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體育
主題
邁向決勝點
只要願意,身心障礙依舊可以突破極限,找到人生的出口。新北市身心障礙運動代表隊,不論是桌球、田徑或是游泳,每一次的比賽都是刻苦訓練的成果。這些來自各方的身心障選手們,在賽場奔馳,打破身體與知覺的枷鎖,更屢屢創下紀錄,超越束縛,找到自我價值。
社福弱勢
主題
租金補貼的難題
政府從2007年開始實施租金補貼政策,依地方每個月補貼三千到五千元不等。今年八月起,內政部擴大租金補貼對象,名額從原本的六萬戶倍增到十二萬戶,要讓更多的年輕單身租屋族,可以申請租金補貼。 看似嘉惠民眾的政策,卻對弱勢族群很不公平,最根本的問題,是許多房東不願意暴露租屋事實,房客一提到要申請補助,就可能面臨漲房租、甚至被趕走的命運。 而根據所得及家戶成員分級的可負擔基準,也沒有依法上路,使得月入一兩萬的低收入戶、跟月入三四萬的上班族,都只能申請齊頭式平等的租金補貼。到底這個新政策可能帶來哪些問題?
社福弱勢
主題
看得到的羅馬
 海倫凱勒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台灣也有一位不向命運低頭的多重障礙生劉育伶,他雖然看不到,聽不見也無法說話,卻憑著樂觀不服輸的精神,成為台灣第一位取得大學文憑的盲聾啞學生。 劉育伶這紙畢業證書得來不易,他必須透過手指語,溝通板,盲用電腦及伴讀同學的協助,才能克服一關又一關的學習和心理障礙,曾經他好幾個學科被當,曾經他也差點想放棄,但他卻從來沒有翹過一堂課,以無比的毅力扭轉不完美的命運。
社福弱勢
主題
變身琉璃
是誰說聾啞盲人只能做洗車、按摩、清潔這些簡單的工作?即使現在政府規定,公民營機構為了照顧殘障朋友,必須雇用一定比例的身心障礙人士,這好像成了某種恩賜,但其實,身體某部分的障礙並不會限制一個人的智慧與才藝發展。 有一家琉璃工坊已經開了七年,他們的作品都來自殘障朋友,事實證明,他們的美學和創作一點不輸常人,像這樣一份正常的工作不但重建他們的自信,也解救一整個家庭。他們不募款,也不需要向政府申請補助,自給自足,這就是一種社會企業的典範。
醫療公衛
主題
移動的自由
目前在全台灣,五樓以下沒有電梯的老舊住宅或透天厝全部有110萬戶,其中又以雙北市最多,雖然政府前兩年宣布可以增設電梯,但因為需要住戶同意,最多還得分攤幾十萬元金額,以致於目前只有七個縣市提出申請,通過的案件更是才個位數。 等到住戶年老了、或者行動不方便的時候,該怎麼辦呢?上個星期我們報導,現在已經有部分縣市設立了輔具中心,出借免費的二手輔具,像是爬梯機、移位機等等,這些輔具都是進口的,價格高昂;如果能夠在台灣生產,應該可以降低不少成本。但為什麼國內廠商對這塊市場興趣缺缺呢?獨立特派員帶您實地去了解。
政治經濟
主題
租屋之障
九合一選戰越來越熱鬧,為了爭取選票,候選人勤走基層,而且開出不少社福支票,比如廣建社會住宅。拿台北市來說,候選人就陸續動腦筋,動到空總、松山機場、市立殯儀館甚至政戰學校上,完全沒有客觀評估到底可不可行。 台灣社會住宅需求量最少33萬戶,目前提供不到百分之一,而且以青年為優先對象,因為他們畢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因此老年、身障這些弱勢族群要租屋,相對來說更加困難。政府推出愛心房東平台,提供租屋補助,但實際上只有9%的人願意租給弱勢者。你相信嗎?政府各項補助加起來有五千塊,但有人還是租不到房子,為什麼?來看林阿姨的故事。
土地環境
主題
通用才好住
居住空間新思維 排除障礙  新設計概念 照顧高齡化社會 剛剛看到林君潔的故事,要為林爸爸林媽媽致上敬意,為這個孩子,他們一開始就把家裡改成了無障礙設計,否則大部分的身障者可能終身都被困在屋裡甚至一張床上。其實不只身障者,台灣老人越來越多,老舊的房舍如果沒有電梯、空間狹小,屋子裡可能有更多障礙,老人家一定出入困難,只好成天待坐家裡。隨著進入高齡化社會,居住空間和設施都應該要有新的思維,通用住宅就是從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出發,不論小孩、老人、身障者,都能輕易使用。而這樣的設計概念就藏在你每天生活的細節裡。
教育
主題
逐夢世代 小巨人大夢想
像是拿到一把鑰匙 裝上了翅膀  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門 他找到了自己的未來 台灣最近六、七年來,在談到身心障礙者權益時,出現一個新觀念叫「自立生活」。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什麼障別,只要你願意,可以像一般人自己選擇、自己負責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對超過一百萬的身障人口來說,自立生活是基本人權的尊重與提升。 今天逐夢世代就來介紹這位重要的推手。台灣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有111萬人,其中快20萬是重度障礙,可能一輩子要靠別人照顧,但實際上他們不是這麼想,他們要自立生活!唯一先決條件是要建立個人助理制度。從提倡到入法,台灣自立生活制度這幾年長出了一棵小樹苗,推手就是林君潔。君潔是成骨不全症患者,但他不喜歡人家這麼叫他。 從小別人用腳走路,君潔得坐輪椅,一開始求學時曾被學校拒絕,但他從不自卑。大學畢業了君潔決定離開父母的庇蔭,一個人跑到日本參加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領導人才的培訓,他形容像是拿到一把鑰匙,裝上了翅膀,打開通往世界的門,也找到自己的未來。原本要靠家人照顧,他卻跟父母鬧革命,搬出來自己住,甚至幫助其他身障朋友追求更人性化的獨立生活。 小小的君潔哪來這麼強大的力量?來看他的故事。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