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3-11-29醫療公衛
免疫負債 風暴來襲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或身邊的親友們最近感冒的人增加了?新冠疫情趨緩後,另一股免疫負債風暴正席捲而來。
什麼是免疫負債?新冠疫情期間,因為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大幅減少的流感、腸病毒等流行性疾病,在解封後的今年冬季大規模爆發,流感確診人數持續攀升,半年內累計超過三百例流感重症,成為三年來的最高峰。
而且流感病毒不只在冬季流行,現在春夏也成為流感好發季節、病毒也與過去不同。在疾管署的監測統計中,台灣的流感季有什麼樣的變化?幼童在這一波傳染病中受到哪些衝擊?從中醫、西醫的觀點,我們該如何面對、增加自身抵抗力?
第829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66 -
AdminAdmin | 2023-05-31醫療公衛
豬瘟拔針之後
台灣已經從口蹄疫區除名,也成功擋住非洲豬瘟,目前只剩下傳統豬瘟尚未根除。豬瘟存在於台灣超過半個世紀以上,最後一個案例是在民國94年。
農委會從110年開始推動三階段撲滅豬瘟計畫,包括擴大環境與疫情監測,與產業界進行風險溝通等。今年1月1日起肉豬與種豬分階段停打豬瘟疫苗,7月1日開始全國停打豬瘟疫苗,全國531萬頭豬隻全面拔針。如果沒有再發生案例,農委會預定從113年6月開始,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台灣成為豬瘟非疫區國家,台灣豬肉可望進軍國際市場。
但是拔針之後,才是風險的開始,農委會將擴大疫情監控範圍,一旦有案例發生,也已經備好補償方案。加上豬瘟疫苗是國產疫苗,不必仰賴進口,台灣撲滅豬瘟計畫能不能成功,這一次相當關鍵。
第80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許中熹x 49 -
-
AdminAdmin | 2022-01-19醫療公衛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春節返鄉Omicron大作戰
快過農曆春節了,很多海外遊子都想返鄉跟家人、朋友團聚,不過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隨著民眾搭機返台,迅速入侵台灣社區。上週境外移入及本土Omicron個案已經超過三百例,而從桃園機場延伸到中壢聯邦銀行、西堤餐廳、校園及職場的本土個案,也已經超過五十例,目前還在繼續延燒。
國外返台的春節返鄉潮為何會帶來社區傳播?這次春節專案原本就有14+0、10+4、7+7三種方案,讓民眾選擇,基層民政、衛生及交通體系因應複雜的檢疫方式,原本就已經大動員,但還是抵擋不了Omicron傳播迅速、潛伏期短的特性。指揮中心也迅速修改檢疫政策,甚至提前開放施打第三劑疫苗,展開對抗Omicron的春節防疫大作戰。
第73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58 -
AdminAdmin | 2021-12-22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疫苗急先鋒
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讓全球疫情再度升溫,為防堵Omicron變異病毒,台灣已經追加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相繼到貨,截至目前已累計到貨三千六百多萬劑。
這場世紀之疫中,對抗病毒,世界各國不只搶疫苗,另外在BNT和莫德納疫苗的冷鏈保存也是很大考驗。新冠疫苗的保存條件各有不同,除了AZ是在2-8°C可保存在一般疫苗冰箱,冷鏈不是問題。但其他像莫德納要-20°C,而BNT則是-70°C,之前台灣並沒有大規模極低溫的儲存配送經驗,這次疫情發生,也考驗台灣的醫藥冷鏈技術。
由於BNT和莫德納這種mRNA疫苗的穩定度低,需要在極低溫的冷凍下保存,一旦過程有任何溫度變化不符合標準,疫苗就會受破壞、失效。因此在過程中,從機場到物流中心,經保存 解凍 再到醫院,如何全程不斷鏈,就是一個很大挑戰。
