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19-08-07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黃政淵
罷工之後
今年六月底長榮空服員展開長達17天的罷工行動,創下多項台灣航空工運史上的紀錄。雖然罷工行動最後在勞資雙方各有退讓的情況下落幕,然而罷工結束,是不是真的代表勞資雙方就能回歸原來的職場生活?
今天我們要帶您觀察,從2016年華航空服員發動台灣航空史上第一次罷工事件,雖然只歷時三天事件就結束,不過三年來這起罷工事件其實餘波未平。根據工會分析,罷工之後,工會幹部最常被懲處的理由是開記者會、工會活動以及網路發言,這使發動罷工的勞工們面臨不少挑戰與壓力。
不過其實勞方擁有勞動三權,也就是團結權、團體協商權及爭議權,可以爭取自己應有的勞動權利。到底勞資雙方應該如何互動?一起看看罷工之後,三年來華航勞資雙方發生了哪些事?
第60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x 51 -
AdminAdmin | 2019-05-22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
醫師好累
近年來勞工過勞的議題,從電子業的爆肝工程師、交通運輸業的疲勞駕駛,屢屢躍上新聞版面。哪個行業最過勞呢?一般勞工4週最高工時含加班不得超過206個小時,保全人員最高288個小時,可是醫院的住院醫師,4週工時上限卻高達320個小時。
如此過勞的狀況,一旦發生事故,沒有任何保障。今年九月私立醫院住院醫師及將納入勞基法,不過這只佔台灣醫師人數大約十分之一,不包含公立醫院的住院醫師及所有主治醫師。一起來關心住院醫師的現況,以及他們納入勞基法之後,有哪些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第59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54 -
-
AdminAdmin | 2018-09-12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RCA的三代官司
最高法院在8月16日完成RCA案三審宣判,很多人以為RCA案就此落幕,其實不然。根據最高法院宣判結果,529位原告中,只確認262位勝訴,判賠五億多元,也就是說RCA、GE、湯姆笙等都應負賠償責任,但是卻有246名C組的原告,發回高院更審。換句話說,有一半的員工命運未卜,這對已經奮戰將近五千多個日子的RCA員工來說真的是難以接受。
RCA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工殤案,曾經是美國知名家電品牌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在台灣設廠期間,長期挖井傾倒有毒廢料,導致廠區土壤及地下水受到汙染,有一千多名員工罹患癌症。從1994年污染被揭發,到員工集體透過司法途徑討回公道,幾經波折,其間動員的公衛、職業醫學專家還有義務辯護律師人數,更創下全國紀錄。
整個官司歷時多年,有些等不及判決結果就過世的員工,由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下官司,要堅持到司法還他們公道為止。在這漫長艱辛的訴訟過程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是,RCA案中確立了「因果關係認定」、「請求權時效性」與「揭開公司面紗」三項重要原則,對未來職災或重大工傷案,可能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RCA案中最大貢獻。
第56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53 -
AdminAdmin | 2018-01-31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工運寒冬 1/31 第530集
一月初,為了抗議勞基法修法,以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為首的勞工團體用突擊方式占領台北車站第三月台,同時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寫下台灣工運史上第三次臥軌抗爭的紀錄。
工運團體回顧這些年來為了爭取勞工權益抗爭的歷史,從90年代因為大量工廠外移,造成許多中高齡勞工失業,拿不到退休金與資遣費,爆發連串抗爭開始。到近年的國道收費員、華航罷工等事件,工運團體發現他們抗爭的對象不再只是單純的資方,還有更複雜的國家機器。
過去的抗爭都獲得政府回應,小有成果,但今年1月8日,即使勞團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勞基法修法依然在立法院強勢三讀通過。勞工團體認為,這表面上是一個法案的過關,背後反映的卻是政府的拒絕溝通與強勢心態,而這樣的狀況,將嚴重壓縮未來台灣工運的倡議空間。
第53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52 -
AdminAdmin | 2018-01-23司法人權文字:婁雅君
看見非公民
在台灣,外籍勞動力的比例,逐年上升,他們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但是他們所關注的問題有哪些,您知道嗎?去年九月份開始,台灣移工聯盟舉行了一場模擬公投,針對移工們面對的三大問題,進行了投票。分別是家務勞工應受勞基法保障、廢除私人仲介制度、移工得自由轉換雇主。
他們會因為產業別的不同,面臨不同的問題。例如廠工,很容易遇到短發加班費,和被威脅遣送回國的問題。看護工則是工時過長,或是被雇主非法另作勞工使用。當台灣正在捍衛本勞的權益時,這群非公民的處境,也應該被社會正視。
第52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50 -
AdminAdmin | 2018-01-16司法人權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勞檢的真相
立法院1月10日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有勞工團體形容,這是讓週休二日走入歷史,全面變成責任制,也是勞權的大倒退。這次修法的重點有鬆綁七休一、提高加班上限、縮短輪班間隔、休息日加班改為核實計算、特休假也可以遞延、甚至還加上了加班費可以換成補休的條文。
到底未來勞工如何主張自己的權益?很多人可能會說加強勞檢,但監察院去年底,才因為勞檢人力不足,糾正勞動部。到底在人力短缺的現況下,勞動檢查員如何為勞工把關?未來又將面臨哪些更嚴峻的挑戰?我們實地跟著檢查員前往檢查現場,一探勞檢的真相。
第52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56 -
AdminAdmin | 2017-11-21司法人權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例休再修
一例一休去年底才剛上路,不到十個月又有大轉彎。行政院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定調四彈性及四不變原則,要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彈性,包含加班費及時數核實計算、特休假遞延、放寬輪班間隔及加班上限等。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鬆綁七休一的規定,勞工原本每七天一定要有一天例假日,但未來只要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可以挪移例假,等於最多可以連續上班十二天,會不會造成勞工過勞引發勞工團體反彈。
目前勞基法修正草案已經送進立法院初審付委,民進黨團希望盡快送出委員會,不過勞動部政務次長廖蕙芳這時卻提出請辭。這一次的修法究竟會引發什麼樣的效應?
第52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48 -
-
-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例休2.0
勞基法「一例一休」上路,不少業者因為人事成本增加提高產品售價,服務業調漲,但製造業可慘了。這次很多製造業從原料開始,每個上游廠商都因為人事成本提高,醞釀要漲價。上游喊漲,但又不能對國外客戶調高價錢,對外銷業者來說,苦不堪言。
現在勞工每七天要休兩天,一例一休,例假不能加班,而另一天休息日如果要員工上班,則要比以前多付一天工資。小企業負擔不起,寧願把訂單往後延,也不要員工假日加班。當初修法目的是為了那些還沒有達到週休二日的勞工,而現在最先面對衝擊的就是那些必須靠加班費才能維持生活的人。一例一休立意良好,但不同產業有各種不同的情況,一例一休後續出現很大問題。
第48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6 -
AdminAdmin | 2017-03-28司法人權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假承攬時代的甲乙丙
很多朋友還沒從過年的氣氛中回神,但這個農曆年,對台中榮總一群勞工來說卻特別難熬,他們今年沒有任何年終獎金。雖然在台中榮總工作一二十年,卻因為屬於外包業務,每三年就要換一次雇主,領的永遠是法定最低基本工資。
政府雖然有規定派遣工必須累計年資,但因為台中榮總簽的是承攬契約,他們甚至連派遣工的身分都沒有,每換一次雇主,年資又得從零開始。行政院人事總處統計,最近幾年政府機關派遣工的人數雖然逐年下降,承攬工卻增加了7%。政府是不是帶頭,讓非典型雇用進入了假承攬真派遣時代,值得我們關注。
第48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