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 與大台北首家東南亞主題書店道別,回望十年燦爛時光!

    獨立書店–燦爛時光除了大量提供東南亞文字的書籍之外,還開辦東南亞語言課程,以及各種與東南亞文化相關的講座。是大台北地區第一家以東南亞為主題的獨立書店,更是台灣民眾與東南亞移民、移工之間交流對話的平台。不過書店營運即將屆滿十年,卻打算熄燈歇業。

    黃心亮
  • 多元托育新選擇,為育兒環境注入更多可能!

    育兒過程中,除了常規的保母或托兒所外,還有臨時性以及晚間的托育需求。近年來,台灣許多縣市都開始提供定點臨托服務,其中台北市在2024年達到「一區一臨托」的目標,是全台最多定點臨托據點的縣市。一起走訪台北市正積極發展的臨托據點,以及試辦中的夜托中心,了解這些另類托育。

    黃心亮
  • 震後花蓮觀光仍未復甦 業者探索新方向【獨立特派員】

    花蓮長期以來大小地震不斷,但唯獨0403地震是重創花蓮觀光業最深的一次。2024年花蓮觀光人次降幅達54.29%,近十年之最。究其原因,除了地震芮氏規模達7.2,嚇跑觀光客外,世界級旅遊亮點: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受到衝擊,需要好幾年恢復。這讓倚重自然資源的花蓮觀光業驟失吸睛優勢。許多外國團客,例如郵輪直接取消花蓮港停靠點。迫使花蓮觀光業者重新思考,花蓮還有哪些在地風土人情可體驗。

    黃心亮
  • 0403震後善款如何用? 重建之路挑戰重重

    2024年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光是花蓮倒塌拆除的房屋就有16件。花蓮縣府善款至今收到7.9億元,對比2018年的0206地震27.4億元,兩者差距三倍。凸顯民眾對地方政府善款運用的不信任。強震週年,獨立特派員走訪花蓮受災戶發現,善款不僅不夠用,補貼標準也不盡合理,導致重建家園之路雪上加霜。在在讓人感覺政府形同處理地震災害的生手。

    黃心亮
  • 護理人員離職潮 ,迎來什麼樣的醫療現場?

    台灣在今年2月份,超額死亡率竟然高達29%,創疫情後新高。台大公衛學院就發現,人口老化、慢性病、癌症人數增加,還有近期急診壅塞,都是造成超額死亡的原因。護理人員持續離職、急診一床難求,連CPR也只能在地上進行。這樣的醫療現場,不只醫護人員壓力大,患者的照護品質也堪慮。

    黃心亮
  • 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如何影響產業與國安?

    今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偕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加碼投資,再蓋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和1個研發中心。有專家認為,這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拓展市場的好機會;但也有人擔心,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晶圓技術和護國神山的矽盾效應,會不會受到衝擊?

    黃心亮
  • 陸客來台卡在哪?對台灣觀光發展有何影響?

    陸客來台旅遊已經中斷超過5年,去年12月雙城論壇一度燃起重新開放的契機,但卡在兩岸觀光小兩會無法談判協商,一直沒有進度。最近賴清德總統國安高層會議後談話,又引起部分旅遊業者大嘆,開放陸客團恐怕更遙遙無期。陸客對旅遊業者的收入影響有多少?如何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

    黃心亮
  • 墾丁遊客量驟減,觀光發展如何尋找新契機?

    這幾年墾丁旅遊人數大幅下降,儘管原因包含疫情衝擊、陸客團止步等等,但學者不諱言,墾丁觀光發展確實面臨瓶頸。今年的228連假,屏東縣政府主辦了一場大型音樂活動台灣祭的行前派對、恆春半島也舉辦一場超級馬拉松多日賽。到底這些活動能幫墾丁留下多少遊客?下一步又有哪些挑戰?

    黃心亮
  •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修法,如何助重傷者重建生活?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在2023年大修法,大幅提高對重傷犯罪被害人的照顧保護,除了原有的補償金,對於被害人後續的醫療、生活也以個案管理的方式量身提供協助。獨立特派員透過三位過失傷害案件的重傷被害者,一起關心修法後,新法案如何幫助他們重建生活。

    黃心亮
  • 與教師同工不同酬,幼兒園教保員爭權益!【獨立特派員】

    幼兒園裡的教保員,跟老師做的事都一樣,但福利待遇卻大不同。同工不同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幼教現場有很多的教保員也有取得教師證,但少子化之下,公幼正式教師缺額越來越少;私幼的教保員還要承受來自家長和園方的壓力,處境更為艱難。如何避免嚴重的差別待遇、留住幼教人員?

    黃心亮
  • AI虛擬角色跨足多元領域,重塑職場與日常生活【獨立特派員】

    藉助建模與動畫技術,以及會深度學習的大語言模型等科技,現在很多領域都會創造AI角色。醫療界已經有AI衛教師,可以用族語來跟原住民溝通;媒體界也將有AI手語新聞主播報氣象,甚至在重大災難時,即時用手語傳達逃生訊息。這些AI角色是怎麼生成,又是如何和人類協作、執行任務?

    黃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