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新青安貸款助年輕人購屋,卻成台灣房市兩面刃【獨立特派員】
婁雅君 袁宏書/ 採訪報導 黃心亮/ 整理報導新青安推行一年來,出現房價飆漲、冒用人頭戶、貸後轉租等亂象,日前財政部也祭出第一波查核。7月下旬又傳出,各家銀行房貸額度達滿水位、祭出限貸令,但買房族可能轉往預售市場。新青安將持續到2026年,成屋和預售屋市場向上比價的結果,對真正的自住者來說,負擔會不會越來越重?新青安貸款帶來反效果?財政部祭出四大措施 去年8月財政部推出新青安貸款,因為還款年限長,最高可以貸到1000萬。雖然是為了協助青年買房,卻在市場低迷之際,成為房市的一股活水,帶動價量齊揚。對30歲的青年來說,想要在新北市中和買一間自己的家,有什麼選擇?海海是新青安購屋者,他買房時,新青安剛推出,因此貸滿40年,貸款額度近八成,幾乎是最好的條件,等到寬限期一過,每月還款金額就會從1.4萬來到2.7萬。 海海說:「這五年內我付的錢,比我過去的租金更便宜。之後對我來說變化太大了,我可能六、七年後就賣掉它了,那四十年跟三十年,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差異。」 根據財政部資料,截至六月底,新青安核貸金額為4849億元,40歲以下佔了將近七成三,房屋總價在1500萬以下的貸款戶占了七成八。只要年滿十八歲皆可申請,沒有年齡上限,看似補助青年的買房政策,卻帶來不少反效果。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說:「定錨到一千萬的時候,有一個程度上面,購屋人他們會盡量想辦法,把貸款的額度借滿,自然而然價格也會被拉抬。」徐佳馨也表示,在單價沒有上限的情況下,預售屋的策略就會選擇蓋坪數相對比較小的房子,造成低總價、高單價的現象。 除此之外,五年寬限期也對投資客有利,徐佳馨說:「買了也不住就去租給人家,所以等於以這種兩頭賺的方式,確實程度上面不甚公平。」 新青安帶動房價上漲 郊區新建案水漲船高 新青安在2023年8月推出,大選期間成為政策利多,為成交量急凍的房市注入一股活水,房價沒等到預期的修正,反而迎來價量噴出。熱到不行的房市,甚至新建案一推出,就出現排隊搶購的現象。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說:「平均地權條例跟房地合一,它會讓物件閉鎖至少五年、市場供給很少,買方跑去先去看預售,覺得建商實在太瘋了,再回頭去看一下成屋,發現成屋更瘋,所以在這種過程裡面,其實買方的挫折感是非常大的。」 新青安不是人人都適合?房價到底要漲到何時?對於有剛性需求並負擔得起的購屋者來說,新青安可以讓資金運用得更靈活,不過1.775的低利率,只到2026年7月底,如果個人條件好,不一定比較划算。房仲業者邱廉証說:「2026年之後,它利率沒有補貼的話,其實就會回歸到原本的利率,大概就是2.275,現在地板利率是2.185,長期持有來看的話,利息是會比較划算的,所以主要是要看你的財務規劃,如果你是要長期持有的話,可能一般利率會比較划算。」另外,能否貸滿40年,以及最高成數,也會依照不同的地段、屋齡,以及貸款者的個人條件而有不同。今年31歲的小康早在2020年,就已經購買預售屋,因為建商延遲交屋,剛好可以使用新青安。沒有房租負擔,27歲以前,每個月可以存下收入的八到九成,加上父母贊助,才有能力付頭期款。面對40年的貸款,雖然是漫漫長路,但是他對於債務有不同的思考。小康說:「看到這幾年通膨的誇張,所以我就覺得,當通膨大於房貸率的話,感覺上債務會越來越小。」不過房仲業者邱廉証也提醒,雖然每個月還款金額較低,但是40年下來,多繳的利息就超過半間房子的價錢。失速的房價,到底要漲到何時?七月下旬多家銀行傳出限貸令,預期對新青安所適用的成屋將產生降溫作用。未來等到經濟放緩,加上房地合一2.0閉鎖的物件釋出後,房市就有機會修正。政府定調新青安立意良善,政策將持續到2026年。雖然各銀行祭出限貸令,但是買屋族可能轉往預售屋市場,可能造成預售屋和成屋不斷地向上比價,對真正的自住者來說,負擔只會越來越重。
專欄
不再只是受助者,新巨輪協會如何絕處逢生?
