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是受助者,新巨輪協會如何絕處逢生?

分享文章

新巨輪協會凝聚許多無家輪椅身障者,打造共生家園,除了原本就有的街賣,也加入行動餐車和無障礙廚房。協會還結合數位科技平台的傳播力量,讓身障者的工作方式更加彈性多元,也讓社會看見他們不斷尋求進化、生存,絕處逢生的勇氣。

跳脫一般街賣 身障者的行動餐車

本身就是輪椅身障者,新巨輪協會的創辦人陳安宗,是一手帶領協會成長的靈魂人物,不只牢牢凝聚了一群輪椅身障朋友們的心,就連上早市為行動餐車採買,他也自己來。

「很有心吶!坐輪椅還來買菜,很認真。」菜攤老闆娘陳淑華說道。陳安宗則希望能多跟老闆搏感情,讓他們知道,協會隨時在關心所使用的菜有沒有受傷、保存期限有沒有比別人來得長。

在後疫情時代,大環境更加挑戰,進貨物價成本上漲、民眾減少消費,更影響了弱勢團體自立生存的機會,除了原有的街賣、販售日用品,協會也不斷尋求新的經營模式,打造多元並存、非典型的友善就業場域。

早市採買完沒多久,提供美味午、晚餐的行動餐車就要準備出發。無障礙行動餐車每週都有預定行程,在大賣場前的廣場、校園、或是產業園區開賣,已經養成了一群常客,客人熱情捧場,師傅們更是忙得好有成就感。

行動餐車最高紀錄一天可以賣出196份,對比過去20多年的街賣經驗,餐車師傅李龍鈞心情五味雜陳,「街賣出去要問客人,就是要跟客人客氣一下。做這個也不用去問人家,只要你餐做好,人家自動來買,這樣就好。」

新巨輪協會創辦人陳安宗則說,街賣者如果有機會轉型,往餐飲這方面發展,用雙手料理出美味的餐點,遞送到消費者的面前,他認為,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不會再認為障礙者永遠就是一個受助者。

無障礙行動餐車頗受歡迎。(圖/獨立特派員)

從自卑到自信 在共生家園重生的身障者們

不停地多元進化,讓工作方式更加彈性友善。從原本的街賣,到加入行動餐車,最近更全新打造無障礙廚房,以類似雲端廚房的概念,製作各式各樣的便當,在線上、線下開賣,與時俱進,也降低營運成本。

走進寬敞的無障礙廚房,清洗蔬果的流理台、炒菜的瓦斯爐,一整排的高度都已經特別降低,餐廚器具都以身障者的輪椅高度視角為考量,或利用卡榫調整高度,方便身障者清洗、切菜、炒菜、包裝,完成一個個熱騰騰的美味便當。

無障礙廚房廚師鄧幼鵬是小兒麻痺患者,年過花甲,家人不在身邊,過去常常無業流浪。鄧幼鵬坦言,自己年輕時是學金工的,曾自己創業,也賣過樂透、賣過衣服、賣過蔥油餅……,幾乎什麼都做過,卻一事無成,來到這邊才把心安下來,專心學做菜。

鄧幼鵬現在就住在這邊,不僅生活起居無恙,還能和協會成員一起聊天、看電視,人生繞了大半圈,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安心落腳的家。協會打造了共生家園,也讓不少輪椅族的身障者,有了一分歸屬感。

另一名廚師劉玟玲曾是舞台劇演員,過去常要編劇、寫台詞,粉墨登場,上遍台北大大小小的舞台,而現在,他的舞台就是這間無障礙廚房。劉玟玲說:「朋友知道我在做廚房也是說:『你太厲害了吧!這個這麼難的工作。』我的座右銘是,別人可以,我也可以。」

廚師在特別為身障者設計的無障礙廚房炒菜。(圖/獨立特派員)

因應資訊新時代 巨輪如何結合科技?

面對瞬息萬變的新時代,身障團體也透過網路上各種平台,努力向社會招手。原本在台北市中山地下街,只有5天的「公開!街賣集團的真面目」展覽,也以虛擬實境設計線上展,將展期延長。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讓民眾透過網路親臨現場,更了解身障團體。

要讓資訊跨越時空、更加透明,不只有線上展,還善用社群媒體,讓行動餐車也有自己專屬的頻道或專頁,未來便當盒上還會有QR Code的設計,透過數位網路平台,接軌群眾。

新巨輪協會社工岑家忻解釋,他們認為便當盒不單純只是一個便當盒,也是溝通的載具,所以就跟公益團體三明治工合作,在便當盒上設計QR Code,拿手機一掃,就可以看到立體的AR畫面。在吃便當時,也可以認識一個公益團體。

雖然過去曾因一場無情大火,殘酷摧毀好不容易打造的溫馨家園,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生計。但藉由工作方式的多元蛻變,加上善用數位科技,身障弱勢團體從賣面紙到拿鍋鏟;眼神從自卑到自立,在黑暗的深淵重新找回人生希望。

(※廖怡芬 鄭凱文/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