一個台灣勞工過勞。
除了腦心血管疾病之外,工作過勞也可能引發精神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到底勞工應該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台灣的制度為何又會產生這麼多的過勞黑數?
第640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59 -
AdminAdmin | 2018-01-31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工運寒冬 1/31 第530集
一月初,為了抗議勞基法修法,以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為首的勞工團體用突擊方式占領台北車站第三月台,同時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寫下台灣工運史上第三次臥軌抗爭的紀錄。
工運團體回顧這些年來為了爭取勞工權益抗爭的歷史,從90年代因為大量工廠外移,造成許多中高齡勞工失業,拿不到退休金與資遣費,爆發連串抗爭開始。到近年的國道收費員、華航罷工等事件,工運團體發現他們抗爭的對象不再只是單純的資方,還有更複雜的國家機器。
過去的抗爭都獲得政府回應,小有成果,但今年1月8日,即使勞團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勞基法修法依然在立法院強勢三讀通過。勞工團體認為,這表面上是一個法案的過關,背後反映的卻是政府的拒絕溝通與強勢心態,而這樣的狀況,將嚴重壓縮未來台灣工運的倡議空間。
第53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49 -
AdminAdmin | 2017-11-21司法人權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例休再修
一例一休去年底才剛上路,不到十個月又有大轉彎。行政院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定調四彈性及四不變原則,要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彈性,包含加班費及時數核實計算、特休假遞延、放寬輪班間隔及加班上限等。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鬆綁七休一的規定,勞工原本每七天一定要有一天例假日,但未來只要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可以挪移例假,等於最多可以連續上班十二天,會不會造成勞工過勞引發勞工團體反彈。
目前勞基法修正草案已經送進立法院初審付委,民進黨團希望盡快送出委員會,不過勞動部政務次長廖蕙芳這時卻提出請辭。這一次的修法究竟會引發什麼樣的效應?
第52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47 -
AdminAdmin | 2017-10-30醫療公衛
南丁格爾
台灣護理人員因為人力嚴重不足,流動率高,導致護理人員工作超時,也嚴重影響醫療品質。而一部由醫護人員擔任製作團隊的紀錄片《南丁格爾》,希望記錄當今臺灣護理勞動環境。
他們發現每年護理畢業生有一萬五千人,卻只有七千人會進入醫療院所服務。而台灣有護理師證書者有27萬人,從事護理工作的卻不到16萬人。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平均壽命增長、社會高齡化、各類慢性病及文明病越來越普遍,需要照護的人數越來越多,時間也越來越長。
但持續有第一線的護理師因無法承受工作環境所帶來的困境而離開,醫院裡護理人員年齡分布也有明顯的斷層。從學校畢業,許下南丁格爾的諾言後,在他們的職場上及生命中究竟發生什麼事,讓他們選擇離開?來看看這群白衣天使的故事。
第518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41 -
SystemAdmin | 2017-04-18公共安全系列報導:血淚巴士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駕駛員之死
2月13日蝶戀花旅行社遊覽車在國道五號翻車。檢察官調查發現,司機最高紀錄曾經連上24天班,遊覽車駕駛的工時問題引發各界關注。但不只遊覽車,客運駕駛的工作也很血汗。
去年11月,台中公車司機鄭志明在駕駛途中昏迷、送醫不治。事後調查發現,他動輒一天上班15、16小時,長期被剝奪睡眠才導致過勞死。不過調查結果雖然出爐,他前後任職的兩家客運公司,卻幾乎都不必負責。鄭家人除了面臨民事求償的漫漫長路,更希望政府可以徹底改善客運駕駛的工作環境。
第49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47 -
System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血淚巴士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致命遊覽車
2月13號晚間,蝶戀花旅行社舉辦的武陵農場一日遊在國道發生遊覽車翻覆意外。盛開的賞櫻之旅,在失速的國道上,33條生命一夕凋零。而在2016年7月19日,國道二號也發生陸客團火燒車意外,造成26人死亡。短短半年兩起遊覽車事故都造成重大傷亡,從車體安全到駕駛的身心狀態,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獨立特派員調查,這兩起意外都有行程密集、駕駛休息不足、以及低價競爭等現象。我們要帶您觀察,遊覽車駕駛載團體客工作的實況,以及他們長期面對的困境。而遊覽車本身的安全如何把關?從進口底盤,到打造出遊覽車的過程又有哪些關鍵值得注意,才能降低遊覽車意外。
第483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24 -
AdminAdmin | 2017-03-23醫療公衛攝影:張智龍
科技人的健康學分
科技業優渥的高薪,過去總是新鮮人最羨慕想要投入的行業,不過近兩年科技圈失去好幾位菁英,包括國碩董事長陳繼仁,世界先進前董事長章青駒和華碩財務長張偉明等人,他們相繼在盛年病逝或輕生,算算一年內就走了五位科技業高層,其實科技人長時間工作,身心健康付出極高的代價。
不少人形容他們是爆肝賣命,而兩年前,語音辨識領域,開創性的大師李開復,發現罹患淋巴癌第四期。他說:「生命有限,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李開復的生命,被迫做了一個大轉彎。來看看科技人他們要補修的健康學分是甚麼?
第440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張智龍x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