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19-07-17政治經濟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東方之珠的傷痕
反送中運動自6月9日以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四次召開記者會,從一開始表示不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到7月9日坦承工作失敗,逃犯條例已經「壽終正寢」。因為反送中事件引發一個多月來的動盪,也讓他和北京之間的關係格外緊繃。
而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至今,歷任了四位特首;從董建華到現任的林鄭月娥,每一任特首,都曾面臨難以突破的難關,甚至不時有大型的民眾遊行活動出現,還引發警民衝突,受到國際高度關注。我們將從歷屆特首的遭遇,探討回歸之後的香港,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在這些歷程裡面,又如何衝擊到港人的生活?香港和北京政府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鴻溝和價值觀的差異呢?來看這顆東方之珠的美麗與哀愁。
第60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43 -
AdminAdmin | 2019-07-10政治經濟
吼叫天安門
今年是六四事件三十週年,每年都有過去從未發表的訪問以及珍貴照片、影像,第一次被聽到、看到。記錄六四中共武力鎮壓天安門之前,廣場上的八九民運珍貴紀錄,今年首次公開。最重要的推手是攝影家張照堂,而紀錄者則是前自立報系攝影記者謝三泰。
謝三泰是第一批被中國核准赴北京採訪的台灣記者,當時他肩負三大採訪任務。出發前知道胡耀邦過世,中國學生自發性悼念,4月17日謝三泰抵達北京第一天,就直奔天安門廣場,之後花了四十天,拍了一千多張照片,記錄六四鎮壓之前,天安門廣場上最完整的八九學運及民運的歷史鏡頭。
不過謝三泰一直說這一趟是未完成的任務,因為沒有留守到六四最後一刻、拍到坦克車鎮壓的畫面,對他來說都是心裡的遺憾。當時5月20日中共當局宣布戒嚴,報社要求謝三泰撤離,已經彈盡援絕的他,回到台灣後立刻遞出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制要他回來的決心。這一千多張照片跟心裡的遺憾,一封存就是三十年。
第60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楊智強x 30 -
-
AdminAdmin | 2019-05-29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逃離香港
香港政府強行推動修正引渡條例,也就是所謂的逃犯條例。4月28日有13萬的香港人走上街頭,要求撤回條例,包括香港大律師公會以及各界團體也紛紛發表聲明反對,甚至前港督彭定康也表示,修訂逃犯條例是香港回歸以來發生「最壞的事」。
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的主角林榮基也因此申請來台居留,林榮基是2015年銅鑼灣書店五個被失蹤者其中一人,銅鑼灣書店事件不只引起全球關注,也讓許多香港人走上街頭聲援。後來林榮基雖然回到香港,但他的生活卻面對強大的壓力,處處受到監控。即使這樣,林榮基都未曾考慮馬上離開香港,不過這次他擔心修訂條例一旦通過後,會被引渡到中國受審,因此不得不離開。
他選擇來台灣,而不是到歐美國家,一來是他喜歡台灣,二來是希望可以讓銅鑼灣書店在台灣的土地上重生,對於經營書店,林榮基有自己的理念與使命。目前陸委會延長林榮基的來台居留時間到7月25日。一起從林榮基為什麼離開香港,來觀察香港人權與民主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還有引渡條例一旦修正通過後,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第59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36 -
AdminAdmin | 2019-04-17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邊界異域-拉達克的戰爭與和平
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一場恐怖攻擊,爆發相互空襲的事件,不僅讓兩國情勢劍拔弩張,還有不少人擔心,如果這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爆發印巴第四次戰爭,後果不堪設想。邊界向來是國與國間的軍事敏感地帶,尤其在印度、中國、巴基斯坦地區,邊界衝突對峙時有所聞。
今天獨立特派員要帶您到印度的最北邊拉達克,一個和中國及巴基斯坦都有邊界的地方。過去很少人知道拉達克,因為它身處喜馬拉雅山脈,屬於印度的查謨和咯什米爾土邦,海拔高達三千到七千公尺,是世界最難抵達的化外之境。
不過後來印度政府開放觀光,再加上寶萊塢電影三個傻瓜在拉達克取景,讓世人對印度和中國邊界的班公湖美景印象深刻,吸引許多全球旅客。
不過這個擁有班公湖美景的拉達克,卻也是軍事衝突一觸即發的熱點,印度和中國曾發生過一次印中戰爭,和巴基斯坦發生過三次印巴戰爭,夾在印度、中國、巴基斯坦等大國之間,拉達克註定得在戰爭與和平間擺盪的命運。
第592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55 -
AdminAdmin | 2019-01-15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非洲豬瘟來敲門
農曆春節快到了,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不僅沒有降溫,還繼續蔓延。台灣除了做好邊境管制之外,另一個防疫重鎮是兩岸旅客往來頻繁的金門。每年來自中國的海漂垃圾高達五百公噸,但現在從中國海漂到金門的垃圾中,一個禮拜內連續出現兩隻病死豬。一隻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現陽性,一隻雖然排除。但中國海漂的病死豬加上旅客非法攜帶的肉製品,檢驗出含有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金門就佔全國的三成多,也因此讓金門的風險升高。
防疫真的一刻都不能停,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的第一天,就直奔桃園機場視察非洲豬瘟的防疫措施,嚴格要求防堵漏洞。台灣經歷22年前的口蹄疫風暴之後,當時參與口蹄疫的防疫人員所剩不多,非洲豬瘟又比口蹄疫的防疫難度更高。除了限令各縣市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完成,並盡速提出演習計畫,以做好事前練兵外,學者專家也點出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防疫工作,好步步為營?
