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3-03-08社福弱勢土地環境文字:萬真彣攝影:袁宏書
地調所變革之憂
土耳其上個月連續發生芮氏規模7.8跟7.5兩個強震,這個世紀強震提醒大家地震地質調查的重要性。以美國的地質調查局USGS為例,除了編制人力具相當規模之外,也有許多重量級學者進駐,針對美國進行詳細的地質調查,這次USGS對土耳其地震所發表的調查,被各國地科界廣泛引用,證明它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反觀台灣的地質調查所,目前只有七十幾位人力編制,現在還面臨要和礦務局整併的命運。目前經濟部已經將組織改造方案,送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等待審議,也引發台灣地質、地科界關切與憂心,擔心兩單位一旦整併之後,未來的定位與功能如果不清楚,可能產生扞格。
台灣雖然幅員不大,但是地質、地層構造的複雜程度,卻是全球數一數二。加上台灣地震、天然災害多,所有調查都必須隨著環境變化與災害發生不斷更新。地質、地科學者他們擔心的是什麼?把地調所與礦務局整併,對台灣未來發展真的可長可久嗎?
第79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64 -
AdminAdmin | 2019-02-12教育攝影:黃政淵
兒童設計遊戲場:新加坡
很多人在使用公共設施時覺得設計失當或不合用?這幾年流行參與式設計,讓使用者從設計到使用全程參與,更符合需求。這樣的概念在新加坡,落實到兒童玩的公園遊戲場。
2018年,新加坡政府在三巴旺的一處國民住宅,建造了一個與社區居民共同設計的室外冒險遊戲場,這個計畫有近1500位居民投入。民間組織更早從2017年開始推動,讓孩子自己設計遊戲場。他們在一座幼兒園先行實驗,使用回收材料製作遊具,經過了一年多到現在,改造計畫仍舊是進行式,而且是由幼兒園的孩子主導,步步實現他們想挑戰的空間。另外,地處熱帶的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稱號,來看他們如何善用環境遮蔭,讓孩子即使在酷熱高溫下,仍然可以在戶外快樂玩耍?
第58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48 -
-
AdminAdmin | 2018-10-01政治經濟攝影:黃政淵
上街吧去玩
上街吧去玩(東京篇)
台灣大街小巷,汽車摩托車來來往往,兩側畫上停車格,還有盆栽或路障違規佔用,路人在邊線水溝蓋上行走,久了,大家已經習慣街道的模樣。不過除了最基本的通行功能,街道其實也是民眾公共活動的空間,所以有街頭遊行、廟會慶典、馬拉松比賽、乃至於商業市集,只要經過申請,都可以合法佔用街道。
如果我們把時光回推到更早的七八十年代,很多人的童年時光,少不了在家門前的巷道空地玩耍的記憶。只是當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逐漸成為城市的時髦樣貌。現在孩子玩的空間,也跟著受限在學校、運動場、公園等特定空間,或者就窩在家裡打電玩。
2009年,住在英國布里斯托同一個社區的兩位媽媽,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他們挑戰當地政府,提出在特定時間內將社區一條非主要幹道封路,讓孩子在馬路上自由玩耍,獲得熱烈迴響,後來更正式立法。
為孩子爭取道路遊戲權的「街道遊戲」行動,迅速在全英國開展,超過250個團體紛紛響應,甚至延伸到澳洲、美國及加拿大。而亞洲的日本與新加坡,最近幾年也開始「街頭遊戲」計畫。什麼是街頭遊戲?怎麼玩?安全嗎?
獨立特派員要先帶您來看日本東京的做法。從千葉縣柏市,搭快速電車大約35分鐘就可以抵達上野,這裡可說是大東京生活圈的衛星城鎮,每兩三個月柏市就有一場街頭遊戲,在沒有公園,沒有遊戲場的鬧區火車站前進行。看他們如何透過「上街去玩」營造同村共養、世代融合的理念。
上街吧去玩(新加坡篇)
要不要讓小孩上街去玩,大人最在乎的是安不安全,而政府封路的首要考量,還包括髒亂與秩序。在新加坡亂丟垃圾會被罰新幣1000元,折合約台幣23000元,如果破壞公物甚至塗鴉,除了兩倍罰金之外,還要坐牢三年。這樣一個強調嚴刑峻罰的國家,卻在這幾年許可民間組織舉辦過上百次的封街遊戲。
這上百次封街遊戲背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新加坡跟台灣一樣,面臨少子化的國安級問題。2017年全球生育率排名最低的國家,就是新加坡,台灣相差不遠,排名倒數第三。除了實質的經濟補助與青年夫妻購屋優惠,新加坡政府在去年,也是最近一次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裡,特別強調要落實育兒家庭的支持性措施。最近幾年,新加坡大幅度翻新公園遊戲場、開放封街活動,減輕父母親帶孩子出去玩的壓力,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好,搶救生育率。
♦延伸閱讀 →把街道封起來,讓孩子瘋一下,行不行?
第565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48 -
AdminAdmin | 2017-03-28全球脈動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直播效應
在臉書開放直播之後,形成一股直播狂潮。這種透過網路,直接跟觀眾互動的新形態溝通方式,讓藝人、名人到素人,都在瘋直播,也造就了一波網紅經濟。
直播商機更讓網購業者爭相投入。不過台灣相對特殊,因為台灣是從太陽花學運這樣的政治社會運動開啟直播風潮,之後網路直播迅速發展。
目前台灣擁有最多直播觀眾的族群是遊戲類,每個月可以吸引450萬人觀看,在全球甚至排行第五,其次是體育及政治類的直播。
到底直播有什麼魅力,可以在短時間內風靡全球?而直播又可能帶來什麼新的問題?
第47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