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85
緬甸反抗者流亡異鄉,尋求外界力量支援前線!
2021年緬甸政變後,軍政府強力鎮壓、四處追捕抗爭者,來自緬甸的威脅與騷擾步步進逼,讓他們必須不斷流亡。但為了持續支持緬甸國內的抗爭,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尋求國際的力量。而來自他國的社群也看到了緬甸人民反抗的韌性,不斷輸入資源,讓緬甸抗爭的星火,得以持續下去。 台灣聲援緬甸聯盟  成為流亡者的堅強依靠 台灣聲援緬甸聯盟的創辦人杜可可與他的團隊,在2021年2月緬甸政變之後,持續為國內的反抗勢力募款,至今已經將近三年。他們除了跟在台緬甸社群募資之外,台灣的團隊也加入了國際串聯,向全世界的海外緬甸人募款,並且頗有成效。 杜可可表示,政變持續越久,軍隊會越累,大家也都會累,但募款支援前線能停止嗎?如果停止後,其他人也跟著停掉怎麼辦?他說:「我不可以停,我不管怎麼累,還是要做。」 台灣的募款不能停止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緬甸,有很多人需要來自國際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對他們來說甚至可以救命。 從事反抗運動遭緬軍追捕 流亡者的一線生機 接受台灣緬甸社群資助的流亡者為數眾多,其中一位就是Tokyo。今年剛滿30歲的Tokyo,在緬甸發生政變之後,他就加入反抗活動。當時,Tokyo跟志同道合的夥伴組織了線上支援小組,透過各種方式的連結,並且從網路上學習到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抗爭知識。他們將這些方法,帶入到自己的反抗活動之中。 這是仰光即時的軍事哨口訊息,讓城市游擊戰的人可以查看,在現場的人可以藉由這個地圖程式避開警察。(圖/獨立特派員) Tokyo在仰光進行了地下反抗工作一年後,緬軍發現他的蹤跡,他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得以脫逃。在泰緬邊境城市待了幾個月後,又發現遭到跟蹤、追捕,甚至軍政府的人,還追到他躲藏地點的門外叫囂、威脅。 在Tokyo最徬徨、最害怕的時候,杜可可以及台灣聲援緬甸聯盟,透過海外緬甸社群的相互通知,即時發現了他的需要。Tokyo說:「他會幫助我繼續從事線上支援反抗的工作,他也說可以保護我的安全。當我決定要逃離城市時,我獲得很多他的幫助,除了金錢支援之外,也還有很多情緒上的支持。」 與日本記者合作 緬甸流亡記者如何找回「聲音」? 這三年來,除了Tokyo之外,還有其他緬甸流亡者也面臨著軍政府追捕,還有各種其他的生存危機。 直播中,記者H對著鏡頭說:「我有相機、我有帽子,我們是記者。民眾現在對我們有一些敵意。」現場十分混亂,H為了自保,在直播上露臉、公開身分,解釋他面臨的困難。但是,災難也就此降臨。 這個畫面播出後的當天晚上,軍方就到緬甸自由媒體中心突襲要抓H,從那天起,H就開始逃離、躲藏。(圖/獨立特派員) 緬甸流亡記者H對著鏡頭說:「後來我徒手泳渡莫艾河,水的深度已經到達我的下巴。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在三天內努力游了五次,才能抵達對岸。」他逃到泰國之後,原本以為可以喘一口氣,但沒想到他卻遭到同居的室友背叛,偷拍攝他的新聞工作內容,通報緬軍。至今,H必須不斷搬家,躲避埋伏在城市裡的軍方耳目。 在手機鏡頭的另一邊是日本記者久保田徹,對H來說,在跟緬甸媒體斷了聯繫後,能遇到國際媒體,對他來說就像是溺水者遇到浮木一般。(圖/獨立特派員) 久保田徹長年進出緬甸拍攝紀錄片,他深知記錄歷史與事實的重要性。在政變過後的2022年7月,他再次進入緬甸採訪,但卻遭到了緬軍政府的逮捕。2022年11月,在國際壓力與日本政府的營救下,久保田徹在緬甸國慶時獲得特赦,讓他得以回到日本。 被釋放之後,他深感失去自由的痛苦,更同感緬甸同業無法發聲的困難,因此他與另一位也曾遭到緬甸政府關押的日本記者,一起設立了專屬的新聞網站,致力與緬甸的流亡新聞工作者合作,持續報導真相。至今已經與超過10位的緬甸流亡媒體人合作,而H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合作夥伴。 久保田徹說:「H是一名相當有毅力的記者,他曾經在抗議現場採訪,但他現在沒有辦法去了,所以H選擇利用動畫來報導新聞。他完全了解、也知道這些繼續報導的風險存在,但是他仍然選擇繼續報導。這種不屈的精神是我們相當尊敬的,這也是我們想要支持他的原因。」 遠渡重洋,跨海而來的支援,都因為被緬甸人努力不懈的反抗而感動。相反的,從遠方來的支持,也是讓緬甸反抗者,持續下去、沒有放棄的原因之一。 (※楊智強 蘇威銘/採訪報導)
#抗爭
#緬甸
#媒體
#台灣聲援緬甸聯盟
#軍政府
黃心亮

2024年1月29日

278
緬甸青年投身反抗軍,對抗軍政府求自由!
2021年2月,緬甸爆發軍事政變,之後緬甸內部反對軍政權的抗爭不斷。雙方僵持將近3年,2023年10月底,緬甸東部、北部等地都爆發反抗軍的反攻潮,並且成功奪下許多緬甸軍方占領的城市與要塞,讓緬甸反獨裁長時間的低迷,出現了新的希望。 記者前進反抗軍營地 直擊部隊為何而戰 為了要進入反抗軍的所在地,採訪團隊搭了3個半小時飛機,從台北飛到曼谷,再搭了8小時的巴士,到泰國與緬甸的邊境。 要進入烽火連天的緬甸並不容易,經過了幾天的協調,並且多次更變行程。最後,熟悉反抗軍的中間人,開著小卡車,帶採訪團隊出發。 跨越泰緬邊境檢查哨、進入緬甸國土後,原本平坦的柏油路變成崎嶇顛簸的紅泥土路,路上行人看記者的眼光,也多了幾分警戒。 帶著幾分忐忑的心情,小卡車抵達簡易木製哨口,柵欄升起後,穿著簡易軍裝的反抗軍向採訪團隊行禮。記者進入了緬甸叢林裡,反抗軍駐紮的祕密基地。 因為武器的水準差距太大,反抗軍必須且戰且走。猛虎特殊部隊的營寨,在幾個月前也遭空襲,付之一炬後,才搬到現在的據點。 猛虎特殊部隊分隊長盛恭回憶,緬甸軍人故意讓反抗軍親眼目睹割頸畫面,用砍頭的方式冷血殺害兩名戰友,另一位則是以直接向額頭開槍的方式處決。當時有一些居民、難民,還有一些反抗軍、緬甸軍正在渡河逃難到泰國邊境,緬軍還掃射正在逃難的人,當場死了七、八個人。 緬甸的內戰至今已經將近3年,總共超過2萬5千多人遭到逮捕、1萬9千多人被關在監獄中。並且造成了有4千2百多人死亡。而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攀升。 猛虎特殊部隊主要任務是埋伏與突擊,因此常會跟敵方近距交戰。面對緬軍的優勢火力跟戰機空襲,他們曾經打得相當吃力。 煙硝下的愛情故事 憑藉什麼信念堅持下去? 盛恭是2021年政變後,才提起槍反抗獨裁,但是身為猛虎特殊部隊指揮官的拉波,從11歲就加入克倫族反抗軍,擁有超過20年反抗軍事獨裁的經驗。戰爭的殘酷對他來說已是日常,讓他真正害怕的,是其他的事物。 猛虎特殊部隊指揮官拉波坦言,自己在什麼時候會害怕呢?就是子彈不夠多的時候,害怕犧牲自己的夥伴,擔心無法達到希望及目標。 除了跟著拉波出生入死的戰友之外,妻子是他最大的支柱。在戰場上,他們互相扶持。 猛虎特殊部隊士官長瑙昆表示,還是很想要開心地跟丈夫(編按:猛虎特殊部隊指揮官拉波)一起過日子,現在還沒有過過開心的生活。因為革命還未成功,他們都很希望革命趕快成功。 戰場上的愛情,結局通常非常極端,也很脆弱。但他們仍抱著希望,一起走下去。 反抗軍奔向戰場 迎向什麼樣的明天? 這一天,指揮官忽然要大家緊急集合,拉波一邊跟電話那頭的友軍通話,一邊向部隊透露了準備上前線的消息。 本來都穿著便服的士兵們,接到緊急出發的命令後,馬上回帳篷著裝,整理需要的物品,穿上軍服,拿好各式武器。軍營裡瀰漫著一股低氣壓,大家的沉重的心情,全寫在臉上。 跟據克倫邦的傳統,拉波跟妻子會在部隊要出發之前,舉行簡單的祈福儀式,將特殊的石頭磨成粉末,跟水混合後,灑在士兵的頭上、背上。並且也會給予部隊成員們特殊的信物,讓他們帶在身上,像是護身符一樣,保佑平安。 猛虎特殊部隊指揮官拉波祈求,大家這次出入平安、事事成功!要互相幫忙,才能屢戰屢勝! 大夥們在出發之前舉起三隻手指照相,留下他們反抗獨裁政權的照片。要上前線的士兵跳上卡車。留下來人們在門口向他們敬禮、給予祝福。 遍布在緬甸各地、數萬名的緬甸反抗軍,在將近三年裡,不斷重複著類似猛虎特殊部隊的日常,就是為了他們共同的信念而戰。而那個盼望,就是推翻軍事獨裁、恢復民主制度,返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回到三年前那種,被稱是平凡簡單的日常生活。 (※楊智強 蘇威銘/採訪報導)
#青年
#軍事
#軍隊
#緬甸
#政變
黃郁婷

