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攝影:羅盛達
走味的BOT
從客觀的現實來看,以國內運動賽事的入場人數計算,這麼大的球場肯定無法單獨營運,而建商願意投資的誘因就是用商場養球場,但現在卻變成了大巨蛋安全疑慮的主要癥結。這項開發案也眼看就要變成台灣BOT另一個失敗的案例。
BOT這種開發模式在國外行之有年,當一個政府沒錢又不能停止建設,就只好跟有錢的生意人合作,但生意人將本求利一定要有賺頭,除了政府給予減稅等等優惠條件,准許開發周邊土地、像是蓋商場也是常見的手法。
國內目前為人熟知的案例包括大巨蛋、桃園航空城、還有高鐵站區、以及台北市的兩個國道客運轉運站。而這些由北到南、從中央到地方、無分藍綠執政主導的BOT,都經常被批評為圖利業者,讓財團把政府當提款機。在許多國家創造了讓政府業者和民眾三贏的BOT,來到台灣卻走了調。
第398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高鐵怎麼救
高鐵從2007年通車以來一路爆出財務危機,三月份特別股訴訟即將宣判,如果還不出八大股東投資的五百多億就得面臨破產,政府想強勢接管,這究竟是怎樣的爛帳?已經營運八年的高鐵,目前每天平均十三萬兩千人次,遠遠不及當初高鐵公司自己預估的24萬,真的是因為經濟發展停滯?是連外公共運輸沒規畫好?還是票價太貴?
但除了運量,高鐵站體的開發也是重要收入,高鐵擁有開發權的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五個車站,為什八年來不見具體成效?為什麼好不容易啟動的竹北站影城開發案臨陣喊卡?既然財務已經破洞連連,那麼預定在今年七月完工的南港、苗栗、彰化、雲林四個新站,加入營運後可以大大加分嗎?尤其彰化雲林是農業縣,在地人口不多,鐵路支線也沒上路,商務觀光客哪裡來?過去因為高鐵搶生意國內航線停了,台鐵也區間化,現在高鐵進一步台鐵化,這樣混亂的交通政策究竟好了誰?歷經藍綠兩黨執政,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提出的財改案被藍綠立委聯手封殺,被政治化的高鐵怎麼救?
第3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