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SystemAdmin | 2024-01-17能源問題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德國氫能 運輸篇
邁向淨零排放,台灣訂出要在2050年,達到氫能發電9-12%的目標。氫能對不少台灣民眾來說,仍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能源。我們要把鏡頭轉到德國,這個氫能已經發展數十年的國家,2023年也更新了國家氫能策略,從氫氣生產、進口到運輸,訂出一系列的方法及目標。
現在德國已經有全球第一組營運中的氫能火車,還有各地也都在發展氫能巴士。氫氣這種具有可燃性的危險氣體,一旦洩漏可能產生氫爆,德國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把它運用在大眾運輸?加氫站又如何確保安全無虞?還有氫能火車、巴士搭起來的感覺如何?
第83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441 -
SystemAdmin | 2023-12-13全球脈動系列報導:策馬新南向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逐鹿新泰國
泰國一向被稱為東方底特律,在全球邁向低碳轉型,朝綠色交通運輸發展之際,泰國也把電動車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產業。長期以來歐、美、日車廠一直都將泰國視為海外主要生產基地,早在泰國插旗已久。而現在看準東南亞龐大商機,這一兩年中國汽車大廠也陸續宣布在泰國投資設廠。
根據統計,東協有超過七成的電動車都來自泰國,雖然泰國的汽車製造業相當發達,但從燃油車轉型電動車,在電機、電控以及電池這些關鍵技術,泰國都還需要時間引進技術,培育專業人才。當各國在這裡爭相競逐發展電動車的同時,泰國借力使力,對電動車產業祭出許多優惠的投資政策,透過吸引國外資金及技術,帶動本土產業發展。
第83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509 -
AdminAdmin | 2023-09-27公共安全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駕照制度 台日新比一比
不曉得大家還記得自己是怎麼考到駕照的嗎?考到駕照後,真的敢上路嗎?台灣行人地獄引發熱烈討論,其中駕駛訓練、考照機制就經常被詬病。
在台灣考汽車駕照,S型、倒車入庫完全不能壓線,如同特技考試,跟實際路況有很大落差;機車則是沒有強制要求駕訓,看了考古題、簡單練習,年輕人就可以取得駕照上路。
反觀在亞洲的日本和新加坡,日本駕訓有兩個階段的規定,駕照也分成三個等級;新加坡則是必須先考過筆試,才能開始學開車,道路駕駛不但要開上高速公路,甚至還有模擬駕駛訓練。對比起來,台灣的駕駛訓練考照機制是不是太容易了呢?
第820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88 -
SystemAdmin | 2023-08-09公共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鄭仲宏
韓國告別行人地獄 台灣呢
台灣行人地獄成為焦點,也是政府致力改善的重要目標。我們將鏡頭轉向韓國,看看曾經也深陷行人地獄困境的韓國,做出哪些改變。
您知道嗎?在韓國市區,車輛的最高速限是50公里。另外,在行人多的地方,以及學區,速限更是降到30公里以下。這就是所謂的5030政策。置身在首爾的巷弄,不會有呼嘯而過的車輛,行經路口,車輛一定要停讓行人。
韓國透過一系列的法律制定,加上執法,交通事故死亡率大幅降低一半以上。孩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更大幅下降九成。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南韓以及台灣,觀察在法制層面以及道路設計,如何從人本的角度出發,保護行人的生命與安全。
第81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仲宏x 475 -
AdminAdmin | 2023-05-10公共安全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交通戰爭-危險大型車
全台有超過二十萬輛大客車、大貨車,一年造成一萬一千多件死傷事故,算下來,平均每天有三十個人,因為大型車事故傷亡。
客運公車講求效率的行車模式,近幾年在政府強力管制工時之後,狀況有稍微改善,但車禍數還是不見下降。
除了用路人的安全意識之外,台灣的道路設計,對於大型車行駛並不友善,尤其機車跟大型車爭道,在轉彎處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內輪差釀成嚴重車禍。再加上科技輔助大型車的視覺死角並不普及、監理法規過時,人、車、路三方面都讓大型車成為台灣道路上的不定時炸彈。
第800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65 -
AdminAdmin | 2023-03-29公共安全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交通戰爭-機車危途
如果說台灣是行人地獄,那對機車族來講,馬路更是生命安全的煉獄。因為台灣交通事故的死亡者,有超過六成是機車騎士,去年就有1954位機車騎士因為車禍意外死亡,如果加上受傷人數,幾乎是每一分半鐘,就有一起機車的車禍事故。
台灣長久以來,以汽車本位思考的道路設計,機車騎士被迫得穿梭在大小車陣中。另一方面太寬鬆的駕訓及考照制度、以及違規記點不夠落實,汽機車駕駛人經常不遵守交通規則,都使得機車族每天上路就像在搏命。還有高齡駕駛的問題,都因為城鄉差距越來越嚴重。
第79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407 -
-
AdminAdmin | 2022-12-21公共安全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了