2024年1月29日

363
同仁國小棒球隊,如何在逆境中擊出生命的全壘打?
結論先講 嘉義縣中埔鄉同仁國小是一所迷你小學,全校只有115名學生。長期以來,棒球隊孩子幾乎以學校為家,而教練蔡璧州就像他們的爸爸,不僅要訓練球隊,還擔起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責任。然而龐大的經費是球隊每年都要面對的難題,教練和孩子們該怎麼在困境中,擊出生命的全壘打? 經費不足 教練兼舍監 奔走募款避免斷炊 同仁國小位於阿里山山腳下,這幾年來學校棒球隊成員以來自部落的原住民孩子居多,目前10名球隊孩子,就有8名是原住民。 教練蔡璧州說明,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比較特別,有單親的,也有隔代教養的;有低收入戶,也有中低收入戶的。他們只要來球隊,所有費用都由球隊負擔,也會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 小學四年級的承邑有輕度學習障礙,功課雖然不佳,在打棒球方面卻展現天分。 蔡璧州觀察,可能是因為他早產的關係,要跟他溝通很久,有時候他不見得聽得懂,實際做動作給他看,一直重複、重複,他就能把動作記起來。 10年前蔡璧州建議學校成立宿舍,讓孩子免費居住,因球隊經費很有限,他也義務承擔舍監工作。對蔡璧州來說,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經費,目前球隊所有用的、吃的,都是他辛苦奔走募款。 蔡璧州坦言,平均一年要募120萬,因為光吃的費用就很可觀。包括器材、服裝,外出比賽住的費用、膳食費用。每年12月中旬過後,就是開始傷腦筋的時間。 (同仁國小棒球隊教練蔡璧州認為,每天跟這些孩子在一起,也滿好玩的,雖然年紀半百了,但覺得自己還滿年輕的。) 不畏艱難 展現企圖心 娃娃兵出頭天 許多人眼中的娃娃兵,卻經常創下令人驚喜的戰績,就在2023年嘉義縣軟式組棒球秋季聯賽,同仁國小球隊破天荒勇奪冠軍。 教練蔡璧州表示,打球這個領域,有自信的孩子就會展現很強的企圖心,不管一年級、二年級都一樣。 小學四年級的欣妤是球隊唯一的女生,除了不能住宿,所有訓練都跟男生一樣嚴格。 蔡璧州坦言,既然已經來到球隊,就一視同仁,這樣才會成長,不會因為是女生,教練就有差別待遇。 (每天傍晚孩子們練完球、吃過晚餐,就是寫功課時間。教練也是他們的課輔老師,看著蔡璧州熟練地教數學,讓人感到很意外。) 盼各界慷慨解囊 讓學童走一條不同的路 蔡璧州原本在嘉義開補習班,由於從小對棒球的熱愛,26年前就開始兼職當教練,12年他毅然結束補習班,全心投入薪水不高的教練工作。 蔡教練認為,教國小的棒球,從他們不會,一直到會,到能上場比賽,能看懂戰術,甚至能不小心贏球,那種小小莫名的成就感,就會覺得很快樂。 蔡璧州和球隊長期的努力逐漸獲得社會關注,常常有許多人前來關心孩子們,為他們加油打氣。 企業家高麗琴坦言,帶這些孩子的重點不只是打球,打球只是將他們集合成一個團隊。其實教練是在解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背後的困擾,因為每一個孩子背後的家庭都很辛酸。 竹崎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子凡觀察,這些小球員們是在多麼條件欠缺下成長。不管是硬體的條件,或者生活照顧的條件,其實都還沒有辦法完全靠公部門的經費來支持。要支撐這樣的球隊,還要在社會再找很多的資源,去募集更多民間的力量。 同仁國小林曜輝表示,球員的家庭狀況都是很弱勢的,需要有人來關心、幫助。他們在課業方面可能比較不好,但是在棒球方面讓自己有成就感,也算是另外一種未來職業發展的選項。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在台灣有超過三成的偏鄉兒童在放學後,家裡沒有大人可以照顧,甚至成為流浪街坊的遊童。蔡璧州和同仁國小希望以棒球隊,多多幫助、陪伴弱勢兒童健康快樂長大。即使每年都要面對經費難題,但他們始終相信,不變的愛就是讓孩子擊出生命全壘打的最佳動力。 (※賴麗君 彭家如/採訪報導)
#弱勢
#棒球
#弱勢家庭
#偏鄉教育
#弱勢族群
黃郁婷

2024年1月22日

352
德國更新氫能策略,邁向氫能大未來!
德國將氫能擴大應用到一般民眾的生活中,氫能熱水器問世,未來氫氣也可以透過管線輸送到家戶中。不管是用在民生、交通或工業上,都得用再生能源製氫,才能真正降低排碳。這麼大量的綠氫從哪裡來?德國的國家氫能戰略,如何將氫能大未來化為具體的執行計畫? 氫氣取代天然氣!德國推氫能熱水器 德國人家家戶戶都有鍋爐,利用天然氣加熱、提供房屋暖氣或是燒熱水,現在他們要用氫氣取代天然氣。 氫能熱水器的外觀,就像台灣的熱水器一樣,氫氣是從下方管線輸入,而且完全由氫氣運作。(圖/獨立特派員) 德國萊因集團能源設備測試中心經理Mario Reimbold說:「一旦氫進入裝置,它將與周圍的空氣混合。就像天然氣一樣,它將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後在燃燒室中被點燃,產生火焰。」而一般熱水器燒天然氣,會產生二氧化碳跟水,但氫氣燃燒後,就只會產生水。 但氫能熱水器要真實進入家庭,得透過管線,把氫氣送進家家戶戶。Mario Reimbold表示,目前德國正在不同的城鎮試驗,將現有天然氣網路中混合20%氫氣,效果非常好。 如果混合氫氣超過20%,現有天然氣管就必須更新,歐盟已經制定歐洲氫骨幹計畫,長達28000公里的氫能管線將遍布歐洲,德國國內也盤點了通往用戶的天然氣管。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氫能專家Raphael Goldstein說:「60%的基礎設施已經存在,因為我們將對天然氣管道進行翻新,其中的一大部分,將轉換成氫管道。」 家家戶戶如果都要裝氫能熱水器,如何確保裝置的可靠性,要第三方機關來把關。德國萊因集團氫能中心負責人Thomas Fuhrmann說:「我們的公司與產業、政府、國際組織一起合作,共同制定非常明確的規則,如果這些規則被遵守,氫氣的安全使用就可以得到保證。」 德國能源轉型之路氫氣從哪來? 埃瓦爾德廢棄的煤礦場旁,豎起大大的風機,礦業城鎮黑爾滕,正要轉型成氫能之城。德國萊因集團氫能中心工作人員Steffen Laubrock說:「我們從黑爾滕用戶中心外面的風機,獲得再生能源,最終將其轉換為氫氣。」 戶外風力發電產生電能,在電解槽中,將水分解成氫,是已經很成熟的鹼性電解技術。(圖/獨立特派員) 在過濾系統淨化過後的純氫,經過壓縮就可以儲存在大型的儲氫槽中,用來供應一旁的加氫站。除了這種成熟的鹼性電解技術,德國製氫也有使用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技術,還有另一種研發中、成本更低的製氫科技AEM。 德國北萊茵西伐利亞邦北部的一片公園裡有個白色貨櫃屋,這裡有全世界第一台兆瓦級的AEM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槽。德國Enapter公司CTO Jan-Justus Schmidt表示,PEM製氫技術需要使用大量稀缺且昂貴的材料,使用AEM技術則可以使用非常常見的材料來製作電解機組堆疊,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超過四百個鞋盒大小的電解模組堆在一起,一天可以生產450公斤高純度氫氣。(圖/獨立特派員) 這個貨櫃生產的氫氣,透過管線供給這家公司在三公里外的園區發電,加上太陽能,研發基地的能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這個生物能源園區其實是當地政府與市民合資蓋的,15年來發的電,已經超過當地民眾用的4倍。透過賣綠電,市民一年可以拿回6%的回饋金,也創造就業機會,甚至還讓鄰近的明斯特大學進駐,研究結合氫氣與生物氣體,讓生物氣體生產更有效率。 氫能發展刻不容緩德國更新國家氫能戰略 如何克服民眾對氫能安全的擔憂?德國薩爾貝克市氣候保護部長Martin Sammler說:「關鍵在於讓人們透過正確管道獲得資訊,讓他們提出問題,透過溝通降低人們的擔憂。」 德國2020年制定國家氫能戰略,俄烏戰爭後,天然氣出現缺口,更凸顯氫能轉型的重要性。因此在2023年再次更新內容,將2030年的氫氣需求量提升為130太瓦時,除了國內產氫量必須提升一倍,50-70%還是得從國外進口。 不過,在其他國家投資再生能源製氫,再輸送到德國,也引來新能源會不會成為新殖民主義的批評,海外產氫計畫能不能創造雙贏,還得等待時間驗證。當綠氫可以大量進口,專家也計算出到了2030年,德國綠色氫氣價格可望降低到趨近於藍氫、甚至是灰氫,每公斤大約2-5歐元,就算市場還是無法負擔,也有補貼機制。 德國透過務實的計畫,將氫氣用量、進口、運輸及產業應用,化為執行策略。而台灣政府也有氫能規劃草案,預計2050年9-12%的發電量將採用氫能發電,到時候台灣用的氫,只有一成是自產,九成必須仰賴進口。但自產氫的再生能源從哪來?又要從哪裡進口?還有進口後如何轉換,都必須及早規劃。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德國
#能源
#替代能源
#綠色能源
#減少碳排放
黃心亮