第58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47 -
SystemAdmin | 2018-07-02教育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高教西進選擇題
《高中生的抉擇》
大學指考剛結束,又有一批高中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大學,但台灣高等教育環境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了少子化生源減少,這兩年中國大陸積極向學生、教授招手,甚至祭出惠台措施,鎖定最頂尖的高教人才。
獨立特派員推出高教西進選擇題的特別報導,走訪台灣、香港、廈門及上海,深入兩岸三地的大學,從升學、就業、以及師資爭戰的不同層面,來檢視這波高教西進造成的效應及影響。
獨立特派員記者跟著高中畢業生的腳步,實地採訪台生在廈門大學的面試現場,原本要招收20人的廈門大學,卻吸引128名台灣高中生,而且幾乎都是各縣市第一志願的高材生,自掏腰包、飄洋過海參加面試。
我們一起到現場看看學子們18歲的抉擇是什麼?同時聽聽家長的心聲,也探究這波連監察院都警告教育部必須正視的西進潮,將如何影響台灣。
《學業交叉點》
當越來越多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選擇出國,台灣的高等教育素質難免受到影響,而這群學生未來有沒有機會回台貢獻所長,也攸關台灣未來的競爭力。這些出國念書的學生畢業後會選擇在哪裡就業發展呢?他們考量的因素有哪些?
獨立特派員透過兩岸三地,七個年輕人的故事,發現選擇出外求學,除了中國大陸的學費、就學環境都具有吸引力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看好未來的就業市場。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年輕人就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甚至已經向下延伸到求學階段就得實習,才可能取得職場的入場券。
第55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8 -
SystemAdmin | 2018-01-23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攝影:羅盛達
台青西進之路-帝都
根據中國互聯網報告指出,中國網民規模有7.3億,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中國使用手機網上支付的比例更高達67%,4.7億人,互聯網和傳統產業加速融合,創造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尤其在北京,人才薈萃,資源集聚,互聯網更是蓬勃發展,被稱為中國矽谷,也因此特別吸引台灣青年前往尋夢。不過,在北京創業生活成本非常高,他們現在的平均房價換算台坪一坪一百多萬台幣。房價這麼高,住房和辦公成本開銷相當大,而地方政府如何協助新創公司加速成長就是他們生存的關鍵。
第52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32 -
SystemAdmin | 2018-01-16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攝影:羅盛達
台青西進之路-背後
2014年,台灣發生太陽花學運,讓中國驚覺到台灣年輕一代與生俱來的「天然獨」與大陸的距離,因此新的對台政策從以往「三中一青」轉為「一代一線」,也就是將重點工作放在「青年一代」以及「基層一線」。在雙創政策中,大陸為台灣青年廣設創業基地,給予相當好的創業條件與優惠貸款,讓他們享有特殊待遇,試圖拉攏台灣年輕人。
然而,台灣年輕人,不管政治傾向為何,以創業來說,年輕人考慮的是市場和條件,而非意識形態。面對大陸不斷開出紅利,吸引台灣青年,在這新一波西進磁吸效應下,台灣政府要如何因應,給予年輕人更好的創業機會和環境,才不會讓我們的人才不斷流失。
第528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39 -
SystemAdmin | 2018-01-09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攝影:羅盛達
台青西進之路-逐夢
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商機潛力無窮,很多台商在對岸都有設廠投資。不過,以往如果沒有雄厚資本,很難在市場立足,近十年,中國經濟飛速成長,台灣有些人也選擇到中國工作。而在2015年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直接跑到中國創業,因為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政策,提供很多創業誘因,要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
