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SystemAdmin | 2009-11-06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小林重建觀察
觀落陰、進住組合屋、重建公廨、太祖夜祭,摘要式回顧十月份小林村民的重建進度。
公廣集團關注八八水災的災區重建工作,包括原住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公視新聞部,以及peopo公民新聞平台,對於南投神木村、台東嘉蘭村,高雄縣的小林村等重災區,將進行長期、持續性的報導 從這個星期開始,獨立特派員每個月都會開闢時段,和大家一起來觀察災區的最新狀況。
這個禮拜首先要來關心甲仙鄉的小林村,小林村民在上個週末,才舉辦了當地最重要的西拉雅族傳統慶典─太祖夜祭,在這之前,他們重建了傳統的信仰中心─公廨,也有部分村民,從龍鳳寺搬進了位在杉林鄉月眉農場的組合屋社區。
第1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85 -
SystemAdmin | 2009-11-06社福弱勢攝影:鄭仲宏
當我們老在一起 (上)
人口老年化,針對這樣的趨勢,挪威已經發展出一套減輕大家負擔的辦法。隨著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逐漸進入老年,包括挪威、台灣、芬蘭、日本這些國家,都會在未來數十年內,變成每四到五位國民之中就有一位老人的國家,到時候,要有多少照顧服務人員才足夠呢?
而且這樣的處境,會不會造成一些年輕人和中年人,沒有辦法在辦公室裡安心的工作呢?針對這樣的社會趨勢,挪威已經發展出一套可以減輕大家負擔的辦法,讓有長輩的家庭,也能過得更有生活品質。獨立特派員,記者周傳久、鄭仲宏繼續帶您到挪威一探究竟。
第122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202 -
SystemAdmin | 2009-11-06教育文字:婁雅君
穿越西仔反
台北縣淡水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物產 ,從清法戰爭、重建街和魚丸認識淡水。
台北縣的淡水是一個以觀光聞名的小港口。這裡不但有淡水河、觀音山,也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物產。在清朝統治時期,淡水叫做滬尾,是一個重要的漁港和通商口岸。當地人有句諺語說:六月鯊,狗不拖,用來形容當地漁獲過剩的情況。
現在我們所吃的淡水魚丸,就是從當年開始流傳的古早味。不過滬尾港的商業和軍事價值,也一直受到當年各個海權強國的覬覦。在125年前,在這裡發生了清法戰爭,淡水人和當年的統治者,清國軍隊,合力打贏了其中的滬尾戰役。直到今天,淡水人還用戲劇來紀念這段歷史。一起來看淡水在地劇團金枝演社,如何重現這段西仔反的傳說。
第1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40 -
-
SystemAdmin | 2009-10-29社福弱勢攝影:鄭仲宏
真老吾老
老人只是資源消耗者?在挪威,他們也是卓越的服務者和貢獻者。
台灣是世界人口老化最快國家之一,需要更多照顧服務人力,過去的政策總是會在無意間,把老人界定為消耗資源的群體。其實老人不是病人,也不都是失能者,我們除了一直花錢培訓招募一般人力投入老人工作,也許該多花點心思,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比台灣人口老化還要早的挪威,有許多老人服務,就是由老人自己來主導參與。這樣的做法不但舒緩了照顧人力,也展現了高齡人力資源的潛力,這個星期的「活躍老挪威」系列報導,資深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帶您一起到挪威,看看當地老人,怎麼樣替其他的高齡者,做出有品質的服務。
第12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87 -
SystemAdmin | 2009-10-29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風波年代