2024年1月22日

334
氫能火車巴士上路,德國交通運輸能源轉型中
全球首列氫能列車德國搶先上路 走進德國的火車站,仔細看看進站中RB33列車,發現列車上方沒有電纜線,也不是燒柴油,它是全球第一列營運中的氫能列車。由法商阿斯通製造、德國聯邦政府及下薩克森州政府購買,當地的evb公司負責營運,於2022年8月上路,目前一共有14列。 營運中的氫能列車有4節車廂,一共156個座位,列車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40公里。(圖/獨立特派員) 氫能列車讓德國不來梅北方三座城市之間的居民通勤更加便利,最短距離的車票大約是122元台幣,且在市區速度會降低,行駛中更是幾乎聽不到噪音。 evb鐵路公司特地空下一整列氫能列車,帶著採訪團隊前往維修廠介紹它的構造。德國evb鐵路運輸公司發言人Christoph Nagel提到,氫氣具有可燃性,大量聚集可能產生氫爆,因此儲氫罐裝在車頂,一旦洩漏就會直接溢散到空中。 氫能火車的原理,是儲氫罐的氫,在燃料電池中與氧氣作用,發出電之後,儲存在火車下方的電池中,供電給馬達驅動火車。(圖/獨立特派員) 除此之外,火車也有專用的加氫站,刷卡、輸入密碼,將特製的加氫管連接到火車的加氫孔,司機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加氫。德國evb鐵路運輸公司首席工程師Christian Glauner說:「有兩個儲氫罐,如果儲滿氫,我們可以開火車行駛大約1000公里。」 氫氣依照來源,從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重組的叫作灰氫;過程把碳捕捉下來封存的,稱為藍氫;而排碳最低的是綠氫,由再生能源電解水而成。(圖/獨立特派員) 這座全世界第一個火車專用的加氫站,目前氫氣是來自附近化學工廠的副產品,也就是所謂的灰氫。氫能火車要真的用到綠氫,還得再等一段時間。 Linde火車加氫站技術人員Alexanda Zoerner說:「也許兩三年後,在現場直接為火車生產氫氣,使用電解系統,綠色電力來自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公園,就在車站旁邊。」 在加氫站中每天儲存超過1800公斤的氫氣,因此安全是首要任務。現場有許多安全規定、出入口管制嚴格,周圍也有風扇和氫氣感應器。這種嶄新的科技,對習慣開柴油火車的駕駛來說,也是新挑戰。除此之外,當火車的重要零件,從車底變上車頂,維修流程都得重新設計,還要制定新的安全流程和標準,甚至連當地的消防隊都必須進行相關培訓。 為了世界首組氫能列車,德國聯邦政府及下薩克森州政府,一年來已經投入超過三十億台幣。而且他們更計畫在2026年建設一座氫氣工廠,未來如何製造大量綠氫、讓價格降低,是氫能普及的挑戰。 能源轉型 從氫能公車開始走入生活 德國除了下薩克森州有氫能列車,法蘭克福也有少數路線在試營運。位於北萊茵邦的迪倫地區,早期以開採煤礦聞名,現在也面臨能源轉型的問題,而他們的抉擇是氫能,不僅簽約採購氫能列車,也有五輛氫能公車已經上路。 氫能巴士利用儲氫罐中的氫氣跟空氣中的氧氣,在燃料電池裡面作用,化學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到電池裡,電力再驅動馬達讓公車動起來,最後排放的只有純水。(圖/獨立特派員) 氫能公車的內裝跟一般公車差不多,不過駕駛的儀表板上會顯示氫氣剩餘量及可行駛的公里數,搭起來也比燃油公車安靜。載著五罐滿滿的氫氣罐上路,司機們並不擔心,在事故發生時氫氣罐會全部開啟,氫氣往上散溢、氣罐會排空,因此對於駕駛者來說並不危險。 加氫氣比汽油便宜?氫能車發展指日可待 同樣是採礦城市,面臨能源轉型的德國黑爾滕市,他們也想推廣氫能。市政府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公用的氫能車加氫。 這間加氫站由黑爾滕市政府跟幾家企業合作一起設立,氫氣價格一公斤大約440元台幣。(圖/獨立特派員) 氫能車加滿氫不到台幣兩千元,在德國已經比加汽、柴油都便宜。但因為全德國只有92座加氫站,而且民眾能買到的氫能車只有日本及韓國進口的兩種車款,加上現在氫能車價格又高,所以全德國1到11月只掛牌兩百多輛。 不過德國的BMW也想插足氫能車市場,目前已經有一百輛氫能車在全球試駕,就看汽車製造大國的氫能車,能不能追日趕韓。還有搶先應用的氫能大眾運輸,在最新的國家氫能戰略下,如何引領德國走向氫能大未來。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交通
#德國
#再生能源
#大眾運輸
#淨零碳排
黃心亮

2024年1月22日

378
偏鄉獨居老人多,失智長者生活誰照顧?
從統計資料上觀察,國內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長者有48954人,約占全國總戶數的0.5%,其中六都列冊關懷的獨居長者,人數雖然分占前幾名,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都低於全國平均值。反觀台東縣、澎湖縣、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老人人數雖然比六都少,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不但是全國前5名,更是全國平均值的2至5倍。 獨居長者比例高 偏鄉長照亟需關注 從統計資料上觀察,國內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長者有48954人,約占全國總戶數的0.5%,其中六都列冊關懷的獨居長者,人數雖然分占前幾名,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都低於全國平均值。反觀台東縣、澎湖縣、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列冊需要關懷的獨居老人人數雖然比六都少,但相較區域戶數,占比不但是全國前5名,更是全國平均值的2至5倍。 偏鄉弱勢獨居長者占比偏高,長照安養議題確實較都會區更需要關注。(圖/獨立特派員) 這一天,長照機構的人員到王阿公家中訪視。在偏鄉,獨居是長者越來越常見的生活樣態,然而在獨居背後,失智更成為近幾年偏鄉長者的另一項生活挑戰。 康家基金會長照部主任陳厚蘭說:「如果還可以,他們都不會想要跟年輕的孩子去市中心住,因為這不是他的老家,也不是他熟悉的環境。」即使失智,但因為認知功能並未完全喪失,同時也還具備自理能力,所以王阿公不願意離開舊居,長照資源就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依靠。 照護失智長輩 長照資源成重要依靠 簡單盥洗後,王阿公照著計畫準備就寢,但訪視人員卻發現放置在家中的藥袋。王阿公的藥已經以一個禮拜為單位分裝在藥盒中,但今天晚上的藥卻是空的,對於空了的分裝格,王阿公一問三不知。 定時服藥,攸關對失智症病情的控制及延緩,也讓訪視人員相當關注藥盒空格的情況。(圖/獨立特派員) 訪視人員立刻與家屬聯繫,因為照顧端與家屬間的合作程度,連動著偏鄉獨居長者的生活安全與品質。王阿公的女兒在電話中說:「因為他有時候搞不清楚哪時候吃藥,所以我現在藥都放在你們的據點了。」照顧服務員提醒吃藥,是王阿公每天到失智照顧據點第一件要做的事,在照服員的監督下,王阿公能達到固定服藥的效果。 訪視人員解決了吃藥的謎題,家中沒有電視的王阿公準備就寢,他入睡的時間往往天還沒黑。這麼早睡、時常半夜醒來出門散步的王阿公,也曾走失過。 從108年9月開始,失智症被列入失蹤原因的統計項目之一,因為失智症走失的65歲以上失蹤人口,不但人數與占比只增不減,失智症更是65歲以上長者失蹤原因的第一位。(圖/獨立特派員) 記載聯絡資料的防走失手環,是一直被呼籲要為失智長者配戴的重要配件。除此之外,鄰里也是偏鄉獨居失智長者的重要依靠,已經入睡的王阿公會有路過的居服員繞道探視,如果沒有異常情況,他也將迎接另一天的生活。 偏鄉對失智症了解程度低長輩難走出家門 一早到了社區裡的失智據點,王阿公開始一天的生活。康家基金會長照部主任陳厚蘭說:「早上有人來接他,他就去那裡配合大家上課,然後下午下課再回來。他會例行性做這件事情,所以不可以搗亂他的順序。」 牆上的課程表就是長輩們每一天的生活節奏,然而在偏鄉,無論是否獨居,不見得每一個失智長者都可以參與。失智據點照顧服務員黃莉凱說:「這邊是偏鄉,所以從家裡到據點這裡來,是有一段距離的,因為長輩通常都很節儉,就算知道有這個據點,但是因為需要搭車,他們會比較不敢出門。」 問起偏鄉對失智症的了解程度,從一到十分,黃莉凱給了三分的低分。在他的觀察中,偏鄉長者罹患失智症,身邊的人除了輕忽症狀,甚至會覺得長輩是故意的,因此感到不耐煩。在偏鄉,長者罹患失智症往往不容易在初期被發現,也因此影響後續走出家門的機會。 醫療資源不足 偏鄉如何擁抱失智患者? 失智症照顧已經是重要議題,不過醫療資源卻是最大的難題。除了失智鑑定之外,醫療介入也攸關病程的控制,然而在偏鄉,就醫的第一步卻不容易跨出。 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據點社工師黃秋雅說:「他們光是要把失智的長輩哄騙到醫療院所去,就面臨一個很大困境,加上有時候交通的便利性並沒有這麼的充足。」 醫療資源的不足,限縮了就醫機會,而聚落裡的傳統氛圍,也提高對失智症的接納與照顧難度。偏鄉裡,無論是人口流失而加劇的獨居型態,或是傳統聚落因認知不足而衍生的刻板標籤,都是長者與家庭面對失智症時的重要考驗。 (※李婕綾 許中熹/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長照
#失智
#失智症
#獨居老人
#偏鄉
黃心亮

2024年1月17日

627
泰國政府力推,文創產業成發展重點!
泰國電影和電視劇這幾年在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已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並喜愛泰國影視作品。除了泰劇之外,時尚、新穎的泰式美學也相當受矚目,迷人的泰式料理更是紅遍全世界。這些發展的背後來自於泰國政府強而有力的支持,運用豐富的文化,創造獨特的美學魅力,帶起國家競爭力。 泰國政府大力推廣 泰劇掀起風潮 2003年,泰國為振興經濟,選定文創當成驅動經濟的火車頭。泰國政府將創意經濟列為國家發展優先項目,分為文化遺產、藝術、媒體與創意,甚至設立了經濟創意部門,來發展泰國創意產業的所有元素。 泰國政府去年還成立國家軟實力戰略委員會,要大力推動包含節慶、觀光、美食、影視、時尚設計等十一項重要軟實力。(圖/獨立特派員) 泰國創意經濟局副執行董事皮吉 維蘭卡布特拉說:「我們努力讓企業能夠相互連接,讓這些文創企業能夠持續發展。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能夠獲取資金、取得專業和知識,並能與產業鏈對接,最後一個部分是如何進入市場。」 以電影而言,政府除了積極推動國片、健全完整的產業生態鏈,並制訂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外資至泰國拍片以及從事後製工作。逼真的虛擬場景、專業製作、虛擬攝影棚,顛覆傳統製片手法。然而不光專業科技,繼日劇、韓劇,近幾年泰劇在亞洲也掀起風潮,除了同樣有俊男美女,泰劇強烈的戲劇風格,讓許多劇迷大開眼界。 泰國公共電視副總經理索米奧斯 基塔拉姆庫爾說:「可能有兩個重要的要素,第一是泰國影視或泰國連續劇,它具有泰國文化的特點,這反映了泰國式的思維方式,也展現了亞洲式思維的一面。第二是我認為泰國影片,通常最受歡迎的泰劇是反映泰國文化和遺產的作品,不論是飲食、表演藝術、民間藝術甚至各種學術藝術,這些具有泰國特色,我們稱之為泰國的軟實力。」 泰劇異軍突起,除了劇情重口味,擁有多元文化是泰劇最大特色。泰國包容性強不僅表現在作品風格,泰國人的溫和、好相處、學習力強,也是造就其嶄露頭角的主要因素。 獨一無二的泰式美學曼谷成為亞洲時尚之都 精緻、時尚、新穎的泰式美學,近幾年在國際備受矚目,也令曼谷成為亞洲時尚之都,而其大放異采的背後源自政府強而有力的支持。 泰國創意經濟局副執行董事皮吉 維蘭卡布特拉說:「我們有各種不同平台,例如我們透過舉辦設計週等活動來推動戰略性發展。這是一種可以快速取得合作共贏的捷徑,因為我們能夠連結不同人的各種知識,並將它測試以及實際應用。在過去的3年中,我們估計從舉辦展覽活動中,產生的經濟影響約為300億泰銖。」 金碧輝煌的佛寺與皇宮,充滿活力、樂天知命的生活哲學,泰國文創來自生活,擅長運用自身豐富的文化底蘊,創造獨一無二、高識別度的泰式美學魅力。(圖/獨立特派員) 泰國設計師艾克 通巴塞說:「對我來說,時尚是使人有一種新的風格,穿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就會與人有所不同,它描述了每個人穿著不同服飾所散發出的個性。」 前衛、誇張的造型設計,利用矽膠製成各式華麗圖案,顛覆傳統對珠寶的定義。設計師艾克喜歡用生活中的材料做設計,因為他認為珠寶最重要是展現個性。(圖/獨立特派員) 泰式料理紅遍 政府積極宣傳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美味的泰國料理也是泰國政府大力推廣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泰國創意經濟局副執行董事皮吉 維蘭卡布特拉說:「我認為泰國料理在口味的獨特性上已經是獨一無二的,它的風味獨特,我們正在努力確保泰國料理能在全球市場獲得品質的肯定。我們要從掌握生態系統開始,從食材來源以及種植方式,我們都在努力掌控品質、確保好的口味。」 泰國觀光盛行,很多餐廳都有烹飪體驗課程,學員早上跟著廚師上市場採買,再回餐廳感受自己動手做料理的樂趣。不僅如此,政府也經常邀請名廚擔任美食大使,到世界各國宣傳推廣泰國菜。 泰國餐廳主廚諾羅·索梅妮說:「我受泰國政府的邀請,跑遍全球將近一半的國家去旅行,感謝他們推廣泰國美食,如同他們一直所做的,泰國旅遊局、國際貿易促進局、外交部都在推廣泰國美食,這就是泰國美食為什麼現在這麼有名。」 泰國以文化底蘊為基礎,形塑自己的風格與價值,經多年發展,泰國展現超強軟實力備受矚目,也打造出自己的東方美學。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泰國
#文創
#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
#公共電視
陳廷宇

