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4-08-14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凱米啟示錄
七月底凱米颱風來襲,強降雨重創中南部,其中高雄平地單日累積雨量,超越了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加上天文大潮,全市25個滯洪池全滿,造成許多地區汪洋一片,滯洪池的效果受到質疑。
而台南、嘉義的超大豪雨,也造成洪水沖破八掌溪橋旁的堤防,淹沒大片農田,讓畜牧業者損失慘重,光是台南地區,災損金額就高達三億五千多萬。
二十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投入龐大的治水經費,推動各種水利工程建設,但是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卻一再挑戰工程設計的安全標準。面對氣候變遷,我們還能再做些什麼?
第864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80 -
AdminAdmin | 2024-06-26土地環境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預言世紀末台灣
今年五月全球又創高溫,巴黎氣候協定,升溫控制在1.5˚C的目標,已經岌岌可危。在全球暖化的未來,台灣升溫的狀況可能帶來哪些衝擊?
第一份國家級的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已經出爐。集合各領域的學者,預測台灣到世紀末,最嚴重可能比工業革命之前升溫4.5˚C。
伴隨而來的,是乾季越乾、溼季越溼,颱風降雨可能增加35%,我們的健康也可能因為增溫而受威脅。而海水增溫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也將淹沒西南沿海一帶的陸地,如果再不減碳,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1.75公尺。世紀末的台灣將面臨哪些氣候變遷帶來的全面挑戰?
第85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63 -
AdminAdmin | 2024-06-26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荔枝不開花
談到氣候變遷對作物的影響,荔枝可以說是名列前茅。這個一年一產的水果,在每年的5到6月間出現,產期非常短。如果遇到歉收年,可能還沒吃到,產季就已經結束了。今年就是歉收的一年,從南台灣的玉荷包到中台灣的黑葉荔枝,產量只有3成左右。
由於荔枝對於開花和結果期間的溫度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氣候暖化,導致所有品種,都出現開花不穩定、落果,甚至是不開花的狀況,蟲害也變得更嚴重。
農業試驗所研究人員,找到了有效的物理方式,防治農民最頭痛的荔枝細蛾。並持續培育新品種,以因應氣候的挑戰。不過動輒20年的育種之路,如何追上氣候變遷,是研究人員的一大挑戰。
第85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80 -
AdminAdmin | 2024-02-07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征戰北極圈 冰與火之道
俄烏戰爭即將滿一週年,這場戰爭牽動全球政經情勢,影響之深甚至遠達北極圈。北極圈蘊含豐富的天然資源,是北極熊的故鄉,卻也是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效應下,以四倍速度成為全世界氣溫上升最快的地方。
北極熊失去立足之地,但冰封大地融化後出現的北極航道,在破冰船領航下,成了全球強權大國美、中、俄積極部署的征戰地,也讓北極圈的地緣政治產生劇烈的變化。
在這一片我們失去太多,卻仍知道太少的大地上,有人類因為爭奪資源貪婪與衝突的歷史,卻也激起人們強烈保育環境的渴望。包含全球及台灣的科學家們,都在這裡盡一分心力。這片雪白大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和你我都息息相關。
第839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58 -
AdminAdmin | 2023-08-02全球脈動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聖嬰再臨 都市發燒
大家一定覺得今年夏天特別熱,不只台灣,全世界都被熱浪延燒,很可能將迎來史上最熱的一年。從四到六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經出現偏暖的現象,全世界的氣候專家都預測,今年底到明年初,全球將迎來聖嬰年。
聖嬰現象雖然是已經存在百年的氣候自然現象,但加上全球暖化的影響,各地都可能出現極端天氣。今年夏天從歐洲到美國、中國、印度都已經出現熱浪,中南美洪災也打亂了農業生產。對台灣而言,聖嬰年如果有颱風侵台,強度可能都偏強,而且聖嬰也可能讓冬天偏暖、明年春雨變多。
就在全球可能因為聖嬰迎來最暖一年時,台灣升溫的狀況已經超越全球,尤其是台北盆地,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都市中心體感50度已經是日常,而且有越來越往郊區擴散的趨勢。我們該如何提早做好準備?
