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黃郁婷 | 2025-11-26土地環境文字:張筱瑩攝影:賴振元新時代治水–暴雨下的新思維
台灣長年受到颱風和西南氣流影響,加上氣候變遷,短延時強降雨越來越頻繁,經常超出排水系統的保護標準,造成嚴重水患。面對新型態的氣候挑戰,治水思維也必須轉變。
水利署近年參考荷蘭還地於河、在地滯洪的做法,在高雄美濃與農民合作,推動一年三作,一期種稻、二期種水、三期種蘿蔔。透過獎勵金機制,鼓勵農民在每年五月到九月的豪大雨季節,將農地作為臨時蓄洪池,降低河川負荷。面對日益頻繁的極端降雨,任何水利工程都有其侷限,唯有提升承洪韌性,才能與極端氣候共存。x 72 -
黃郁婷 | 2025-11-26土地環境文字:張筱瑩攝影:賴振元新時代治水–海綿城市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2021年發布報告指出,人類行為引發的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乾旱和極端降雨的頻率與強度增加。為因應都市洪患的威脅,許多先進國家正積極推動海綿城市,透過都市規劃提升城市耐淹力。
以彰化鹿港洛津國小為例,因地勢低窪,為改善學校及鄰近鹿港老街時常積淹水問題,縣政府在校園操場底下興建停車場兼滯洪池。當氣象署發布颱風或豪雨警報,停車場必須淨空,啟動蓄水滯洪機制。
台灣都市排水系統的設計,大部分只能承受每小時50到70毫米的雨量,已經無法因應極端氣候的考驗。如何善用這些可利用的空間一起分擔滯洪,已是當前城市治水的重要課題。
第930集
x 51 -
黃郁婷 | 2025-11-26土地環境文字:張筱瑩攝影:賴振元新時代治水–千億打水戰
行政院今年通過4年1千億系統性治水計畫,治水預算創新高。政府多年來投注龐大經費,從陳水扁政府時期8年1,160億,到馬政府6年660億,再到蔡政府1004億的前瞻水與安全計畫,總共兩千多億。但縣市整體治理率卻僅從19%提升至45%,每逢大雨仍然有許多地區淹水。目前的治水規劃和預算使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第930集
x 52 -
黃郁婷 | 2025-11-26食品安全文字:連忻攝影:袁宏書編碼溯源 「蛋」你懂嗎?
台灣人愛吃蛋,一年產出89億顆雞蛋,創下近10年新高。平均下來,每人1年吃掉381顆蛋。111年起,當時還是農委會的農業部推動雞蛋溯源噴印制度,在今年11月的芬普尼毒蛋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相關單位迅速鎖定牧場,召回了15萬顆雞蛋。
而其實這段編碼,還藏著動保團體長年推動的心願。雞蛋殼上的最後一碼英文字母,原來代表了母雞的飼養方式。一顆蛋的編碼,藏著一張餐桌的選擇題。我們就從這串數字出發,走進母雞真正的生活樣貌。
第930集
x 52 -
黃郁婷 | 2025-11-18公共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卓越大賞】如何走出交通地獄 系列報導
0:00 〈四百億的處方〉
《如何走出交通地獄》系列報導,以「四年 400 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為切入點,檢視這項改善計畫。交通部盤點出全國 799 處待改善路口,希望地方政府在第一年度可以改善完成。
採訪團隊運用開放資料與交通事故統計比對,發現亟待改善的路口沒有納入名單之中,部分在改善名單的路口,改善項目只做了半套。
問題就出在,中央盤點的路口沒有找對病因,而執行的地方政府也沒有開對處方。這涉及到危險路口的評估指標是否正確、執行後的審核是否落實,以及預算是否全額補助。交通改善需要通盤檢討交通量、車流、事故型態等因素,若是急於展現成效,「四年 400 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恐淪為急就章。
16:15 〈行人好難〉