2024年1月11日

322
2024總統候選人,提出哪些社會住宅政策?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針對台灣社宅的現況、困境與挑戰進行盤點。並逐一拜訪各黨總統候選人,向他們提出未來社宅推動的幾項建議,包含多元興建、增闢財源、依收入分級租金,及社宅福利計畫等。候選人對這些倡議的回應如何?他們又提出哪些政策來推進社會住宅呢? 住盟提出社宅輪候制、多元興辦候選人如何回應? 台灣的居住正義,正面臨巨大挑戰,尤其弱勢與青年族群,更是陷入嚴重的居住困境。在這樣的窘境下,各政黨提出了,要以社會住宅,做為改善弱勢跟青年族群居住問題的重要手段。但問題是,現行社宅採抽籤制,要入住,得靠籤運。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主任林育如建議,有沒有可能採用輪候制?什麼樣子的條件,什麼樣子的需求,或者有一些急迫性的條件設定在輪候的隊伍上面,對應到可能有需要的民眾。 因此,社宅輪候制,也是住盟對總統候選人倡議的議題。 柯文哲回應,之前台北市就想做輪候制,但還沒做到。賴清德覺得,抽籤制已符合公平性,但會再跟相關同仁研商。侯友宜則表示同意輪候制。 再來,住盟倡議建立社宅多元興辦模式。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表示,比方說有一些公有的閒置房舍,這些閒置房舍本來都是拿來做作為居住使用的,其實只要透過一定的整修跟結構性的檢測,就可以新增出很多的社會住宅。 在規範都市開發應提供社宅部分,柯文哲祭出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計畫重整,透過容積轉移增加供給,另包括都更分回及都市計畫調整等多元方式。賴清德認為可透過區段徵收、重劃,取得土地興辦,或透過容積獎勵換取社宅。而侯友宜則表示,可以整體開發地區取得社宅用地。加上公有地參與都更,容積獎勵回饋,政府分回房屋作為社宅。 政府若以新建的方式蓋社宅,增加速度非常有限,難以解決供不應求的情況。未來可開發出更多元的興辦方式,來增加社宅數量。圖/獨立特派員 學者建議從家庭可支配所得訂租金 候選人各有解方 而多元興辦,只是解決社宅問題的一個部分。因此住盟提出了另一項倡議,社宅要真正照顧到經濟弱勢,得更審慎劃分租金折扣級距。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主任林育如觀察,目前中央採取的方式,比方說一般戶可能就是八折,弱勢戶就是再打八折。可是這些身分的後面,經濟條件其實是不一的,因為一般戶也有一些相對經濟弱勢的。 在社宅租金方面,三黨總統候選人的主張是,柯文哲支持,並考慮收入最低的10%民眾,能有精簡便宜的住宅。賴清德說,衛福部與內政部,正擬定分級收費。侯友宜表示若新北市推行成效好,就推廣至全台。 住盟提出,依住戶收入分級租金,也要同步確保補助的財源能夠永續。而社宅財源要永續,也是住盟關心的議題。住盟也倡議,政府要增闢財源以落實可負擔租金。 在台中豐原安康共好社宅裡,飯桌旁總有社工跟住戶們交流,藉機觀察住戶的需求。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已有社福團體進駐社宅服務 未來如何擴大執行? 開飯時間一到,幾位家裡沒有開伙,或弱勢的住戶,一起來圍爐吃飯。義務煮餐、無償共餐,安康共好社宅的住戶,每個星期二都會有這樣的日常。而這是進駐在安康社宅裡的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社區舉辦的。 伊甸基金會台中家庭服務中心組長蕭惠萍表示,吃飯過程會聊聊他們的近況,就會更知道他們在過什麼樣的日子。 社會住宅的住戶,有4成是需要社工幫忙的弱勢。因此住盟倡議,推動像安康社宅一樣,直接讓社福團體和資源,進到社宅幫助弱勢的福利計畫。 對此,柯文哲表示,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已有推行,且要將這些經驗推廣到全台。賴清德承諾,將研議強化NGO承租社宅,提供弱勢服務。侯友宜說,他在新北市長任內也有推行,贊成社福團體將服務帶入社宅。 2023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社會福利基本法》,明定社宅是社福的重要環節,而社會住宅政策該如何調整,才能實現居住正義,三大黨總統候選人都有各自的想法。選民們可要理性地審視他們的主張。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社會住宅
#居住正義
#社會福利
#租屋政策
#租屋
黃郁婷

2024年1月11日

301
泰國將文創融入都市設計,帶動觀光發展!
1997年的亞洲曾爆發金融危機,當時泰國一度瀕臨破產,之後泰國前總理他信上台,決心要發展觀光和文創產業帶領泰國擺脫經濟困境。而現在,泰國時尚設計已經在國際嶄露頭角,文化創意融入都市設計與生活,將曼谷一步步推向全球化舞台。泰國在觀光和文創的軟實力,有哪些值得台灣借鏡? 觀光產業蓬勃發展 泰國怎麼做到的? 2019年,曼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設計創意城市。泰國透過文創推升國家的競爭力,而觀光產業更是驚人,每年約有三、四千萬名觀光客,位居世界旅遊排名前十大,觀光收入占GDP20%。值得注意的是,泰國的文創和觀光和台灣發展的方式不同,他們擅長以在地文化和生活經驗,帶給人們不同體驗。 泰國之所以能以觀光聞名,就在他們能為每位遊客創造絕無僅有的旅遊體驗。這間特別的泰國商場,它的外觀就是泰國傳統「水燈」文化的設計,藉由這間商場帶動周邊發展,也是這個水燈設計所象徵的意義。 不只外觀,商場的規劃設計也別具特色。泰國華文新媒體共同創辦人李致德說:「他們將泰國傳統的水上市場整個搬到室內,有點像是地區創生的方式,因為昭披耶河西岸,周邊本來就是一些小吃攤販,賣一些零售的,它在這邊開發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以去了,所以就把它收到水上市場裡面。」 這座特別的商場不僅把傳統水上市場搬進室內,也讓具有地方特色、文創屬性的小吃商品進駐,隨時都可以來觀光採買。(圖/獨立特派員) 想了解泰國文創?台灣人成立新媒體整合產業資訊! 泰國華文新媒體共同創辦人陳韋如、李致德,這對夫妻在泰國從事網路媒體,對泰國觀光及文創產業有深入觀察,他們認為泰國文化創意蓬勃發展,是源自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 李致德說:「泰國的一些商場或者是民間的機構,他們都會有自己的計畫,像商場可能設一些特別店,把這些文創商品拉進來、辦一些市集。他們也很樂意找一些文創或者是藝術工作者,把他們的產品落實在自己的企業文化價值上面。」 李致德在台灣原本是位軟體工程師,被公司外派至泰國拓展業務,期間他發覺雖然台灣和泰國經貿往來頻繁,但卻不了解彼此文化,於是他決定創業,在泰國成立華文新媒體,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泰國。李致德說:「我們承接的內容,是把文創產業的資訊帶給華人讀者,大家想要看、想要了解泰國文創,我們的流量就會起來。」 提供年輕藝術家舞台!藝術如何走進生活? 而另一位同樣也來自台灣的鄭紹敏,他則是透過文化藝術,將一間原本沒落的古董商場改頭換面,打造成一處展演不斷、非常受年輕人喜愛的藝文中心。鄭紹敏在藝文中心經常舉辦免費展演和音樂會,他認為生活的藝術可以培養,結合古董拍賣、藝廊及購物商場,藉由氛圍以及空間營造,將藝術帶進一般人生活。 為了給年輕畫家展出機會,藝文中心還免費提供空間給他們使用。(圖/獨立特派員) 古董藝文中心常務董事鄭紹敏說:「其實我覺得最驕傲的,就是這附近現在開了很多的畫廊。文創其實可以帶動地方的繁榮,讓年輕人、大眾可以進來這邊享受。」 文化創意融入生活 累積泰國軟實力 在泰國北部清萊一處稻田出現三隻可愛貓咪的圖案,這可不是畫上去的,而是結合農業、科技與藝術,利用泰國農業大學所培育的彩虹米,再透過衛星定位所栽種出的成果。 泰國農夫凱克漢說:「以前稻米主要被認為是消費的東西,但現在其他作物,譬如花卉或彩色蔬菜的特色,也可以應用到水稻上,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同時發展旅遊業和農業。」 準確定位秧苗,隨著時間的推移,水稻植株會逐漸改變顏色,最後到了收穫階段,稻草的顏色將與原先設定的草圖顏色相近。(圖/獨立特派員) 泰國建築設計師庫爾蒂達 宋基蒂帕迪認為,唯有融入在地文化與生活經驗,才能彰顯文創的魅力。他說:「我們要做什麼建築出來,就要先看一下周圍有什麼元素,有什麼歷史也要考慮,包括有什麼材料跟當地的材料。」 建築設計師浪漫的裝置藝術,在觀海平台利用簡單的魚線融入巧思,以不同高度的鋼板作主材料,去感受光影的變化。(圖/獨立特派員) 泰國人天性樂觀,特殊文化與創意並非是為商業,而是在生活。泰國的經濟實力儘管不如台灣,但在觀光和文創的軟實力,的確有許多地方值得台灣借鏡。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泰國
#文創
#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
#設計
黃心亮