媒體在災難事件中如何扮演角色?在媒體工作比較靠近言論自由?這個單元,我們要報導「莫拉克」颱風的後續消息。不過並不是談災民的生活重建,而是要來看兩位另類的「受災戶」,盛奇玉和穆光中。
這兩位都是年代電視台的員工,因為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批評公司在颱風期間開放call in節目,卻沒有按照對觀眾做出的承諾,把訊息即時回報給防災中心,現在他們不但已經遭到公司開除,還被依妨害名譽的罪嫌,一狀告上地檢署。這不單單只是一起勞資糾紛,也牽涉到網路上言論自由尺度的討論,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這件事。
第12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97 -
SystemAdmin | 2009-10-29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沉默望將橋
已經花了2億的澎湖望將橋宣佈停建後,如果要復舊善後,竟然還要再砸1.9億元?台灣不只有蚊子館,還有兩億元蓋不好的「奈何」橋!在台灣有許多閒置的公共建設,政府花大錢蓋好了,卻沒有妥善的利用,我們說那是「蚊子館」。不過今天我們要看的不是閒置的蚊子館,而是一座蓋了六七年沒完工,現在卻連要蓋要拆都不知如何是好的「奈何橋」。 在澎湖有兩座小離島望安和將軍澳,兩島之間相距大約三百公尺,開船只要五分鐘就能到達對岸。
在1995年,政府喊出「一日生活圈」的口號,希望為澎湖群島規劃出一個完善的交通網絡,連結望安和將軍的「望將大橋」也在這個計畫當中,到了2002年,終於開始興建。不過蓋了六、七年,最後卻宣佈停建。預計六億的工程款,已經花了兩億元。兩億元成就了一組無法便利交通、反而妨害行船的障礙物,更教人進退維谷的是,現在兩座小島、海上陸上已經都被橋梁工程弄得一團糟,政府沒錢繼續蓋橋也就罷了,如果要復舊善後、裝作沒這回事,也竟然還要再砸一點九億元,到底要怎麼辦呢?
現在政府似乎可以有三個選擇:
1. 兩億元認賠殺出,只見橋墩、沒有橋身的望將橋,以及岸上的廢土堆繼續存在,管他居民罵到臭頭
2. 再花一點九億元,清除所有的障礙。就當是用三點九億元蓋了座「國王的新橋」
3. 再花四億元或者更多,重新發包工程,蓋出一座居民不見得很需要的橋
這三個選項好像都不是很優。
只好說,這還真是一座讓人莫可奈何的「奈何」橋!台灣是政治人物的天堂嗎? 難道也要套句最近幾年很夯的話來說嘴,說這也是「歷史共業」嗎?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莫可奈何望將橋。
第12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45 -
SystemAdmin | 2009-10-22人物故事攝影:鄭仲宏
台灣醫生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老人多牽涉的資源分配、照顧品質和老年生涯發展議題,都逐漸浮現檯面。
挪威心 • 台灣情:畢嘉士醫師的故事下個月的二十三號是家庭照顧者日。我們將從這週開始,接連一個月為您報導相關專題。與老人相關的政策,包括大溫暖、十年長照、年金,還有長照保險等等,能不能把這個快速老化社會的生活品質帶入更高境界,是大家都應該關注的課題。和台灣一樣是高齡社會的北歐國家挪威,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運用資源因應日益沈的人口老化現象。
其實人口老化未必都是社會發展的負數,也可以創造許多豐富有去的生活驚奇。獨立特派員的資深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實地到挪威,觀察挪威因應高齡社會的同時,如何維持人的價值與尊嚴。本周首先要透過一位在台灣服務數十年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的故事,看看他為台灣的老人照顧和人性尊嚴的提升,可以帶來什麼啟示。
第12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97 -
-
SystemAdmin | 2009-10-22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菊島公投紀事(上)
到底要不要開放博奕,這個問題在澎湖爭議十多年。一直到上個月底,澎湖舉辦了博奕公投,讓澎湖民眾自己決定澎湖的命運!
