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18-12-11政治經濟攝影:黃政淵
來去沖繩玩公園
這幾年沖繩成為台灣人的觀光熱點,用幾個數據帶大家看看這股沖繩熱潮。去年沖繩旅遊總人數將近有958萬人,超越了美國夏威夷,而269萬的國際遊客中,又以台灣人最捧場。去年有81.3萬人次造訪沖繩,佔了近三成,其次是中國及韓國的遊客,約佔20%,再來是香港的遊客佔了9%。而在三成的台灣遊客中,有一半是家庭旅行,為什麼這麼多爸爸媽媽帶小孩去沖繩玩,他們衝著的是沖繩的公園。
沖繩的公園遊戲場,有超長溜滑梯,有巨大的彈跳床,高度更是台灣公園遊戲場的好幾倍樓高,而且各有造型與地方特色,吸引不少人一而再,再而三重複造訪。根據沖繩縣政府調查,台灣遊客平均一人消費超過8萬日幣,台灣人一年在沖繩的總消費額高達614億日圓,折合台幣也將近166億的觀光財。沖繩公園的魅力在哪?為什麼台灣的年輕父母特地帶小孩出國,去玩國外的公園?
第575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348 -
AdminAdmin | 2018-12-04醫療公衛系列報導:日本在宅醫療攝影:周明文
日本在宅醫療-青空的希望
這幾年來,日本小兒在宅醫療成為另一個專業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的推手是前田浩利醫師。早在十九年前,他已經看到日本重症兒對在宅醫療的需求,當時日本還是以照顧高齡者為主,於是他先在千葉縣成立第一家青空診所,從照顧高齡者開始,透過支援高齡者的在宅醫療實踐,慢慢開創以兒童需求為主的小兒在宅醫療。
然後在東京墨田區開了日本第一間小兒專門的在宅醫療診所,現在有好幾個據點,也成為日本小兒在宅醫療的重鎮。日本最近十年必須依賴人工呼吸器的孩子,增加十倍以上,常年待在醫院的重症兒童,不僅感染機率高,更增加許多醫療負擔,這也是小兒在宅醫療需求日增的主要原因。
第57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382 -
-
AdminAdmin | 2018-11-12公共安全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日本消防—救助篇
隨著社會及環境氣候的快速變遷,各種公共安全或天然災害層出不窮,面臨最大挑戰的是第一線救災的相關人員,尤其是消防隊的打火弟兄們真的非常辛苦,也造成這幾年基層消防員改革聲浪不斷。
1947年日本公布消防組織法,消防體系正式脫離警察部門,成為獨立的行政機關。70年來隨著組織規模的發展,分工也越來越專精,在原有的消防基礎下,救助與救護也有了劃分。也就是說,在台灣消防員一個人得身兼消防、救助和救護三個工作,但在日本卻是救助、消防、救護三組人的專業分工。
尤其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後,讓日本對救助領域越來越重視,不少地方政府在原有的救助隊伍外,成立特別的救助部隊,這些特殊的救助部隊肩負各種不同的特殊任務。獨立特派員要帶您到日本的東京和橫濱,看兩支特殊的救助部隊,他們如何訓練與運作。
第57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419 -
AdminAdmin | 2018-09-12醫療公衛系列報導:日本在宅醫療攝影:周明文
日本在宅醫療-食樂支援到我家
享受美食是人生一大樂趣,但對很多進食或有吞嚥困難的病患來說,享受用餐的樂趣卻成了奢侈。食樂支援是由「管理營養師」、「齒科衛生士」與「語言聽覺治療師」等跨職種組成的團隊,幫助進食或吞嚥有困難的個案,解決他們在飲食與營養上的需求。讓他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吃東西,家人也能「快樂輕鬆的支援飲食」。
除了食樂支援,在宅醫療的觸角也相當全面性,除了醫療照護,診所也接受及開放現職醫護人員或學生營養師等來研習,並讓診所與社區連結,透過專人規劃像是健走俱樂部與兒童食堂等活動,成為社區照護的最佳後盾。
第56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375 -
AdminAdmin | 2018-09-03醫療公衛系列報導:日本在宅醫療攝影:周明文
日本在宅醫療-兩百年之約
如何善用醫療資源,讓服務品質更人性,一直是各國努力的目標。我們要帶您到日本中部的岐阜縣,一個人口只有兩萬五千多人的岐南町,卻因為在宅醫療服務吸引各界前來觀摩。
這個總合在宅醫療診所的主要推動者是院長市橋亮一。每天早上,十三職種、四十人服務團隊,一起喊的口號就是「支援病患可以安心過著期望的在宅生活」,這正是在宅醫療的核心理念。不過要滿足病人在家養病,兼顧家庭之樂及幸福感的強大需求,在宅醫療的照顧必須細膩而多元。
成功的在宅醫療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出院準備會議,獨立特派員記者記錄這個日本和歐美行之多年的出院準備會議。由不同職種的醫護人員一起和家屬慎重討論病人出院後,如何順利銜接在宅醫療的照護,和建立診所和醫院的雙向轉診通道。院長市橋亮一還立下了兩百年的約定,什麼是兩百年的約定?一起來看看。
第56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443 -
-
-
AdminAdmin | 2018-07-31政治經濟攝影:鄭仲宏
日本高齡再就業(上)
台灣和許多先進國家一樣,邁入高齡社會,但隨著時代改變及醫學進步,老人普遍來說是越來越長壽健康的。許多國家開始推動延後退休年齡或者是高齡再就業的政策,如果能夠創造退休後的工作機會,是延續生活價值,增加生產的方式。
而日本面對高齡就業議題,同時開發銀色人力的能力可以說在全球首屈一指,早從1971年,日本就因應人口老化設立年長者雇用安定法與施行配套措施,推動並支持高齡就業。除了讓銀髮族的勞動力可以繼續貢獻社會,也降低許多社會問題與悲劇的壓力。我們以山口縣周南市為例,看他們怎樣支持長輩發揮經驗,老出特有價值。
第556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333 -
-
-
-
SystemAdmin | 2017-06-05公共安全系列報導:血淚巴士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日本巴士安全-管理
這兩年,台灣接連發生兩起重大遊覽車意外,交通部預計在一年內,提出檢討措施。而我們鄰近的日本,也因為兩次巴士事故,正在進行一連串的巴士安全檢討及制度轉型。
《獨立特派員》前往日本,走訪巴士公司及政府、民間機構,來看他們如何從傷痛中記取教訓。首先我們要帶您看日本獨特的巴士管理制度,每一位駕駛要上路前都必須多花十分鐘的時間進行點呼。什麼是點呼?點呼時還要有運行管理者來協助。來看日本如何在管理制度上下工夫,降低人為的意外。
第49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