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1-04-28能源問題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抗旱總動員-新水源救援
極端氣候對台灣所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明顯,近年我們正面臨旱澇交替的挑戰,不是淹水,就是像今年的極度乾旱。而氣候變遷導致的水資源短缺,是當今全球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指出,全球人口中,有40億人,每年至少有1個月會面臨缺水問題,其中有16億人口,沒辦法獲取乾淨跟安全飲用水。數據更顯示,2025年,全球將有18億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地區。到了2030年更嚴重,全球可能有近一半人口的居住地,面臨水荒。
面對水情危機,各國都在開發新水源,台灣也不例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政府也特別把水資源項目納入。傳統水資源的來源,已經因應不了水資源的缺乏,而台灣還有哪些相對穩定的水源可以取用?又可以透過什麼方式開發水源呢?
第69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79 -
AdminAdmin | 2021-04-28能源問題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抗旱總動員-水價申論題
面對半世紀來最嚴重的乾旱,水情持續拉警報。台中、苗栗及新竹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供水五天、停水兩天,如果老天再不下雨,恐怕還得增加停水的時間,而每到水情吃緊,台灣的水價問題總會被提出來討論。
根據世界水協會的調查,台灣的自來水價不到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像最貴的馬爾他是127.59元,丹麥99.13元,日本是35.96元,世界水價的平均值是47.17元,而台灣只有11.65元,不但低於亞洲鄰近國家,在世界排名更是倒數第二低,計入國民所得也一樣排名世界倒數第二。
而且台灣水價的計費級距分成兩種,台北市跟非台北市的算法也不一樣,用水大戶分布在非台北市,不過收的水費卻更低。針對這樣不公平的現象,行政院規劃明年起要針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到底要從幾度開始算大戶,又引發爭議。
第69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69 -
SystemAdmin | 2020-12-16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缺水如何解?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水荒農慌
今年夏天沒有颱風侵台,到了秋天,閃電颱風也只是擦邊而過,讓6月到11月台灣降雨創1993年以來最少雨的紀錄,台灣面臨前所未有的乾旱。
為了確保民生及工業用水,10月份農委會已經宣布桃竹苗1.9萬公頃農田停灌,不過到水稻結穗期才停灌,這是史上一次。雖然農委會祭出每公頃14萬的補助,農民還是怨聲載道。
氣象局預估,一直到明年四月,降雨還是偏少,明年嘉南第一期稻也得休耕。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預估,到世紀末西北太平洋颱風將減少四成,而且春雨也會變少,乾旱將成為常態。但面對缺水的未來,犧牲農民只能是唯一選項嗎?
第677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60 -
-
AdminAdmin | 2018-09-03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金門通水之後
今年是金門823砲戰60週年,60年前有47萬顆的砲彈要將金門島擊沉,戰火餘生後的人們,是對和平更為想望,或是對兩岸情勢更為警覺呢?
金門縣政府特別選在8月舉行金門與大陸晉江通水儀式,這是兩岸的大事。來自福建晉江龍湖水庫的水,經過圍頭到達金門的田浦水庫,這27公里的引水之旅,也挑動不少敏感神經。
金門縣長陳福海接受公視專訪時指出,金門過去長期處於戰爭對峙狀態,深刻體悟戰爭無情,希望金門未來可以做為「兩岸和平試驗區」。在年底九合一選舉快到的時間點上,一般認為這是選舉語言。但不可否認,這幾年金門經濟發展與大陸關係密不可分,「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想法經常在地方被提出。而在金晉通水之後,還有哪些問題我們必須審慎正視?
第56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