在中國各地興起許多孵化器,專門協助青年創業。不只提供住宿,有專人輔導,協助創業青年建構人脈、熟悉市場。當然還提供最重要的創業資金,辦公室也免租金,直接拎包即可進駐。其中,在東莞有兩個80後的台灣醫生,他們放棄高薪,到中國創業養魚,以科學化管理,不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協助漁民從事健康養殖,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第52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38 -
SystemAdmin | 2017-12-19司法人權系列報導:無聲香港
并:控制(香港篇)
《并:控制》觀察中國崛起後在言論、人權、網路、民主及思想等層面上的控制效應。不久前李明哲才剛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遭中國判刑五年,而最近中華文化總會副祕書長,也是知名文化人張鐵志,則發生被香港拒絕入境的事件。台灣很多人喜歡去香港旅遊,買張機票,週末去去就回來。其實張鐵志的情況也不稀奇,台灣的確有一批人就是去不了香港,他們沒有作奸犯科,也不是經濟罪犯,他們為什麼去不了?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也是被香港拒絕入境的其中之一。他認為可能和他正在拍攝的紀錄片「并:控制」有關。在這部片子裡面,他訪問了一些香港人,反映了九七之後,香港的變化。
《并:控制》香港篇的其中一位主角吳梓銘,原本是福建人。讀中學的時候來到香港,從此變成香港人,卻再也無法接受處處被管制的生活。九七之後,吳梓銘很不滿圖書館的禁書政策,很難想像的是,一位盲人,竟然因為四年來堅持不斷投訴,打破了圖書館禁書的限制。吳梓銘勝利的一小步,會是香港言論自由勝利的一大步嗎?現實,並不如此美好。香港,已經太多自我審查。
第524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李惠仁x 31 -
-
AdminAdmin | 2017-10-24攝影:黃政淵
習近平‧新時代
中共十九大落幕,總書記習近平透過人事重組更為集權,成為自毛澤東、鄧小平以來,權力最大的中國領導人,也宣告強國強人新時代的來臨。
我們要關注的幾個焦點包括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新思想寫入共產黨章,他擘劃時程表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帶領中國從過去的「站起來、富起來」到未來的「強起來」,步步完成他喊出的世界第一及「百年中國夢」。
但以習近平為首的七常委新人接班後,他也說到中國夢目標遠大但挑戰險峻,點出內部社會問題,在於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發展間的矛盾。這些該怎麼解決?而習近平最新的政治報告裡,對兩岸現狀定調又是什麼?
第51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34 -
AdminAdmin | 2017-09-19司法人權
李凈瑜的抉擇
9月11日,被中國政府關押將近六個月的李明哲,終於在湖南岳陽中級人民法院露面。我們要帶您回顧,李明哲被失蹤179天來,從3月19日澳門入境,廣東失聯。3月29日國台辦證實李明哲正接受調查,4月10日李凈瑜台胞證遭註銷。到5月26日李明哲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遭到逮捕,一直到9月10日李凈瑜一行人前往中國。而9月11日開庭當天的審判過程,中國政府在剪輯過後,快速放上網路播出,李明哲當庭認罪的過程,就出現在觀眾眼前。
有人批評這是一場樣板戲,李明哲是被迫認罪,照著稿子念。無論如何,這場審判有模有樣,看起來具備現代法庭的各種要素,但是,它真的能夠實現司法的公正性嗎?李明哲在台灣上網發表言論,為什麼中國政府可以起訴?除了跟您一起探討台海兩岸對於人身自由與基本人權保障的差異之外,我們也全程記錄,李凈瑜這次到湖南的整個過程。
第513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李惠仁x 26 -
SystemAdmin | 2017-07-04政治經濟系列報導:無聲香港攝影:黃政淵
香港回歸20年-拆那邊界
中國與香港,透過深圳河這道地理防線區隔,遙遙相望。過去香港是繁榮進步的代名詞,但二十年來,反倒由深圳逐步佔上風,高樓林立,成為摩天大樓最多的中國城市。反觀另一側的香港,因為禁區開發限制,保留濕地漁塘,放眼望去,仍是一方綠地。
隨著中港融合,邊界範圍從殖民時期的2800公頃縮減至400公頃。而且從2003年開始,深港37公里的防線,陸續開放了6個關口。路通財通,大批水貨客進香港搬貨,文化差異擾民舉動,引發香港人的不滿。
另外,「跨境就學」這個特殊群體也持續增加,在今年攀升到最高峰,每天有近三萬名學童進出深港兩地,關口像是校門口。當制度促使兩邊越靠近時,人的衝突也越多。而對香港人來說,他們視中國如遠親也如近鄰,心中始終有道警戒線。
第50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