第73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53 -
AdminAdmin | 2021-09-29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變種病毒共存之道
去年十月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現在幾乎90%的確診案例都與Delta有關。中研院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早在今年二月就已經注意,並做深度的解析。已經攀升到最高峰的Delta,究竟還會影響多久?是否持續變異?監測網也在密切觀察它的動向。
新冠肺炎2019年底流行以來,人類一直在跟變幻莫測的變種病毒作戰。世界衛生組織才在九月初,將變種的病毒株B.1.621,正式命名為「Mu」,並列入需要留意的名單中,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被WHO監控的的變種病毒株名單中,「R.1」竄出來,「R.1」 目前已經出現在37個國家,累計感染個案超過一萬例,美國就佔了五分之一。全球累計到九月底,即使打了快58億劑的疫苗,碰到變種病毒,還是只能苦苦追趕,見招拆招。
第71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62 -
AdminAdmin | 2021-07-28醫療公衛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疫苗的難題
雖然從7月27日起,疫情警戒從三級降為二級,但疫情變化莫測,仍然不能掉以輕心,現在全台各縣市持續如火如荼展開新冠肺炎疫苗的施打。
不過近兩個月,為了提高疫苗覆蓋率,讓國人盡快產生免疫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佈的各項接種措施又快又急,疫苗施打如何兼顧防疫與正義,更是天秤兩端的難題,也因此產生不少亂象,而疫苗數量分配的公式,更是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和質疑。
從疫苗施打分類的第一類民眾開打後,各縣市就遇到不少挑戰,他們怎麼解決問題,才能讓往後各類別的第一劑接種,以及第二劑的施打流程更順暢?而疫苗分配的公式,又可以怎麼滾動式修正呢?
第709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66 -
AdminAdmin | 2021-07-07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
變種病毒來襲
世界衛生組織在七月初示警,全球已經進入非常危險時期。Delta變種病毒蔓延到98個國家,並持續突變,預計九月會成為主要流行病毒株。
台灣五月爆發的本土疫情方興未艾,又面臨Delta變種病毒來襲,屏東一下子出現十三名確診案例。本土傳播鏈能否成功阻絕,邊境能否守住,讓台灣爭取更多的時間,拉高疫苗施打率,一旦爆發疫情,才能降低重症和死亡率,避免今年五月時醫療不堪負荷的慘況。
台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第一劑疫苗,但是面對Delta變種病毒,必須要施打兩劑才能拉高保護力,採購疫苗,不只是眼前的課題,更是往後數年都必須要做好的準備。
第70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62 -
AdminAdmin | 2021-07-07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異鄉 疫鄉
全球防疫由下半場決定勝負,去年五月之前,英國政府圍堵防疫錯失機會,足足花了1243億英鎊,在處理新冠肺炎危機。
雖然上半場英國災情慘重,但是在下半場防疫策略上,英國則是領先者,不只英國首相強生親自操盤購買疫苗,英國投入相關研究與快篩,就有一百億英鎊之多。
一直今年七月初,英國十八歲以上,打過一劑的公民已達86%,打完兩劑也有64%。英國雖然每日感染人數仍在上升,不過他們相信疫苗接種率,使感染病毒的人數和重病患者住院治療人數已經脫鉤,有足夠信心可望在7月19日全面恢復後疫情社會的正常生活方式。
一起來看看英國的經驗,同時還有和台灣鄰近的韓國、越南及印度等國,他們目前施打疫苗的策略和成效又是如何?
