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4-05-22藝術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台灣竹,築未來
談到竹子,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台灣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竹子生長,它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材料。不過,竹材的重要性,在過去卻很少引起關注。隨著全球淨零轉型的目標願景,環保的竹產業,近年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推波助瀾下,逐漸受到各國重視。
今年台灣首度舉辦以竹為主題的博覽會,同時舉行第十二屆「世界竹論壇」,與會者來自全球二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竹領域專家,這是全球最重要的竹組織之下,最盛大的國際交流活動。
面對氣候變遷,竹材作為建材,帶來哪些發展的可能性?台灣在竹材使用的創新與設計,又有什麼樣的突破?
第853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89 -
AdminAdmin | 2023-10-04能源問題攝影:周明文
零碳進行式
極端氣候讓天氣越來越熱,近兩年世界各地乾旱、暴雨天災不斷,氣候變遷危機迫在眉睫。全球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在2050年前要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具體的作法是,今年十月歐盟已經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又稱為碳關稅。雖然現在只是過渡期,但現在排碳者付費的全球趨勢,讓企業減碳壓力兵臨城下。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針對台灣企業所做的調查指出,超過七成中小企業表示,國際淨零潮流對公司營運會產生威脅,而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卻還處於正在或尚未研擬因應策略的階段。台灣經濟發展以外銷為導向,在淨零轉型中會面臨哪些困境?又要如何挑戰2050淨零排放的艱鉅任務呢?
第82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6 -
AdminAdmin | 2023-10-04能源問題攝影:周明文
零碳焦慮
台灣在今年完成修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以展示決心。同時新法也確立政府要開始徵收碳費,初期將針對約五百家年排放量達2.5萬噸,總共占全台總排放量八成的廠商們進行開徵。根據調查,企業減碳成本一噸要六、七千塊,現有的技術還不足以達到2050的淨零目標,而新科技的研發需要加速發展,淨零時程步步進逼,台灣企業正面臨嚴重碳焦慮。
今年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讓國內企業可以在交易平台買賣碳權,除了可以用在抵減碳費,也可以因應市場供應鏈達成碳中和的要求。雖然碳權也是經過政府或國際獨立機構的核發認證,但像這種碳抵換方式,在國際間仍存有很大爭議。
第82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8 -
AdminAdmin | 2023-06-21能源問題文字:婁雅君
下一站 氫能
面對2026年碳稅開徵,2050年淨零排放,世界各國都面臨極大的減碳壓力。氫氣,被視為終極的潔淨能源,是達成碳中和以及淨零排放的重要選項。
國際上,氫的運用,主要在發電、工業以及運輸三大領域。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布局氫能,但是氫的供應鏈,仍處在發展階段,價格昂貴,仰賴政策的補助。
2023年,可以視為台灣的氫能元年,在經濟部頒布的氫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氫能的應用從今年開始,台電的興達電廠,預計在年底測試天然氣混燒氫氣發電。台灣第一部氫能巴士,也在五月亮相。
不過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法規,尚未具體及頒布。台灣在氫能的布局上,如何跟上各國的腳步,無法單靠產業之力,需要政策的支持並與國際合作,才能邁向淨零之路。
第80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62 -
AdminAdmin | 2022-07-27能源問題攝影:周明文
電價的難題
最近天氣實在太熱,隨著溫度直線上升,全台尖峰用電量頻頻創下歷史新高。氣候高溫炎熱再加上產業用電激增,這幾年台灣用電成長大幅超出預期,像是去年全台總用電量2830億度,創下史上最高用電量。
面對用電需求不斷攀升,國際燃料價格又上漲,國內電價在經過四年凍漲,最後做出調漲的決定,在不影響基本民生的原則下, 這次調漲主要針對用電大戶,尤其是工業用電漲幅達到15%,對企業的影響比較大。對於電價調漲,部分業者大喊吃不消。
其實台灣過去為了扶植產業發展,一直以超低電價來維持經濟成長,不過結果卻是使台電一直苦於缺乏經費來更新設備,補強現有的電網,導致這幾年跳電的事故頻傳。
電價上漲會衝擊傳統產業,但電價太低也讓企業和民眾缺乏節能的誘因,造成電力浪費,如何取得平衡,都是難題。
第76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