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社福弱勢
主題
科技時代的巨輪
後疫情時代,通貨膨脹加上物價上漲,對許多民眾的生活造成不小挑戰,更嚴重壓縮弱勢團體的機會與空間。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善用科技自立生存,是弱勢團體的最大挑戰。 今天來看凝聚許多無家輪椅身障者,打造共生家園的新巨輪協會。他們從原本的街賣,到打造行動餐車及無障礙廚房,再結合數位科技平台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在線上、線下賣便當;舉辦虛擬實境線上展覽。絞盡腦汁,就是要讓身障者的工作方式更加彈性多元,也讓大家看到他們不斷尋求進化、生存,絕處逢生的勇氣。
政治經濟
主題
社會住宅 包租代管
為了解決居住問題,行政院訂下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其中有12萬戶是政府興建,有8萬戶是利用民間空餘屋,由業者包租或代管,出租給一般戶及弱勢戶,也就是所謂包租代管政策。 推動過程政府祭出房東減稅優惠、全額補助業者的服務費、提供弱勢租金補貼。但政策上路四年來,全台卻只有一萬四千多戶成功媒合的包租代管案例,也發生了部分的糾紛個案,甚至在台北市還有開價四、五萬元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物件引發爭議。究竟什麼是包租代管?目前政策推動遇到哪些瓶頸?又能不能真正幫助到需要租屋的族群?
政治經濟
主題
瑞士弱勢快樂餐旅
很多人將歐洲國家的生活品質,歸因於高所得,不過只有財富是無法創造幸福感的,整體社會的生活品質,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來自各族群如何相互扶持,和諧共生。 我們要帶您到瑞士一家三星級旅館,以實際行動支持就業市場的弱勢族群,發揮所長。旅館雇用了五十名的身心障及精障者,再加上十五位的在校實習生,透過良好管理及相互支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還被稱為全瑞士最快樂的旅館。這也是瑞士絕美的自然景觀之外,另一面的美麗風景。
政治經濟
主題
租屋之障
九合一選戰越來越熱鬧,為了爭取選票,候選人勤走基層,而且開出不少社福支票,比如廣建社會住宅。拿台北市來說,候選人就陸續動腦筋,動到空總、松山機場、市立殯儀館甚至政戰學校上,完全沒有客觀評估到底可不可行。 台灣社會住宅需求量最少33萬戶,目前提供不到百分之一,而且以青年為優先對象,因為他們畢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因此老年、身障這些弱勢族群要租屋,相對來說更加困難。政府推出愛心房東平台,提供租屋補助,但實際上只有9%的人願意租給弱勢者。你相信嗎?政府各項補助加起來有五千塊,但有人還是租不到房子,為什麼?來看林阿姨的故事。
社福弱勢
主題
大眾行有礙 (公路篇)
低底盤公車真的夠用嗎? 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 臺灣的公路系統值得提出來讓我們挑戰! 臺灣最近幾年確實開始注意到行的問題,很多公共場所添加電梯、導盲磚、扶手,但還不夠,就拿低底盤公車來說,讓推嬰兒車的媽媽和老人家方便很多,但全臺灣一共才600部,大部分集中在臺北市,只有幾條路線才有,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獨立特派員也是在一年多前認識這個小女生,婉坪,她罹患罕見疾病,從小就被困在輪椅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去南臺灣的海生館玩,但考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自己開車。面對未來高齡社會,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問題。
社福弱勢
主題
幸福蝸牛居
浮洲合宜住宅有三成的人因為繳不出錢放棄, 當臺灣還在觀望社會住宅,南韓社宅比例早已達到6.3%。 有的還在首爾精華區,南韓政府有甚麼魄力, 讓老人弱勢都有安身的家? 一個月前浮洲合宜住宅才公佈抽籤結果,中籤率僅一成六,被形容是樂透宅,但現在卻有四分之一中籤的人因為繳不起簽約金而放棄;去年台北市推出大龍峒公營住宅也傳出有人因租金過高而不滿。臺灣把社會住宅當口號卻遲遲拿不出成績,為什麼? 鄰近的韓國也和臺灣一樣,二十多年前開始快速都市化,但卻因為採取不同的住宅政策,結果大不同。臺灣強調自由市場,貸款讓大家變屋奴;韓國則大量興建出租住宅,靈活運用都市更新,增加社會住宅數量,短短20年間公共住宅比例達到6.3%,一般人也有機會住進都會菁華區,而且還是最新的綠建築。來看南韓蝸牛的幸福居。
司法人權
主題
都更的難題
老房子比新房貴不合理,天下白吃午餐變成錢 炒高房價的預期都更解決了,一些老問題卻也帶來了新問題。 都更後被視為增值的效益,可能造成弱勢的原住戶不但無法共享, 反而成了必須離開的犧牲者。 上個星期營建署長葉世文在立法院表示,一定會趕在這個會期結束前把修正的都更條例送進大院審查,僵持不下被卡在半路上的文林苑都更案,現在就必須等修完法了才有可能動得了!房價最高的台北市,有四成是30年以上的老房子,全台灣共302萬戶,這些沒有電梯、欠缺消防設備、巷道狹窄,甚至存在海砂屋、輻射鋼筋屋的問題,對居住安全都是很大的隱憂,所以都更有其必要性。 對一些亟待改建的老舊社區,都更可能帶來一線希望,但都更後,現有的住戶卻未必能都留下來,都更像是一場現實的金錢遊戲。獨立特派員的觀察報導。
社福弱勢
主題
何處是我家
台北房價貴。 弱勢者期待社會住宅,總統支持。 但是一樣是民選的市長們卻不見得想法一樣。 民眾的前途在哪裡?官員拿不出多贏之道嗎? 台北的房子貴得有多離譜,以台北市來說,平均每坪47萬的高房價,讓許多人望屋興嘆;而升格後的新北市,也在今年以每坪28萬,創下歷史新高。為了讓大台北地區的弱勢族群­能夠有房子住,去年在五都選舉時,政府提出要為弱勢族群興建社會住宅,在台北市和新北市規劃了五處社會住宅的地點,不過,選舉過後,當選的郝龍斌一再強調「只要居民反對就­不蓋」,而新北市的朱立倫也表示,內政部規劃的那幾個地點只是「暫訂」。究竟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出了什麼問題?會不會成為一張空頭支票?弱勢族群對社會住宅真正的期待又是­什麼呢?記者張筱瑩 周明文的報導。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