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祿島的故事:越南跨國婚姻與新二代縮影【獨立特派員】
蘇玲瑤 黃素娥 羅盛達 范瑞薔薇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越南西南部有座「台灣島」,島上有不少女性為了改善生活,選擇嫁到台灣,這座島因此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台灣島」。只不過,部分新住民因為婚姻問題或經濟因素,將小孩送回當地給外公外婆撫養,形成跨國隔代教養的現象,也衍生出部分孩子因為沒有戶籍,無法正規上學的問題。湄公河上的台灣島新祿島和台灣的淵源
湄公河,中南半島生命之水,入海前在越南國境之南沖積成三角洲。芹苴是位在三角洲中央的直轄市,從岸邊碼頭搭上渡輪,不到十分鐘,就會來到這座大約32平方公里的小島,當地人稱它為「新祿島」,但過去二十年來,它還有個別稱叫做「台灣島」。
這個暑假,島上有個特殊的課程。十幾個孩子,聚在鐵皮搭建的教室裡,跟著從台灣來的大學生學中文。剛滿14歲的小嬋,在這群孩子中顯得格外文靜,原本在越南、該上國中七年級的她,一歲多被送回島上,由外公外婆扶養。
島上像小嬋一樣的個案並不少見。愛唱歌、不愛說話的阿方,是比較幸運的一位。和小嬋有著類似的背景,但他因為被舅舅收養,得以入籍越南、順利在當地唸到高中。
新祿島上的故事跨國婚姻現象的縮影與難題
新祿島過去半世紀的變化,可以說是整個越南西南部的縮影。段文努是島上的作家,也曾經是當地的副鄉長,據他所說,這裡當時有將近50座以上的糖廠,所以才取名為「甜蜜島」。
但越南在1986年開始的革新政策、糖業的沒落,讓島上的居民嫁到台灣或是到台工作,也從「甜蜜島」變成了「台灣島」。段文努說:「女性遠嫁海外,尤其是台灣的非常多,因為(糖業)沒落還有破產,所以經濟來源就沒有了,所以這些遠嫁海外的女性是為了解決困境,是家裡的救星。」
新祿島居民暨華語班教師范氏竹梅也說:「以我們這個社區為例,每隔3戶就會有1到2戶家裡有女兒嫁到台灣,部分家庭的女兒全嫁到台灣,據我所知人數高達數百人。」但這些孩子,部分卻因為父母婚姻出狀況或是經濟因素,被送回越南。
芹苴市政府曾經在2018年進行了一項人口普查,當地因為跨國婚姻,像小嬋一樣、被送回來撫養的無戶籍小孩,就多達1100人,而這其中,新祿島上就有30位。這些在越南長大、不會說中文的台灣之子,長大之後,大部分的他們都希望回到台灣就學或工作,語言障礙就成了一大問題。
疫情前,曾在當地進行田野調查的政大研究團隊看到了這個問題,今年起在島上連續開設了幾期免費華語教室,試圖給這些跨國隔代教養下的新二代,一個重新銜接台灣的契機。
而華語班也吸引了當地人的注意。17歲的陳凱燈,兩個姑姑都嫁到台灣,即將高中畢業的他,未來想到台灣留學,所以也跑來學中文。政大民族系副教授高雅寧高雅寧說:「有一部分的學員,他們有姑姑或阿姨已經嫁到台灣,然後也算穩定下來了,希望他們家鄉的小朋友能夠去台灣讀書。」婚姻移民 是幸福還是無奈?新祿島上有著想到台灣念書的孩子,而同樣在湄公河上,50多公里外的另一塊沙洲,則是有位思念兒女的母親。42歲的阿銀,每天都會騎著自行車,到小島對岸工作。21歲那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嫁到了和南越一樣炙熱的高雄,只是沒想到,生下一對兒女後,罹患了產後憂鬱症,精神狀況開始不穩定,幾年後被夫家以一張機票送回越南。
婚姻移民或許為當地人帶來幸福,但更多時候卻可能是無奈。根據越南官方統計,除了疫情期間,每年大約有兩萬上下的越南人,因跨國婚姻、移民海外,多數來自越南南部,光是2023年,就有24,587人,其中有5435人婚嫁到台灣、4923人到韓國,而且婚嫁到韓國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跨國的人口流動,婚姻只是其中一種形式,但這條路卻充滿著不確定性,讓這些女性的命運以及下一代的未來,就像蔓延在河畔的布袋蓮,漂泊不定、千絲萬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