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首頁
主題分類
民生
民生
121
公共安全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5-04-23
行人優先 行不行
您知道全台第一個行人優先區在哪裡嗎?它就位在台北市信義區。在這段短短六十公尺的區域,路口地上有減速丘;車輛進入這裡,時速必須降到20公里以下,而且禁鳴喇叭;行人有優先路權,可以全寬通行,完全翻轉了行人得靠邊走的既有規定。
行人友善區和優先區,在台灣仍是個相當陌生的概念,也不多見。相較於國外,在一些人車共享的街道、住宅區和風景區,卻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設置。從路口設計到鋪面,清楚地提醒用路人,這是一個需要減速慢行的地方。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文字
婁雅君
攝影
袁宏書
80
公共安全
文字:廖怡芬
攝影:賴振元
2025-01-08
天橋留或拆
你居住的城市還有人行天橋嗎?最近幾年,各地方政府紛紛拆除人行天橋,有的是因為利用率太低、天橋老舊;也有的是因為要推行人本交通,所以拆除車本時代下的天橋,不過也引來居民不同的意見。
去年底台北市政府拆除和平新生天橋,就引發在地居民強烈不滿,成立團體出面搶救;也質疑天橋拆除之後,交通沒有完整配套措施,反而人車混流,造成了路口的混亂。台北市政府在未來三年,可能還要再拆掉九座天橋,到底天橋的意義隨著時代有哪些轉變?人本交通究竟如何才是以人為本?
第885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賴振元
82
公共安全
文字:婁雅君
攝影:張智龍
2024-11-06
康芮的試卷
康芮颱風10月31日下午1點40分左右,以強颱的姿態從台東縣成功鎮登陸,又在同一天晚上6點40分從雲林麥寮出海。短短5個小時快閃台灣,卻帶來超過上萬件災情,農業損失更超過12億。
在各種災情中,都會民眾最有感的,應該是強風肆虐之下,路樹及鐵皮造成的損害及不便。不只這次的康芮,10月初的山陀兒颱風,也帶來嚴重的路樹倒塌及鐵皮災害,這兩項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也是颱風留給台灣的生活安全考驗。
第87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85
公共安全
2024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系列報導:大巨蛋開唱,準備好了嗎?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10-23
大巨蛋開唱(上)場館,安全嗎?
今年國慶晚會,歌手江蕙在大巨蛋開唱,很多民眾深受感動,這是台北大巨蛋的第一場非賽事活動,之後還會辦更多演唱會。
但大巨蛋園區在台北東區的繁華都心,附近被商辦大樓包圍,更是全球獨有的下沉式建築,草皮層位於地下10.5公尺深,興建過程引發許多公共安全疑慮,至今都還沒完全釋疑。原本辦比賽時,頂多4萬民眾入場,未來開演唱會,將增加到5萬5千人,場館的安全禁得起考驗嗎?
第874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77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大巨蛋開唱,準備好了嗎?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10-23
大巨蛋開唱(中)管理,安心嗎?
大巨蛋即將開唱,周杰倫、張惠妹演唱會售票都被秒殺,但到時候5萬5千名觀眾入場,如果遇上意外該如何安全疏散避難,外界也非常關心。
採訪團隊觀察了近期的兩場大型活動,中職周思齊引退賽,湧入了4萬人;國慶晚會也聚集2萬人,大巨蛋草皮層首度搭上大型舞台舉辦非賽事活動。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一起來觀察這兩場活動,顯示出大巨蛋管理上有哪些缺失,還有專家們建議該如何改善。
第874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56
公共安全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3-09-27
大直工安事件之後
基泰建設在台北大直街的新建案「基泰大直」,因為地下室開挖不慎,造成底層支撐的連續壁折斷破裂,民宅傾斜塌陷。雖然無人傷亡,但坍塌的民宅和工地周圍,已成斷垣殘壁,災情彷彿強震過後。
就在各界推測這起事件發生原因的同時,監測報告數字曝光,顯示「部分監測儀器已超出警戒值」,但基泰卻沒有做任何積極處置,照常大規模開挖,才釀成這起重大工安事故。
到底基泰建設施工過程,忽略了那些關鍵環節,才造成今天的後果?而工安事件頻傳的台灣,可以怎麼做,讓民眾減少暴露在風險之中呢?
第820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44
醫療公衛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1-09-29
防疫開課中
歷經史上最長暑假,學生們九月終於開學,不過面對變化中的疫情,家長、學校開學以來恐怕都不敢鬆懈。
先是開學第一週,新北市就爆發幼兒園Delta病毒群聚事件,接著台北市又有國中生確診,全校臨時預防性停課,所幸這兩起風波都順利落幕。
對隨時變化莫測的疫情,線上上課已經成為隨時得上陣的常態措施,校方也因此得備妥各種劇本,因應變化中的學習環境。
第71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45
醫療公衛
攝影:周明文
2021-05-26
抗疫戰爭下半場
現在全台灣都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雙北成了重災區,尤其近日除了每日本土確診案例激增,還有校正回歸的個案數也引發不少爭議。
而這波疫情的相關配套不足,也造成民眾恐慌以及防疫缺口,例如雙北地區的採檢站不夠,讓已經出現疑似症狀的民眾每天跑來跑去,造成很多感染風險。另外輕症確診者到底要在家等或是到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一度也造成民眾的疑慮。
目前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加上醫療院所的群聚感染,可以說是目前防疫最大危機。台灣防疫進入下半場,我們能不能守住這段關鍵期,安然度過, 現在的每一步作戰計畫都至為關鍵。
第70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周明文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