2024年1月11日

412
桃園埤塘華麗轉身,成為生態滯洪公園
身為千塘之鄉的桃園,在今年啟用了一座有著「地下宮殿」之稱的龍山埤塘生態公園,平日是散步休閒的場所,一旦遇到汛期,可以貯留大約七萬多立方米的水量。早期埤塘作為農業灌溉使用,隨著都市發展逐漸荒廢,每個時代的主流思維,左右了埤塘的命運,也決定了它未來的面貌。 埤塘消失中 灌溉水路成淹水主因 對於千塘之鄉,已故導演齊柏林有著這樣的形容,「宛如散落一地的水晶,閃閃發光。」根據歷史記載,桃園埤塘數量曾經高達八千八百多口,一個世紀之後只剩下兩千八百多口。 桃園市水務局副局長耿彥偉表示,埤塘早年主要是灌溉功能,因為石門水庫興建完成,這些埤塘就漸漸失去它的功能。 台1線靠近內壢段的埤塘,在日治時期就有記載。民國45年,桃園魚殖管理處成立之後,作為養殖之用。(圖/獨立特派員) 一旁的魚管處分線,也就是埔心溪支線。早期的灌溉水路,現在卻成了鄰近社區和下游的淹水來源。桃園市水務局副局長耿彥偉表示,上游的部分承接內壢後站的一些雨水逕流,這些雨水逕流進到灌溉溝之後,超過灌溉溝容量,就會造成溢淹。 根據水務局估算,上游集水區面積將近六平方公里。都市水泥化的結果,一旦遇上了大雨,狹窄的水道承載不了大量的雨水逕流。(圖/獨立特派員) 埤塘成為滯洪公園地下宮殿盼解決淹水難題 埔心溪支線這一帶地勢低窪,內外水夾攻下,積水難以宣洩。因此桃園市水務局在魚管處舊址施作滯洪公園,解決周邊社區以及下游淹水問題。這座龍山埤塘生態公園,平日作為民眾休閒使用,豪大雨期間就成為滯洪空間,不僅如此,在這片草地之下,還有一座地下宮殿。 因為旁邊的地下水面較高,地下宮殿長年處在有水的狀態。而柱子上有很多水平線的痕跡,其實就是前一次滯洪留下來的痕跡。(圖/獨立特派員) 桃園市水務局副局長耿彥偉說:「過去魚管處埤塘的部分,跟魚管處分線兩個結合做滯洪池,透過溢流的方式進到這個滯洪池。」 當雨量到達一定程度,「地下宮殿」會蓄滿水達到2.87萬立方米,當水滿之後,則會溢淹到上池的滯洪池。(圖/獨立特派員) 整個滯洪池被廊道所包覆,特別的是,裡面的結構並不是水泥,而是由「雨水積磚」所取代,讓地下滯洪池的蓄水率可以從65%上升到95%,根據施工單位提供的數據,還可以在施工過程減碳812噸。 施工單位環工計師黃郁婷說:「它是由大概70%的回收材,30%的新料去混合而成,蓄水空間來自於所有的空隙,只要水進去就可以儲留在這裡。裡面是雨水積磚,水的進出是很自由、很通透的。所以當前面的滯洪池開始滿起來,水從雨水積磚灌出來之後,也會透過檢修孔,水再慢慢地漫過來。」 千塘之鄉的前世今生學校推「埤塘學」課程 這天,武陵高中師生特地前來參訪這個不同於其他埤塘的「地下宮殿」。原來,在這間位於桃園的學校中,「埤塘學」是一堂特色課程。 武陵高中教師呂宛璇說:「它對我們在歷史或地理上面,其實是有意義跟先人的智慧。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奠基底下去讓學生思考,我不一定要把一個東西砍掉重練,而是可以在它本來的基底底下去想,可以怎麼樣讓它有新的發揮。」 另一位教師胡后宜也認為,透過埤塘為什麼存在,以及它的過去、現在、未來,希望從這門課程中,引動學生一些關心周遭事物的起點,埤塘學就是以這樣為目標。 武陵高中埤塘學課程師生,認真聆聽解說,了解這座地下宮殿的前世今生。(圖/獨立特派員) 滯洪工程導致埤塘景觀消失 符合成本效益嗎? 未來滯洪公園旁還要再建造活動中心和遊客服務中心,這樣的建設受到當地居民歡迎。不過,研究桃園埤塘20年的陳其澎教授卻有工程以外的思考。 中原大學退休教授陳其澎表示,做工程就是把原本的生態,包括昆蟲、鳥類、植物的棲地破壞了,然後重新復耕一批新的植栽,它當然也是一座公園,可是卻失去了埤塘景觀原本具有的那種美景及特色。陳其澎認為,過度水泥化以及是否符合成本效益仍有待觀察。 埤塘曾經是時代的產物,又被時代所掩埋。如今,人們要賦予埤塘什麼樣的面貌,走向下一個時代? (※婁雅君 袁宏書/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桃園市
#埤塘
#桃園
#公園
#前瞻
陳廷宇

2024年1月10日

234
總統辯辨變 電視辯論有發揮民主功能嗎?
如果說電視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是全國人民對台灣未來總統的「面試」,那麼這種形式的面試有充份發揮其功效嗎:候選人藉辯論會讓政策越辯越明?作為面試官的選民們有因此更瞭未來的國家領袖?《獨立特派員》對電視辯論會提出四個反思以及四個如何觀看電視辯論的建議。 台灣2004年首次舉辦總統電視辯論會,20年過去了,此形式有充份發揮其功效嗎?圖/獨立特派員  候選人要被聽見 1960年美國首次舉辦總統電視辯論會。時任副總統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與代表民主黨參選的參議員甘迺迪(John F. Kennedy)。當時黑白電視機剛於美國家庭普及,候選人政見不再只是平面白紙黑字與廣播聲音,選民能肉眼觀察候選人的一言一行。 不只美國,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都會舉辦選舉電視辯論會。反觀台灣是保障舉辦「政見發表會」而非「辯論會」。《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45條只規範中選會要以公費提供候選人於無線電視頻道上發表政見。「辯論會」是二組以上候選人同意,電視台應予受理,並得向中選會申請經費補助。換言之,並沒有強制規定舉辦辯論會。 曾擔任2016年蔡英文競選總統與蘇貞昌競選新北市長的辯論幕僚、現任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常務理事的賈培德表示,資源造成不平等的狀況在民主國家非常明顯,口袋深的候選人可以發動所有宣傳管道。「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是確保所有候選人都有一個平台來發表自身的政治理念,選民也有固定管道了解所有候選人。」 然而,人手一機、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候選人宣傳自身的社群門檻越來越低,民眾搜尋資訊的平台也益發多元且容易,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還有存在之必要嗎?這種形式有充分發揮其功能嗎?  反思一:辯論會次數過少 電視辯論會次數宜增、題問宜更多元。圖/公視 電視辯論會反思一:辯論會次數過少。 由於辯論會並非強制舉辦,舉辦一次已相當不易,很多時候容易因候選人各種理由而「流標」。 台灣首次於2004年舉辦總統電視辯論會,當時由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與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同台對決,當時總共舉辦兩次。 畢竟一場辯論會的時間有限,觀看英、法、德國的電視辯論會,都舉辦二至三次。每次辯論會結束後,應給予社會大眾與候選人再次沉澱思考的時間。2004年台灣第二次總統電視辯論會一開始,主持人便提醒兩位候選人:「第一次辯論會舉辦過後,社會上有一些聲音。第一是希望不要辯多於論;第二是不要實問虛答。」 反觀此次2024總統電視辯論會只舉辦一次,對於一位預計掌握國家大政四年之久的候選人,「一試定江山」的作法過於草率。 反思二:提問來源宜更多元 電視辯論會反思二:辯論會的提問來源應該多元。 2004年總統電視辯論會舉辦兩次,每一次各邀請五位來自不同的民間專家學者提兩個問題,共計20個問題。包括中研院院士、婦女新知協會、司改會、大學教授等,題目包含經濟、司改、性平、教育、原住民、財政賦稅、政治風氣等。 2016年則加入網路公民提問,以抽籤方式抽出五題超過千人連署的題目,包括科技、司法、財經、經濟、勞工。 反觀2024總統電視辯論會只有五家媒體提問,也只提問一次。其中,四家媒體都聚焦在兩岸關係,一家媒體另提出居住正義、貧富不均、國會不過半的問題。更遑論三位候選人光是澄清自身炒房地疑雲跟兩岸政策就花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對其它議題產生了排擠效應。 確保提問對象多元,被討論的議題也就更多元。 反思三:宜落實交互詰問 台灣電視辯論的交互詰問僅一問一答即結束,容易讓候選人閃避關鍵問題,也無法聚焦議題討論。圖/公視 電視辯論會反思三:落實辯論會的交互詰問制度 台灣多數的電視辯論會制度分為四階段:申論、提問、交互詰問、結論。然而,台灣的交互詰問只不過是一問一答就結束,並沒有繼續追問、討論或質疑。 政策辯論出身的賈培德表示,交互詰問(Cross-Examination)脫胎自法庭辯論中律師詰問證人的制度,「律師可控制證人回答什麼、什麼時候回答、什麼時候換下一題,證人有義務針對問題回答。」 交互詰問可以協助所有人在有限的時間內聚焦問題,針對問題反復地進行質疑與討論,「如果你發現對方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你可以立刻制止他,請對方回到原本的問題並且回答,」賈培德指出,台灣的辯論會一問一答就結束,候選人很容易對尖銳的問題四兩撥千金、輕鬆過關,也達不到「政策討論與辯論」的目的。 反思四:主持人角色宜更積極 電視辯論會反思四:主持人角色宜更積極協助聚焦政策討論。 台灣電視辯論會主持人通常肩負維持秩序與宣布流程規則兩項任務。「台灣政策辯論會的主席一向是念稿的花瓶,直接放錄音也可以,」賈培德直言,歐美國家的政策辯論會主持人是極為資深的新聞媒體人,主席相當瞭解各政黨政策脈絡與候選人背景,「當我們想更具焦問題的時候,主席的角色變得很重要。」 假設候選人對問題言詞閃躲,主持人也會出手,要求候選人有義務回答疑問。  看發表會與辯論會有四個方法。圖/各候選人社群 看門道1:是否口號治國 怎麼看政見會與辯論會1:口號治國 vs. 執行規劃 候選人於政見發表會一定會端上政策牛肉,尤其說出補助多少錢、投資多少金額的牛肉更香。要留意的是,候選人對於這盤政策牛肉的食譜是什麼、食材從何來、怎麼烹煮、何時烹煮、給誰吃等等,都應說清楚講明白,否則只是口號治國。 賈培德以本次三位候選人都有提出的社會住宅為例,「我們會蓋很多社會住宅」跟「我們已經計畫每年蓋多少社宅、包租代管比例、地點在哪、發包進度、完工進度等」,這兩個說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看門道2:留意資訊真假 怎麼看政見會與辯論會2:留意資訊真假 有效的政策辯論是基於事實的基礎之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動14位同仁,針對本次總統候選人的發言內容(包括總統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進行事實查核,屬於意見的範疇不查。 對於本次查核結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執行長邱家宜表示,候選人最常見的手法是只說出「部分真實」,也就是在事實與數據裡挑出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來重新脈絡與陳述。 這些冰山一角的事實,很容易誤導選民,由其多數民眾也不會對其進行查核。邱家宜認為,政客之所有敢如此操弄真假,「這是新聞媒體怠惰造成的,新聞記者只報導了候選人各說各話,然後就覺得完成工作了,並沒有對其內容進一步查核,」讓政治人物覺得不會被踢爆或揭露。 邱家宜建議,當候選人提出一堆數據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這些數據都可以從政府的公開文件去查核。 看門道3:自己最關心的事 怎麼看政見會與辯論會3:釐清自己最關心的事情,留意相關政見。 臺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劉嘉薇建議,先釐清自己最關心什麼,「問自己:這個國家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再去聽候選人有沒有相關政見,有沒有解決你關心的問題。」 看門道4:耐心看全場 怎麼看政見會與辯論會4:耐心看完全場,思辨資訊。 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通常約2小時至2個半小時,「我知道很長,但是請大家耐著性子從頭到尾看完它,」賈培德指出,新聞媒體受限篇幅與時間,只能擷取片段播出,「你很難看從新聞媒體到全貌,」很容易被誤導。 看完後,賈培德建議,停一下、想一下候選人到底講了什麼,並且辨別資訊是否有意或無效。 讓電視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真正落實辯論政策、思辨政策,才能真正改變該改變的問題。 (※邱惠恩 劉建邦/採訪報導) 邱惠恩/編輯
#民主
#公共電視
#總統
#政治
#政策
邱惠恩