新巨輪協會凝聚許多無家輪椅身障者,打造共生家園,除了原本就有的街賣,也加入行動餐車和無障礙廚房。協會還結合數位科技平台的傳播力量,讓身障者的工作方式更加彈性多元,也讓社會看見他們不斷尋求進化、生存,絕處逢生的勇氣。 跳脫一般街賣 身障者的行動餐車 本身就是輪椅身障者,新巨輪協會的創辦人陳安宗,是一手帶領協會成長的靈魂人物,不只牢牢凝聚了一群輪椅身障朋友們的心,就連上早市為行動餐車採買,他也自己來。 「很有心吶!坐輪椅還來買菜,很認真。」菜攤老闆娘陳淑華說道。陳安宗則希望能多跟老闆搏感情,讓他們知道,協會隨時在關心所使用的菜有沒有受傷、保存期限有沒有比別人來得長。 在後疫情時代,大環境更加挑戰,進貨物價成本上漲、民眾減少消費,更影響了弱勢團體自立生存的機會,除了原有的街賣、販售日用品,協會也不斷尋求新的經營模式,打造多元並存、非典型的友善就業場域。 早市採買完沒多久,提供美味午、晚餐的行動餐車就要準備出發。無障礙行動餐車每週都有預定行程,在大賣場前的廣場、校園、或是產業園區開賣,已經養成了一群常客,客人熱情捧場,師傅們更是忙得好有成就感。 行動餐車最高紀錄一天可以賣出196份,對比過去20多年的街賣經驗,餐車師傅李龍鈞心情五味雜陳,「街賣出去要問客人,就是要跟客人客氣一下。做這個也不用去問人家,只要你餐做好,人家自動來買,這樣就好。」 新巨輪協會創辦人陳安宗則說,街賣者如果有機會轉型,往餐飲這方面發展,用雙手料理出美味的餐點,遞送到消費者的面前,他認為,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不會再認為障礙者永遠就是一個受助者。 無障礙行動餐車頗受歡迎。(圖/獨立特派員) 從自卑到自信 在共生家園重生的身障者們 不停地多元進化,讓工作方式更加彈性友善。從原本的街賣,到加入行動餐車,最近更全新打造無障礙廚房,以類似雲端廚房的概念,製作各式各樣的便當,在線上、線下開賣,與時俱進,也降低營運成本。 走進寬敞的無障礙廚房,清洗蔬果的流理台、炒菜的瓦斯爐,一整排的高度都已經特別降低,餐廚器具都以身障者的輪椅高度視角為考量,或利用卡榫調整高度,方便身障者清洗、切菜、炒菜、包裝,完成一個個熱騰騰的美味便當。 無障礙廚房廚師鄧幼鵬是小兒麻痺患者,年過花甲,家人不在身邊,過去常常無業流浪。鄧幼鵬坦言,自己年輕時是學金工的,曾自己創業,也賣過樂透、賣過衣服、賣過蔥油餅……,幾乎什麼都做過,卻一事無成,來到這邊才把心安下來,專心學做菜。 鄧幼鵬現在就住在這邊,不僅生活起居無恙,還能和協會成員一起聊天、看電視,人生繞了大半圈,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安心落腳的家。協會打造了共生家園,也讓不少輪椅族的身障者,有了一分歸屬感。 另一名廚師劉玟玲曾是舞台劇演員,過去常要編劇、寫台詞,粉墨登場,上遍台北大大小小的舞台,而現在,他的舞台就是這間無障礙廚房。劉玟玲說:「朋友知道我在做廚房也是說:『你太厲害了吧!這個這麼難的工作。』我的座右銘是,別人可以,我也可以。」 廚師在特別為身障者設計的無障礙廚房炒菜。(圖/獨立特派員) 因應資訊新時代 巨輪如何結合科技? 面對瞬息萬變的新時代,身障團體也透過網路上各種平台,努力向社會招手。原本在台北市中山地下街,只有5天的「公開!街賣集團的真面目」展覽,也以虛擬實境設計線上展,將展期延長。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讓民眾透過網路親臨現場,更了解身障團體。 要讓資訊跨越時空、更加透明,不只有線上展,還善用社群媒體,讓行動餐車也有自己專屬的頻道或專頁,未來便當盒上還會有QR Code的設計,透過數位網路平台,接軌群眾。 新巨輪協會社工岑家忻解釋,他們認為便當盒不單純只是一個便當盒,也是溝通的載具,所以就跟公益團體三明治工合作,在便當盒上設計QR Code,拿手機一掃,就可以看到立體的AR畫面。在吃便當時,也可以認識一個公益團體。 雖然過去曾因一場無情大火,殘酷摧毀好不容易打造的溫馨家園,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生計。但藉由工作方式的多元蛻變,加上善用數位科技,身障弱勢團體從賣面紙到拿鍋鏟;眼神從自卑到自立,在黑暗的深淵重新找回人生希望。 (※廖怡芬 鄭凱文/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