上個月底,澎湖舉辦了空前的博奕公投,投票結果,澎湖人選擇向觀光賭場說「不」,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其實,在博奕公投案敲定之後,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反博奕聯盟」,不但密集展開陳情與宣導,也吸引了許多澎湖在地民眾參與反賭場的行動,這些在地人,多半並沒有社會運動背景,我們的記者李婕綾、張智龍去到澎湖,近身紀錄了926博奕公投前的48小時,這群社運入門者,怎麼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宣揚他們的理念。請看以下的報導。
第12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24 -
SystemAdmin | 2009-10-22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高樓的秘密
什麼是開放空間?什麼是容積移轉?開放空間不開放?容積移轉使得台北市民平白失去了將近二十萬坪的綠地?這難道不是政府的責任嗎?如何在不損及住戶權益的狀況下,討回更多綠地?
最近很熱的一則新聞,緊鄰博愛特區的一品苑豪宅,因為停車位的容積獎勵,使它「長高」了3.5層樓。停獎,是為了增加都市的停車空間,鼓勵建商將停車位開放給公眾使用的一種獎勵措施。可是,當建商拿到獎勵之後,增加了可以買賣的樓層,卻往往沒有把停車位開放出來。不只是停獎,還有一種「開放空間」的容積獎勵,也是同樣的狀況:建商只要將社區裡的活動空地開放出來,就可以獲得容積獎勵。
建商與政府合作,透過這樣的政策,多賣了好幾層樓的房子。可是,當消費者從建商手中買走房子,卻往往將社區大門一關,其他市民不得其門而入。換句話說:先是建商,用鋼筋水泥遮蔽了市民的藍天接下來是住戶,又用鐵欄杆圍走了大家的綠地。 大多數的大樓用各式各樣的圍籬把中庭圈了起來,加上駐衛的保全人員,讓大多數人對美麗的花園望而卻步。市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圍籬應該算是違建,只要有人檢舉就會派人拆除。
但如此一來,社區住戶的安全感和隱私權要怎樣維護呢?畢竟現在住在裡頭的是花錢買屋的民眾,建商賣了房子,早已獲利了結。這筆爛帳是算不到他們頭上的。那麼這消失的二十萬坪 (至多) 的綠地,台北市民該怎麼爭取回來呢? 政府允許建商蓋了高樓賣了錢,有考慮到乙地的環境品質、消防安全等實際的問題嗎?這些讓一般人摸不透「鋩鋩角角」,正在危害我們的居住環境品質。請大家一起來關心。
第12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185 -
SystemAdmin | 2009-10-15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文字:婁雅君攝影:周明文
原地不保
原住民的土地買賣出現了許多荒謬的現象,要如何還原當年的土地狀況?有什麼樣的困境?
用契約來確保土地買賣的可靠性,對一般人來說是相當普遍的概念,但是當這套模式運作在原住民的土地上,就出現了許多匪夷所思的問題。居住在中央山脈兩側的賽德克族和太魯閣族,在爭取自己的土地時就碰到了許多荒謬的現象,也造成了他們的困擾。
這些原住民目前至少還能夠透過部落耆老的口述,還原當年土地的使用狀況,一旦這些老人逐漸凋零,要還原真相和正義只會更加地困難。除了法律以外,恐怕還需要政府更多、更深刻的反省,才能維護他們的權益,一起來看他們維護土地權益的困境。
第11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周明文x 299 -
SystemAdmin | 2009-10-15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攝影:周明文
當寒溪遇上芭瑪
芭瑪颱風重創宜蘭那幾天,寒溪村的華興部落做了哪些應變措施?
芭瑪颱風離開台灣已經快一個禮拜了,沒想到,上個周末,豪雨又繼續下在宜蘭,造成冬山鄉跟大同鄉淹大水。這個禮拜一,冬山鄉跟大同鄉的寒溪村,又停止上班、上課一天。寒溪村的華興部落,成了這兩週颱風豪雨,全台灣受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今天我們要帶您來看,在芭瑪颱風重創宜蘭那幾天,寒溪村這個泰雅族的部落,做了哪些應變措施,村民的安置狀況,以及災後的情形又是如何。記者李瓊月、周明文的採訪報導。
第11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