2024年1月9日

432
來台工作改變人生,印尼移工愛上台灣文化
要適應台灣生活,對來自異國的移工來說,可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身為印尼人的吳咪和Pindy,來台灣工作後,卻因為迷上台灣文化而愛上台灣。吳咪非常會唱台語歌,還考上街頭藝人證照;Pindy跟台灣老師學做捏麵人,以捏麵人串起兩國文化交流。愛上台灣文化,如何開啟他們多采多姿的人生? 自製台語歌本 比台灣人還會唱台語歌的印尼人! 週末午後,宗教文化色彩濃厚的高雄景點「蓮池潭」,傳來台語歌聲,和悠悠湖水一同共振,隨興悠閒的氛圍,十足台灣味。在這樣的日常裡,特別的是,為大家歡唱台語歌的,是一位戴頭巾的印尼人——吳咪。 在蓮池潭,說到印尼來的吳咪,好多人都認識這位愛唱台語歌、愛到處參加歌唱比賽的印尼人。(圖/獨立特派員) 來台灣7年,當家庭看護的吳咪,不但愛聽台語歌,還跟地方長輩很投緣。一個月難得2天的休假日,吳咪沒有參加移工們的聚會,而是總喜歡到蓮池潭和長輩們閒聊。吳咪說:「以前我都沒有放假,如果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去蓮池潭,跟他們唱歌、聊天,心情就好了。」 吳咪對台語產生興趣,正是因為這些像朋友般的長輩,常常會很熱心地教他幾句。為了學好台語,他不但花錢去上了課,還用了土法煉鋼的方式,努力把歌詞背起來。如今,吳咪不但會唱200多首台語歌,還考取了台灣的街頭藝人證照。 在吳咪自製的台語歌本裡,標註了滿滿的拼音,全是他努力學習台語歌的痕跡。(圖/獨立特派員) 熱愛台灣廟會文化融入印尼傳統服飾 除了喜歡台語,吳咪還喜歡參加台灣的廟會。這天,吳咪穿上了印尼的傳統服飾,來到高雄岡山壽天宮,這裡正舉辦第三屆媽祖文化季,地方盛事吸引許多在地居民夾道看熱鬧。 這是一場超過2000人的創意踩街活動,身為印尼文化團領隊的吳咪,也穿上了印尼爪哇的新娘服。(圖/獨立特派員) 吳咪說:「我很想介紹印尼的服裝給大家看,跳印尼的舞。」雖然吳咪笑說,自己是為了賺錢才喜歡在台灣參加表演,但他也藉著融入台灣文化,讓他的移工生活過得多采多姿,也真心愛上了台灣。 捏麵人捏出興趣!用台灣傳統技藝訴說印尼文化 其實,來台灣後愛上台灣文化的不只吳咪。這天是穆斯林的主麻日,一早,台中清真寺就特別熱鬧,廣場前賣吃的攤位,有位笑容可掬的老闆娘,他是來自印尼的Pindy。14年前,Pindy以移工身分來台灣當家庭看護,來台年資久了,他很熟悉在台灣當移工的穆斯林,生活需要什麼幫忙。 Pindy說:「他們有時候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在家裡也沒有煮東西,所以可以賣東西給他們吃。」 熱心的Pindy,還額外幫穆斯林們張羅了符合清真認證的午餐。(圖/獨立特派員) Pindy在這些穆斯林的眼中,就像一個能幹的姊姊。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分。來到台中的文創園區,Pindy在裡頭的一間工作室。工作室裡,Pindy拿起自製的捏麵人立體故事書,為孩子們講故事。今天的他,是幾位孩子的捏麵人老師。 印尼沒有捏麵人文化,Pindy是來台灣後,才學會做捏麵人,甚至成為老師。聊起這段奇緣,那年Pindy還是家庭看護,陪雇主住院時認識了台灣捏麵人師傅楊清仁,也就是他的恩師。在楊清仁熱情的鼓勵跟教學下,Pindy逐漸迷上做捏麵人,學成好手藝。這些小巧精緻的捏麵人,表情生動可愛,創意十足的作品,正出自Pindy的巧手。特別的是,它們色彩繽紛,有濃濃印尼風。 這個作品是熱鬧的印尼婚禮,Pindy希望以這個台灣傳統技藝為本,做出印尼風捏麵人,用文化碰撞來推廣家鄉文化。(圖/獨立特派員) 自從學會做捏麵人,Pindy能做的事情其實更多。他甚至不藏私,利用自己難得的假日,到東協廣場、台中清真寺等地,無償教印尼移工做捏麵人。他說:「移工大部分來這邊都是看護工,男生是在工廠。所以想讓他們有一些能力,以後不用一直在台灣工作,回印尼的時候也可以賺錢。」 捏麵人讓Pindy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期待,他想繼續留在台灣,用這些黏土,為印尼同胞帶來生機與希望。因此4年前,當Pindy結束當移工的看護工作後,他選擇在台灣創業,藉此留下來。 當年,吳咪和Pindy都是為了生活,帶著矛盾的心情,隻身來到台灣成為移工。而現在的兩人,卻都因為愛上了台灣文化,讓他們找到在台灣安身立命的方法,開展了更精采的台灣人生。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街頭藝人
#移工
#印尼
#外籍移工
#東南亞移工
黃心亮

2023年12月26日

451
東南亞成新世界工廠,台商進駐泰國卡位!
中美貿易戰開打已長達六年,在美國對外貿易「去中化」的影響下,許多跨國企業採取中國加一的策略,也讓東南亞近幾年成為新世界工廠。泰國汽車工業發達,許多台灣電子產業都已經進駐泰國卡位。除此之外,醫療科技也是台泰合作重點項目。台灣新南向政策,要如何開創互贏共榮? 泰國汽車工業發達 台灣電子業力求合作 自中美貿易戰開打,全球供應鏈移轉,許多跨國企業採取「中國加一」策略,挾著龐大人口紅利及地理優勢,東南亞這幾年吸引大量外資,經濟成長大爆發。 汽車電子泰國廠執行副總陳俊銘說:「最主要還是在歐美客人的下游客戶端,要求要中國加一,需要在其他地區生產。如果跟車業相關的,優先選擇應該就是泰國。」 過去中國一直是台商最主要海外投資地,投資比重最高達八成,如今只剩三成。據統計,2022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為52.7億美元,超越對中國投資的50.5億美元,除了是受中美變局影響,最主要還是跟地緣政治有關。 汽車電子廠總裁陳錫蒼說:「目前泰國廠,除了供應東南亞還有印度市場之外,也把它當作未來地緣政治風險的一個備援工廠,所以現在一直積極在擴廠,因為現在歐美的車廠,一定會要求要有個備援廠,萬一發生風險的時候,才不會中斷供貨。」 以台灣為總部,在泰國和中國設有生產基地,這間汽車電子廠生產的「汽車環景系統」,由4顆廣角鏡顯現360度全車影像,目前這項產品在東南亞已打進一線車廠,而另一項主力產品「抬頭顯示器」,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市占率排第三。 抬頭顯示器會提供車速、限速,還有車體外面是不是有風險,甚至還有導航的功能。(圖/怡利電子) 泰國觀光醫療夯 台泰合作發展醫療科技 「醫療科技」也是台泰合作的重點項目。泰國觀光產業發達,2004年政府推動亞洲醫療中心計畫,行銷各式醫療兼旅遊套裝行程,每年吸引超過兩百萬人到泰國觀光醫療。再加上他們醫院可掛牌上市,醫療資源多,為提供更好照護品質,曼谷吞武里醫院這幾年積極與台灣合作。 監測器能夠偵測床的重力或透過紅外線監測,可隨時偵測病人躺在床上的情形,萬一跌倒能立刻發出警訊。而護理站電子白板則串連病人相關醫療資訊,透過系統整合、數位化管理,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圖/獨立特派員) 智慧醫療可強化服務品質,將醫療影像與數據和人工智慧結合,還可協助醫師加速診斷評估。泰國吞武里醫院院長西里蓬 隆瓦林庫表示,希望與台灣合作的部分有三個,第一是大數據,第二是AI,它們可以輔助疾病診斷,第三則是機器人。 這款外骨骼機器人,藉由控制器和馬達,讓脊髓損傷或中風不能行走的人,穿戴之後可以重新站立行走。(圖/獨立特派員) 醫療科技公司總經理余金樹說:「我們跟泰國非常多交流,新南向的醫療外交,我們去開研討會,他們也來台灣參訪醫院,這方面的交流讓他們提升很多。原來科技可以用在臨床照顧的方法,比如說手術室、智慧病房、智慧藥櫃、生理量測及遠距醫療。」 2018年台灣政府針對東南亞推動一國一中心計畫,其中泰國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經交流分享,這幾年引進台灣多項創新科技。透過人工智慧讓電腦分析、判讀症狀,準確度高達九成以上,可以讓病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新南向要有新思維!如何達成雙贏共榮? 有著現代化的生產作業,這裡是泰國最大商業集團旗下的蛋品工廠。 雞蛋的洗選從刷洗、烘乾、紫外線殺菌,再到檢測,全自動化生產。工廠積極低碳轉型,並於今年獲得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的雞蛋。(圖/獨立特派員) 泰國食品企業雞蛋業務負責人頌吉 萬納魯克基說:「現在雞蛋生產採用自動餵食、餵水,以及使用輸送帶系統排列雞蛋,還用攝影機檢測雞蛋的健康狀況。另外現在使用了替代能源,未來計畫在農場內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目前剩餘約10至20%的能源,我們計畫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預計今年就會有第一場100%使用再生能源的雞蛋農場。」 全球拚減碳,泰國設定在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2065年實現淨零,台灣擁有機械與自動化產業優勢,如何開創互贏共榮,新南向必須有新思維,加強產業鏈結、深化合作。台灣市場規模小,倘若與泰國在經貿、技術以及人才交流能有更多合作,不僅可拓展更大國際市場,也能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競爭實力。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泰國
#醫療
#自由貿易
#東南亞
#台商
黃心亮