行人安全的基礎設施人行道,在台灣市區的普及率只有45%(112年底國土署資料)。校園周邊經常可以看見學生和行人走在路上與車爭道,這不只是道路規畫出了問題,早年的都市計畫,未把行人設施涵蓋在內,也是造成行人地獄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年 400 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包含校園周邊道路改善,許多缺乏人行道設施的學校,並未被盤點出來,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地方和商家的反對。
報導中以新竹一所學校,在和地方妥協後,將人行設施內縮至校園內,一旦出了校門,學生依舊得走在路上,對於通行安全的提升有限。報導中援引簡易人行道設施的成功案例,並以韓國案例以及民間組織的評鑑,指出校園周邊道路改善,應該從法規面出發,確保學生的通勤安全。
34:46〈道路為何不及格〉
道路設計,關係著各式用路人的安全,背後需要的是專業的規劃。檢視現況,道路配置不但缺乏效率,過寬和無法對正的車道,也容易造成人車混流和衝突。
問題就出在,中央的設置規範不明確,加上缺乏專業人才,每到一個縣市,就可能出現不同的道路長相。採訪團隊以正反案例,呈現道路設計有效導引人車有序或是相互衝突。良好的道路設計,也需要教育用路人如何正確使用,台灣才能一步步走出交通地獄。
第929集
x 258 -
黃郁婷 | 2025-11-12能源問題文字:連忻攝影:袁宏書漁電共生-虱目魚的未來
在台灣沿海,一場能源轉型的浪潮,正在改變魚塭的風景。政府2020年起推動「漁電共生」政策,期望漁電雙收。但初期規劃缺乏監督,光電板蓋好後,導致養殖戶不容易施作。
像在魚塭上架鋼柱的「立柱型」案場,漁民抱怨跨距太窄,人員和機具都不好進出,連撒網都成問題。作業條件受限,漁獲量難達標,就拿不到正式電業執照,等於魚養不起來,也送不了電。
目前全國核准漁電共生土地約2700公頃,一半落在虱目魚的故鄉台南。有地主發現,地目變更出租給光電業者收益更穩定,再加上極端氣候與成本上漲的考驗,讓虱目魚養殖面臨新挑戰。
第928集
x 200 -
黃郁婷 | 2025-11-12土地環境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堰塞湖淤泥怎麼辦?農田篇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一個半月,光復鄉市區街道已大致恢復原狀,但原本生機盎然的農田,現在變成一堆淤泥廢土,割稻機傾倒在淤泥中,早已損毀。馬太鞍溪河道兩旁的農田,仍然是一片銀灰色的淤泥。
這次堰塞湖沖刷下來的淤泥,預估有2000萬立方公尺。農業部預估,有600萬至700萬立方公尺堆積在農田,淤泥量相當於2.5座台北101大樓。也因此,跟過去風災水災後的農田毀損情形不太一樣,對農民來說,光是清淤跟復育土壤就相當棘手。
第928集
x 292 -
黃郁婷 | 2025-11-05全球脈動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烽火加薩七百天
10月中於埃及舉行的加薩和平高峰會,在美國總統川普和多國領袖的見證下,歷時兩年的以哈衝突,終於達成三階段停火協議。但是在協議生效後沒多久,雙方又因為人質問題相互指控,以色列數度空襲加薩。
根據加薩衛生部統計,以哈衝突以來,已經有超過6.8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90萬人流離失所,並引發嚴重的人道危機。停火協議只是個開端,這個區域的和平與穩定,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第927集
x 400 -
黃郁婷 | 2025-11-05青年世代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一起上班養小孩
今年以來,國內新生兒出生數不但連月創新低,整個台灣社會更出現連續57個月出生數低於死亡數的「生不如死」情況,反映在台灣社會,生養孩子的意願正急速下降。
而這樣的狀況,也讓產業界開始關注職場內的育兒友善措施。透過鏡頭,一起看看一個帶孩子上班的媽媽,以及曾經創下出生率高於全國4.6倍紀錄的一家公司,他們如何做到一起上班養小孩這件事。
第927集
x 341 -
黃郁婷 | 2025-11-05青年世代撰稿:黃郁婷剪輯:鄭仲宏追風者
你是否曾經想過,跑單外送員的生活,是「我的生命我決定」的自由自在?還是枯燥到乏味呢?