從11月30日開始,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了。這種利用電力、輕巧又不用考駕照的交通工具,在全台灣有超過44萬輛,使用者最多是外籍移工、長輩以及未滿18歲的青少年,去年一整年一共發生九千多起車禍,造成63人死亡。
微型電動二輪車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違法改裝非常嚴重,改過的車可以很輕易就騎到時速五、六十,但因為沒有牌照,形成取締及管理的困難。納管之後可望解決部分改裝問題,不過因為還是不用考照,在缺乏騎乘安全教育的狀況下,車禍數能不能下降,恐怕還是得繼續觀察。
第78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59 -
-
SystemAdmin | 2022-07-13公共安全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攝影:鄭仲宏
南橫維安
從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因為重創封閉的南橫公路,經過13年的休養生息,今年5月1日全線有條件開放通車。不過開通後的南橫公路卻交通事故頻傳,究竟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獨立特派員記者實際走一趟南橫公路,發現雖然經過13年的時間,但大自然尚未完全修復。自莫拉克颱風以來,山林土石仍相當不穩定,維護成本極高,沿途許多難以整治的邊坡,卻需要讓路通過所興建長短不一的明隧道,所費不貲。脆弱土石加極端氣候,每年汛期都是大挑戰。
南橫公路也是條充滿故事、生態、人與大自然不斷折衝磨合的工程博物館。南橫公路以台南市為起點,終點為台東縣關山鎮,沿途壯麗的山景,岩壁等大自然景觀,再再都吸引許多遊客。
尤其今年五月南橫公路全線開放後,不受疫情升溫影響,大量觀光客湧入,對許多災後復健的慢活部落,以及南橫公路周遭的自然環境及野生動物,也帶來不少文化、經濟上的衝突。
第75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368 -
AdminAdmin | 2022-06-01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台鐵改革路難行
端午連續假期,原本要比照五一勞動節罷工的台鐵工會最後取消行動,讓交通部和返鄉民眾都鬆了口氣。立法院更在5月27日三讀通過《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跨出台鐵公司化重要一步,預計讓台鐵在2024年1月完成公司掛牌。
不過台鐵公司化後,民眾對於台鐵安全改革的疑慮就解決了嗎?去年4月2日發生台鐵太魯閣號事故,至今一年多,運安會日前提出最終調查報告,認為悲劇會發生,主要是因為台鐵局的安全規定非常不足。但台鐵企業工會認為,公司化草案裡頭沒有載明安全兩個字,認為公司化根本是場騙局;而台鐵產業工會則認為,公司化不等於安全,兩件事情應該拆開來說。究竟各方的想法跟主張是什麼?
第75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425 -
-
AdminAdmin | 2022-03-23土地環境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基隆捷運開去哪
行政院拍板基隆捷運,將投入425億,興建從南港到八堵的中運量捷運,全長16.5公里,設置13個車站,目標要在2032年4月完工。
等了20年,基隆人終於等到一條捷運,不過我們實際走訪基隆,每天通勤台北的民眾,對於新捷運的搭乘意願都很低。主要原因是捷運第一期路網只蓋到八堵,要到基隆市區還得轉車,轉乘路線也問題重重。而學者更預估,沿線的人口、經濟規模都不足以支撐一條捷運。在大部分路線都跟台鐵平行的狀況下,未來不但給跟台鐵搶旅客、還將面臨嚴重虧損的命運。
第74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51 -
AdminAdmin | 2021-06-23政治經濟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慘業紓困來了
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後,雖然是停課不停班,但民眾出門活動減少了,也讓相關產業大受衝擊。五月份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已經呈現大幅衰退。首當其衝的就是住宿、餐飲、零售業、金融保險業,為了解決產業以及勞工的燃眉之急,行政院火速提出2600億特別預算,6月4日展開紓困4.0。跟去年不同的是,紓困的個人不再需要去現場申請,而是直接撥付款項進帳戶、省去群聚申請的風險。
但還是有些族群沒被照顧到,譬如在中小企業打工的時薪族,可能最需要這筆錢度過難關,卻無法申請。還有產業紓困方面,也因為沒有要求企業不得裁員、減薪,最後勞工也可能領不到紓困金。
第70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418 -
AdminAdmin | 2021-06-02公共安全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太魯閣之慟-運安搜查線
這場在清明連假造成台鐵近年來最大傷亡的意外事故,調查的後續狀況如何?事實上一直到現在,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工作都還在持續進行,拜科技工具所賜,重大意外迅速而透明的調查,不但能還原事實真相,也有助於未來類似事故的預防。
其實運安會的前身,就是飛安會,過去大大小小空難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調查身影,歷經20年,台灣飛安已經逐漸與國際接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運安會如何抽絲剝繭調查太魯閣號事件,還有台灣的運輸安全要步上軌道,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第70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