2023年12月26日

186
台灣處非常時期 下任總統需具哪些特質?
中共近年在國際場合上屢屢打壓台灣,共機擾台強度不減反增,可見兩岸情勢真的是越來越劍拔弩張。兩岸議題,在下一任總統的待辦清單上絕對是重中之重!節目《獨立特派員》2024請問總統系列特別報導:相較承平時期,處於非常時期的台灣,下任總統需要具備哪些特質? 圖1,台灣正處於兩岸張力只增不減的非常時期。圖/獨立特派員 兩岸張力只增不減 「位於台灣西南空域,高度7600公尺的中共軍機注意,你已進入我空域,影響我飛航安全,立即迴轉脫離。」這段中華民國空軍廣播內容自2020年開始越來越多。「我覺得以實際的威脅來講,現在的威脅比1996年要威脅大多了,」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表示,對比當時一些親朋好友認為共軍要打來了,因此打算移民,反觀今日,社會普遍認為歌舞昇平的日子不會結束,「我比較擔憂這點」。 為何擔憂?1996台海危機時,共軍在台灣西側與北側進行實彈演習範圍,李喜明指出,當時共軍完全沒有全方位進攻台灣的能力,因此當時他擔任海虎潛艦艦長,奉命裝滿武器,「我相信我的船,如果需要有一些衝突存在,我非常有信心,我覺得我一定會獲勝,因為當時解放軍的數量跟質量並沒有很好」。 時至今日,中國軍力不可同日可語。2022年共軍實彈演習範圍已擴及全台,展示出系統性包圍台灣的能力。「當敵人慢慢具備全方位進攻能力的同時,台灣反而不緊張,」李喜明憂心表示。 「其實所謂的戰爭早已開始!」政治大學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除了戰場上短兵相接外,中共早已對台灣進行「灰色作戰」,也就是透過經濟制裁,例如禁台灣商品;外交打壓,例如禁止台灣參與各類國際合作;以及透過假訊息來操控輿論的資訊戰,藉各種手段達到攻擊民主與瓦解台灣主權的目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明確表示「祖國的神聖領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前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於今年6月4日也公開表示:「如果有人膽敢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不會放棄使用武力」。台灣正處於兩岸張力只增不減的非常時期,國家領導人需要具備不同於承平時期的特質與能力嗎? 烏克蘭總統是教科書? 圖2,澤倫斯基在俄烏戰爭中擅用媒體效果,訴諸全球民意。圖/獨立特派員 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國際預測烏克蘭撐不過三日,然而結果完全相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是關鍵之一。 「從歷史我們學到:成為一個優秀的戰時領袖,不一定能在和平時期成為優秀的領袖,這需要不一樣的特質。」《基輔獨立報》總編輯奧爾佳.魯登科所率領的新聞團隊在俄烏戰爭前三個月才成立,戰爭爆發後成為烏克蘭成長速度最快的英文新聞媒體,是國際瞭解烏克蘭情勢的重要管道之一。 戰爭前奧爾佳.魯登科在國際媒體上撰文批評澤倫斯基的領導表現。他坦言,「戰前重砲抨擊澤倫斯基的表現,因為澤倫斯基沒有充分利用總統所擁有的巨大權力導正國家走上對的路。例如加強反貪污的力道等等。」 喜劇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2019年以73%的得票率高票當選,一介政治素人首次參選就成功坐上總統之座。然而,2021年底國內支持率卻跌落至31%。俄烏戰爭成了澤倫斯基重獲國內支持的轉捩點。 被認為可能逃難他國的澤倫斯基,戰爭爆發的第三日(2月26日)卻發表一則影片說:「早安,烏克蘭同胞。最近有很多假訊息說我要求軍隊放下武器投降。聽好,我人在這裡,我們不會放棄武器,我們將捍衛國土。」此話一出,讓國內民眾吃下了定心丸。 澤倫斯基的演說內容,也抓住國際社會的視線。戰爭首日,澤倫斯基便說:「尊敬的歐洲領導人,尊敬的世界領導人、自由世界的領導人,如果你們今天不幫助我們,如果你們不大力支援烏克蘭,那麼戰爭明天就會敲響你們的門。」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楊三億分析,澤倫斯的言論打破傳統受害者毫無尊嚴的乞求姿態,並將形象打造成「我是維護西方價值的守護者,如果你不支持我,那西方價值、民主價值就可能崩壞。」 澤倫斯基也善於利用各國的文化與歷史背景來對話。2022年3月17日向德國演說:「你們(德國)又在牆的後面,不是柏林牆,而是在歐洲中部,俄軍每丟一顆炸彈,這道分隔自由和奴役的圍牆就越來越高。」楊三億表示,戰事初期德國是所有歐洲國家中對不積極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之一,因此他用「指名道姓的強烈方式(Naming and Shaming)」直指他國做得還不夠,「這在歐盟制度運作過程中很常見」。 澤倫斯基每一次到各國或國際場合的演說都簡潔有力,激勵人心。楊三億認為,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擅用媒體效果,訴諸全球民意,因為「西方國家的一個特色是民主政治的特色,所以讓選區民眾支持他,西方國家的重要政治精英、經濟精英也會願意支持他。」支持聲量因而轉換為實際支援行動。 奧爾佳.魯登科表示,澤倫斯基是一位說故事高手,「他向世界講出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故事。」由此可看出「溝通與自我表達」有多重要。 挑戰1:全球外交戰略 圖3,歐盟在經濟、政治與規範上都是全球重要的行為者,台灣不可能忽略對歐的外交政策。圖/獨立特派員 過往,台美日關係一直是台灣外交主旋律。然而,處於非常時期的台灣,下一任總統應該要有全球性的外交戰略方案。 2015年前往烏克蘭經商的台灣人小吳告訴《獨立特派員》記者,俄烏戰爭前,烏克蘭人聽到台灣的反應是:我知道台灣,就是中國,中國人。然而俄烏戰爭後,中國保守的態度,相比又金援又捐物資的台灣實在差很大,「他們現在認真的知道說台灣中國不一樣!」 其實台灣議題在歐洲的能見度越來越高,從2022年開始,幾乎每個月至少有一團來自歐洲的訪問團。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於今年4月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直言:「我們都同意台海穩定至關重要。維持台海穩定和平與現狀,符合我們的利益。」 台灣在歐盟會員國的形象從過往模糊不清到越來越清晰,楊三億分析,有一部分得益於中國的戰狼外交形象。他以中國與中東歐的經貿合作機制為例,原本簡稱16+1,希臘後來加入成為17+1。然而,中國攻城掠地的企圖心讓歐洲國家警鈴響起。 波羅的海三國中的立陶宛開了第一槍,於2021年「自動登出」。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當時表示:「中國握有如此多的權力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只要有政治上的需要,他們只要一拉動繩子,所有人都必須與之同盟。我們不樂見這種情形,也不想要活在這種世界。」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也陸續跟進退出。 隨著美中對立以及中國戰狼姿態,再加上台灣半導體晶片等議題共同發酵下,台灣在歐洲撐起了外交運作空間。「在美中俄這三大面向的互動架構底下,當歐洲人跟美中之間的競爭發生變化時,台灣在這個局裡面通常可以獲得到過往所沒有看到的一些的景象。」像是立陶宛就設立了台灣代表處,愛沙尼亞 目前也正在討論中。 楊三億進一步認為,歐盟有27個會員國,人口約4.6億,即便地緣關係遙遠,還是可以交朋友,再升級為盟友。「歐盟在經濟上、政治上或者是規範上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者。」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也認為歐盟在兩岸關係中可扮演重要角色,「我們不會期待跟歐盟國家打好關係後,他們會有軍事支援,這不切實際。但是我們可以期待假設發生軍事衝突時,歐盟可能可以透過外交上制裁、經濟制裁等手段給中共很多壓力。」 陳方隅進一步強調,台灣尤其需要注意各國的印太戰略。「身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必須要有一套戰略觀,宏觀的角度去告訴大家說,我們台灣要怎麼樣跟世界接軌。」 挑戰2:國防創新戰略方案 圖4,在兩岸軍力懸殊的不對稱戰爭中,領導人需在軍事上有知識見識才會推動國防創新。圖/獨立特派員 在俄烏戰爭中,造價才幾百美元的無人機可以摧毀價值幾百萬美元的軍事設備,屢次在發揮關鍵作用。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指出,國防科技日新月異,戰場上,傳統重裝武器不再一枝獨秀,反倒是「低成本、自主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小東西來主導這個戰爭」。 在兩岸軍力懸殊的不對稱戰爭中,領導人需要在軍事上有知識與見識才會推動國防創新。但是創新其實更需要膽識,「人們不喜歡做改變,職業軍人也不例外,」因此改革勢必面臨阻力,「這不是你願不願做、知不知道要做的問題,是有沒有決心毅力,這是膽識」。 國防視察是三軍統帥的例行事務,免不了與職業軍人互動。李喜明指出,領導人的言行需謹慎再三,例如「預防戰爭」、「以謀略代替作戰」等話對一般民眾合適,但對職業軍人不一定合適,「如果你認為只要謀略就可以獲得和平,你根本不需要軍隊,這會讓軍隊失去價值感。一個自我沒有價值與榮譽的一個軍隊保護不了人民。」 那麼犧牲生命保家衛國的軍人願意跟隨什麼樣的三軍統帥呢? 「忠誠」,李喜明表示,華人文化只強調「下對上要忠誠」,但其實也包括「上對下」。他舉例,說軍隊發生重大事件時,領袖若試圖切割說:這不是我的事!這是國軍內部的問題!「這樣的態度會失去軍心的,因為軍人會覺得在緊要關頭的時候國家會拋棄我。」 上上策是避免戰爭 無論是外交還是國防戰略,都是為了一終極目標:嚇阻敵人,避免戰爭。 「當我們是承平時期的時候,你不能夠就是因此而躺平,什麼事都不做。你必須先想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陳方隅一再強調有能力與意願未雨綢繆則是避免戰爭的必要步驟。 「我們需要一個領導人能夠預防戰爭發生,嚇阻戰爭發生,讓敵人不會去動這個念頭來侵犯我們,」李喜明說。 (※邱惠恩 鄭仲宏 羅盛達 賴振元 /採訪報導) 邱惠恩/編輯
#兩岸
#軍事
#兩岸政經
#國防
#總統
邱惠恩