第70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9 -
AdminAdmin | 2021-05-26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抗疫戰爭下半場
現在全台灣都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雙北成了重災區,尤其近日除了每日本土確診案例激增,還有校正回歸的個案數也引發不少爭議。
而這波疫情的相關配套不足,也造成民眾恐慌以及防疫缺口,例如雙北地區的採檢站不夠,讓已經出現疑似症狀的民眾每天跑來跑去,造成很多感染風險。另外輕症確診者到底要在家等或是到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一度也造成民眾的疑慮。
目前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加上醫療院所的群聚感染,可以說是目前防疫最大危機。台灣防疫進入下半場,我們能不能守住這段關鍵期,安然度過, 現在的每一步作戰計畫都至為關鍵。
第70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65 -
-
AdminAdmin | 2021-05-19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五月風暴 疫苗SOS
台灣過去一年在防疫上的成效,全球有目共睹,不過這次疫情連環爆,是否因為太過輕敵,也未能在出現破口時立即掌握先機,不只好幾個社區發生群聚感染,也讓好幾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首當其衝。
全球防疫進入第三波之後,施打疫苗成為關鍵,現階段來說,台灣只進來30萬劑左右的AZ疫苗,全國施打率還不到總人口的1%。隨著感染源不明個案愈來愈多,加上國產疫苗最快在七月才能申請緊急授權,這段空窗期防疫怎麼調整,非常重要。
其中已經影響或未來可能威脅台灣的變異病毒株,要怎麼知己知彼,制敵在先?由中研院成立的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不只分享世界資料,並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的資料,分析120萬筆以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樣本,變異病毒主要仍是第六型。究竟有哪些變異株更具傳播力?
第69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9 -
AdminAdmin | 2021-03-03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全球解封倒數
從去年12月開始,已經有超過130幾個國家,採取疫苗防疫,但是疫苗分配,仍只集中在幾個大國。截至二月中旬,七大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等,施打的疫苗數量就占了大約45%,但這些國家人口僅占全球總人口的10%。
不過二月中旬,由世界衛生組織領軍的COVAX平台,把COVID-19疫苗運抵非洲加納,讓加納成為第一個收到來自COVAX配送的國家之後,不只為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跨出歷史性的一步,更象徵全球推廣疫苗防疫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疫苗分配不均,另一個大家關切的焦點是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接種AZ、輝瑞、莫德納疫苗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包括一般副作用出現的頻率,還有嚴重過敏反應、死亡調查事件的監測資訊,提供給國人了解。有關嚴重過敏反應部分,三支疫苗發生率在百萬分之2.8至18.8之間,目前並沒有發現因為打疫苗而導致死亡的事件。
第68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6 -
AdminAdmin | 2021-02-24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決戰新冠病毒疫苗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已經進入決戰疫苗的階段,累計到二月下旬,全球已經打下超過二億劑的疫苗,占全球人口大約3%。隨著疫苗開打,單日新增的武漢病毒確診人數,已經從今年1月7日的高峰84萬多人,下降到40萬人左右,顯示疫苗策略奏效,全球疫情有逐漸減緩的趨勢。
台灣因為去年一年守得好,疫情相對單純,不過今年初歷經部桃院內群聚到社區感染之後,如何把打疫苗列為防疫策略,已經是當務之急。尤其在國際上幾支領先的疫苗持續使用後,台灣幾支候選的國產疫苗,是否可以成功通過二期臨床試驗的考驗,在年中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也是國人所期待的。
日前指揮中心已經宣布,將向國內二家疫苗廠,各預購五百萬劑的疫苗,加上已經洽購的1981萬劑的國際疫苗。指揮中心已經列出三階段施打疫苗順序,包括醫事人員等五大類,大約99萬人左右,被列為最優先施打族群。不過有了疫苗後,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則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第68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2 -
SystemAdmin | 2020-07-29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婁雅君
解封後的挑戰
全球各地疫情尚未趨緩,人們迫不及待要解封,這也造成染疫人數快速創下新高,全世界有超過1600萬人確診。
嚴格的封鎖政策,在許多國家不受人民的支持,一邊是疫情的威脅,一邊是經濟的考量,解封後的世界,還有很多問題要面對。
美國在七月底要進行三萬人大規模的人體試驗,疫苗是否有效,成敗關鍵就在第三期。台灣的疫苗研發,預計在八月會進行第一期人體試驗,重點是觀察它的安全性。隨著台灣逐漸開放邊境的過程,我們還需要做很多準備,來面對解封後的挑戰。
第65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