第81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73 -
-
AdminAdmin | 2022-10-12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蚵農求生
台灣蚵每年五月到十月都是產季,現在這個時節剛好也是蚵農準備要到海裡採蚵苗的時候。雲林縣的台西鄉是台灣最大蚵苗產地,不過這幾年野生蚵苗在海裡附苗的狀況越來越不穩定,而台灣的養蚵產業也面臨不少問題。
除了因為氣候變遷,海洋環境因素影響蚵的收成,這幾年進口蚵的數量暴增,也已經嚴重衝擊到本土蚵仔的行情。根據統計,目前國內每年進口冷藏及冷凍蚵肉超過兩千公噸以上。面對進口蚵的衝擊,蚵農這幾年不斷向政府陳情,而同時也有些蚵農開始和生物科技業者合作,改變養殖方式來提升牡蠣的品質,與進口低價市場做區隔。
第77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48 -
AdminAdmin | 2021-02-10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卓越大賞】游牧日常
【黃金旅程】
印度、中國的邊界拉達克,這個化外邊境地區常因煙硝四起、衝突不斷受到矚目。但在這個地方,有一群特別的大地之子游牧民族,他們世代在這個海拔四千多公尺的荒野大地逐水草而居,生活環境非常艱困。一頂帳篷及放牧的牛羊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生活簡單、內心純淨、自在知足。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更是拉達克豐富文化的重要底蘊之一,他們在這片遼闊大地放牧的高原山羊,是被稱為軟黃金Pashmina的頂級羊絨,市場價值不菲。不過現在因為氣候變遷,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水草近年有了劇烈變化,冬天太熱、夏天太冷,寒冬冷冽的氣候及夏天缺水幾乎成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危機。
【荒野呼喚】
中印邊界的拉達克是軍事重地,稍有風吹草動,兩國的軍方都會異常緊張。獨立特派員的採訪團隊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空拍機拍攝羊群,不到一會兒時間,立刻就有印度軍方到牧區關切。原來軍方在游牧民族的羊隻身上裝了隱形監視器,用來監視敵情,連牧羊人們都不知道有這些間諜羊的存在,邊界軍事的敏感危險可見一斑。
另外,游牧民族近年面對牧區環境日益惡劣,許多人開始選擇放棄游牧生活,同時希望下一代接受現代教育後,能過更好的生活。這些現代化與游牧生活平衡的兩難,讓拉達克特有的游牧文化正逐漸消失。他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
第68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52 -
SystemAdmin | 2020-12-16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缺水如何解?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水荒農慌
今年夏天沒有颱風侵台,到了秋天,閃電颱風也只是擦邊而過,讓6月到11月台灣降雨創1993年以來最少雨的紀錄,台灣面臨前所未有的乾旱。
為了確保民生及工業用水,10月份農委會已經宣布桃竹苗1.9萬公頃農田停灌,不過到水稻結穗期才停灌,這是史上一次。雖然農委會祭出每公頃14萬的補助,農民還是怨聲載道。
氣象局預估,一直到明年四月,降雨還是偏少,明年嘉南第一期稻也得休耕。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預估,到世紀末西北太平洋颱風將減少四成,而且春雨也會變少,乾旱將成為常態。但面對缺水的未來,犧牲農民只能是唯一選項嗎?
第677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55 -
AdminAdmin | 2020-06-17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游牧日常
最近印度、中國在拉達克煙硝四起、邊界衝突不斷,在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為了專心防疫,兩國才進行和談。
而在這個邊境,有一群特別的大地之子游牧民族,他們世代在這個海拔四千多公尺的荒野大地逐水草而居,生活環境非常艱困,一頂帳篷及放牧的牛羊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生活簡單,內心純淨、自在知足。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更是拉達克豐富文化的重要底蘊之一,他們在這片遼闊大地放牧的高原山羊,是被稱為軟黃金Pashmina的頂級羊絨,市場價值不菲。不過現在因為氣候變遷,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水草近年有了劇烈變化,冬天太熱,夏天太冷,寒冬冷冽的氣候及夏天缺水幾乎成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危機。
獨立特派員採訪團隊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空拍機拍攝羊群,不到一會兒時間,立刻就有印度軍方到牧區關切。原來軍方在游牧民族的羊隻身上裝了隱形監視器,用來監視敵情,連牧羊人都不知道有這些間諜羊的存在,邊界軍事的敏感危險可見一斑。
另外,游牧民族近年面對牧區環境日益惡劣,許多人開始選擇放棄游牧生活,同時希望下一代能接受現代教育後,能過更好的生活。這些現代化與游牧生活平衡的兩難,讓拉達克特有的游牧文化正逐漸消失。他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
第65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