2023年12月26日

632
台灣車價高,真的只因「萬萬稅」嗎?
在台灣買車,不管是要買進口或是國產車都會發現車價偏高。在國外賣一百萬的進口車,台灣可能就要賣到兩百萬,同樣的車型在台灣的售價,跟國外差到一倍之多,究竟原因何在?也有駕駛人認為,既然台灣車價高,就買二手車來降低購車成本,不過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不踩雷? 買車好貴!汽車賦稅比重最大的竟不是關稅? 現代社會的生活型態中,汽機車是許多人的日常通勤工具,雖是成熟的市場,但與他國相較的高車價,總是引人熱議。車價稅制中關稅、貨物稅、營業稅,三者是經由累乘法計算,如何降低汽車成本,經常是討論的焦點。 一台2000c.c.以下的國產車,有貨物稅及營業稅,要被課31%的稅;進口車還有關稅,要被課54%的稅;車價超過300萬,再加收10%奢侈稅。(圖/獨立特派員) 為了符合WTO規定,政府逐漸調降汽車關稅到現在的17.5%,關稅在總賦稅收入的占比持續下降,汽車稅賦中比重最大的,其實是不分進口或國產車,都必須要課徵的貨物稅。 負責貨物稅的財政部賦稅署表示,車輛類貨物稅稅收是我國貨物稅主要稅收來源。近三年車輛貨物稅占整體稅收分別為7.1%、6.3%及4.7%。(圖/獨立特派員) 市占率將被超越!國產車價格為何壓不低? 受政策扶植、保護六十年的國產車,曾經是台灣車市的主流。國產車市占率從八成以上降到五成,而今年即將要被進口車超越,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價差,為什麼越來越小? 汽車線上總編輯羅焜平說:「國產車越來越貴,價格一直在高,當然配備也比以前好很多,以前買的車子連氣囊、ABS(防鎖死煞車系統)都沒有,現在配備越來越多,成本疊高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台灣車市的規模,更是國產車成本無法降低的重要因素。國產車的製造、生產、研發雖然皆於境內完成,但國產車的靈魂如引擎、變速箱,大多仰賴國外製造研發,一樣會被課徵進口關稅。前車廠營業部長陳俊亮表示,這些沒有辦法國產化,那是數量、技術或是材料的問題。 汽車工業向來是工業的火車頭,而本地生產的汽車副廠零件,是台灣的隱形冠軍之一。汽車線上總編輯羅焜平說:「台灣雖然沒有辦法建立一個很強大的汽車工業品牌,但其實我們的工業很強,台灣做的零組件,賣給全世界的汽車零部件市場。」\ 台灣新車平均售價全球第六!影響車價的主因不是關稅? 一份2021年的網友調查顯示,台灣新車平均售價高居全球第六名,但我們的薪資水平卻與前五大國家有著極大的差距。 全世界車價前五高的那些國家,也就是挪威、瑞士、丹麥、以色列、德國,這些國家汽車的關稅稅率其實都比台灣低。(圖/獨立特派員) 深入比較各國關稅稅率,發現關稅並非影響車價的主因,財政部關務署稅則法制組簡任稽核李成致說:「還有一些國家也是汽車的生產大國,但是比較沒有自己著名的品牌,比方像墨西哥、印度、泰國……等,這些國家關稅稅率是35%-125%,台灣目前的汽車關稅稅率是17.5%。」 相較於主要汽車製造國家,台灣汽車關稅並不算高,為何車價還是這麼貴?前車廠營業部長陳俊亮說:「其實車輛或是任何商品的價格,不能單獨只看它的最終售價,還有人均GDP購買力。」 美國人均GDP幾乎是台灣兩倍,休旅車售價則為96萬左右,換句話說,購買力高的國家例如美國,車子是生活必需品,車價反而比人均低購買力差的國家低。(圖/獨立特派員) 買車學問大!二手車怎麼挑? 有些人買車不只為代步,更是夢想的實踐。價格太高就只能從二手車下手,可以降低購車成本。不過汽車網站編輯Wayne也提醒要記得預留整備費用。 除了維修,最擔心的就是資訊不透明。有23年的銷售經驗的車商蔡豐儩不諱言,二手車市不乏黑心業者,里程數遭賣家竄改也是常見的事。對於如何挑到好的二手車,他也有一套方法。 第一聽聲音,從排檔頭、方向盤、車子關門的聲音,都可以感覺出來;第二看螺絲周邊烤漆,可以初步判斷是不是事故車;第三比對車燈年份;第四目視車身稜線,找到角度就可以分辨出因事故換過的車門及車身有所落差;再來檢視分向盤、辨別按鍵觸感、坐椅子感受凹陷程度;最後則是委託機構鑑定。 消費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選擇國產車或是進口車,新車或二手車,皆應回歸自由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打造對民眾最有利的購車環境。 (※鄭淑文 劉建邦/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消費者權益
#消費者
#進口
#消費市場
#國產車
黃心亮

2023年12月19日

245
移工團體上街頭,訴求廢除私人仲介
移工大遊行在12月10日登場,希望在大選前,各黨的總統、副總統候及立委候選人們,能夠重視他們訴求–廢除私人仲介,由政府承擔聘僱責任。廢除移工仲介制度,在2019年移工大遊行中首次成為主要訴求。為什麼時隔4年又再度被提及?移工仲介制度到底有哪些問題? 買工費成潛規則?力求廢除移工仲介制 2019年台灣第九屆的移工大遊行,首次以廢除移工仲介制度為訴求走上街頭,時隔四年,2023年再次成為移工大遊行的主軸。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惟棟表示,今年又再特別把廢除仲介制度再拿出來,是因為它不只沒有進步,甚至還惡化了。(圖/獨立特派員) 2016年《就業服務法》修訂,取消移工每三年必須出國一日,移工可以在台灣直接續約,不需要透過仲介出國再回,此後,移工就業圈裡就出現了「買工費」這個名詞。若移工想在台灣續約,必須給一筆錢,仲介才願意幫忙介紹工作。移工圈裡的買工費除了案例多,收費狀況也越來複雜,到後來甚至拆分成辦件費、介紹費、人頭費。 在這樣的買工費亂象中,也助長了詐騙的存在。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惟棟說:「有好幾個移工其實是付了三萬五,結果根本沒有工作,他們不是笨,是被逼到走投無路了,非得付一筆錢,賭賭看有沒有這個工作。」 在移工團體的眼中,移工仲介制度已經形成就業壟斷,即使主管機關不斷宣示「買工費」是違法收費,然而在就業壟斷的狀況下,早已成為移工找工作必須接受的潛規則。 直聘中心效能不彰?問題出在哪? 為了避免追緝,失聯移工想盡辦法逃離,國內移工失聯人數在2023年急速增加,而對移工失聯議題,移工團體直指,仲介制度所衍生的仲介費及就業壟斷是重要原因。 勞動部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國內失聯移工在10月突破8.5萬人,其中又以越南籍移工失聯率最高。(圖/獨立特派員) 遊行前,移工團體也在直接聘僱服務中心舉行記者會,質疑中心功能不彰。桃園市家庭看護工工會祕書長黃姿華表示,直聘中心成立到現在已經屆滿15年了,可是它服務移工跟雇主直聘的比例,卻長期不到2%,從國外直接引進的人數更趨近於零。 反覆觀看直聘中心網站、檢視申請流程,除了文件的填寫及檢附項目,可能需要花時間理解並尋找諮詢協助之外,聘僱對象在哪裡,是最大的疑問。當移工與雇主解約,在等待轉換期間,必須進入轉換系統登記,然而透過系統,雇主端卻不見得能直接聯繫上這些等待轉換的移工,就算聯繫上了,也還是需要中介翻譯的機制。 面對外界質疑,直聘中心提出服務數據辯護,跨國勞動力事務中心副主任周麗貞表示,服務的雇主數其實都有持續增加,從107年的5000多人成長到今年10月已經突破7000人。 在中心臨櫃現場,雇主帶著移工一起辦理續聘手續的情況相當常見。對於初次聘僱或是非續聘的雇主,直聘中心也提供媒合機會。(圖/獨立特派員) 周麗貞表示,中心也提供會議室,讓沒有仲介協助服務的移工或雇主進行見面會。會議室裡,有翻譯協助雇主與移工面談,這樣的見面會,一週至少舉辦兩次,雇主只要上直聘中心登錄就能參加,不過參加的移工卻限定必須是沒有仲介的移工。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工會祕書長黃姿華說:「移工要成為沒有仲介的移工,首先得要跟仲介解約,第二要拿回文件,這兩件事情,都需要政府的介入協助。」 全球缺工潮!台灣如何增加對移工的吸引力? 隨著世代交替,新世代的移工具有更高的自主性,高喊廢除仲介的訴求,對於仲介制度,移工內部除了因為世代交替萌發抵抗意志之外,台灣引進移工超過30年的時間累積,小型移工社群的形成,也提高移工圈反對仲介制度的勇氣,而這也將考驗,台灣在全球缺工浪潮下對移工的吸引力。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說:「仲介費的負擔對於移工來說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根本解決仲介對於工人的剝削,其實他們會選擇去日本跟韓國。」 移工大遊行結束後,勞動部回應,認為現行引進移工管道相當多元,雇主可以依照自身需求選擇,同時引進方式還是需要回歸市場機制。而勞動部也證實,目前正在研擬重啟曾經試辦過的外展看護計畫(鐘點移工),同時承辦單位、適用服務對象,都將朝擴大範圍來擬訂。 跨過四年時空,台灣移工大遊行第二次提出廢除仲介的訴求,期待政府能出面承擔聘僱的責任,跨海工作的移工們,還在等待告別仲介的那一天。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外勞
#移工
#勞工紛爭
#外籍移工
#外籍看護制度
黃心亮

202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