紀錄短片《追風者》描繪2位30歲外送員在街頭穿梭的日與夜,其中一人為了還400萬的債,拚命跑單,每天工作長達14到15小時,這樣的日子,持續了5年;另一位對外送工作有著滿腔熱血,是名列前茅的優秀外送員,但是時間久了,他也希望有一天能脫離外送圈、開店創業,能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導演周禹丞深刻地記錄下兩位剛滿30歲的年輕人,他們時而堅定,時而徬徨的外送員人生。
第927集
x 275 -
黃郁婷 | 2025-10-29土地環境消失的國產牛羊!?
您知道嗎,大家熟悉的牛肉湯,和冬天熱騰騰的羊肉爐,這些國產食材,正面臨一場無聲的危機。近年來國產牛肉供應吃緊、價格飆漲,不少店家甚至被迫提早打烊。
但是國產羊肉卻面臨截然不同的命運,拍賣價創下五年新低,羊農感嘆「養一隻賠一隻」,許多農場主人不堪負荷,選擇離牧。透過獨立特派員的鏡頭,帶您一起走進牧場與市場,了解台灣的在地肉品,面臨了哪些問題與挑戰。
第926集
x 519 -
-
黃郁婷 | 2025-10-29土地環境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看見避難弱勢
馬太鞍堰塞湖潰壩後,獨立特派員記者前往災區,發現許多居民存在相同的疑問:不清楚要去哪裡避難才安全。其實早在十八年前就有相關政策,鄉、鎮、市、區公所應公告防災地圖和相關資訊。
以光復鄉重災區大平村為例,疏散避難圖標示出避難處所,也就是光復國中跟光復鄉公所,箭頭則表示建議的避難路線。但您可以發現,這兩處避難所也成了災區,如果居民真的按照這個地圖,恐怕是遭難,而不是避難。
再來看東華大學團隊協助規劃的疏散避難圖,清楚標示出大平村的行政範圍,避難收容處所是大進國小,上面有三種標示,代表發生水災、地震跟土石流等災情時,可以到這裡避難。不過,這項防災地圖的政策是否有被認真執行,以及看不懂地圖的弱勢族群該怎麼辦呢?
第926集
文字 邱惠恩 攝影 周明文x 653 -
SystemAdmin | 2025-10-22食品安全攝影:劉建邦文字:鄭淑文鮮乳、牛乳 知多少?
超市貨架上的鮮乳品牌琳瑯滿目,同樣都是鮮奶,有的保存期限不到兩週,有的卻能放上三個月。究竟差別在哪?食藥署修法,明年七月起,取得鮮乳標章或驗證標章才能標示為鮮乳,讓消費者購買時有所依據。
但是普遍使用在手搖飲、連鎖咖啡通路的進口冰磚奶,在濃縮還原後,裡頭含有多少比例的生乳,以及有哪些添加物,消費者卻無從得知。對廠商來說,一公斤的冰磚奶至少可以還原成四公斤的液態乳,不但運輸方便,成本也大幅降低,因此進口量逐年攀升。
雖然農業部和衛福部鼓勵連鎖飲料業者自主揭露資訊,但是試辦效果有限。這則報導要帶您了解,在純白的鮮奶世界裡,從包裝名稱、售價到通路,究竟隱藏了哪些消費者未曾察覺的真相。
第925集
文字 鄭淑文 攝影 劉建邦x 460 -
黃郁婷 | 2025-10-22科學新知主權AI的挑戰
人工智慧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進我們的生活。這項技術看似無所不能,但是在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您是否想過:生成式AI是用誰的大腦在思考?
AI的學習資料,絕大多數來自英文,而中文語料又以簡體中文為主,台灣用詞和價值觀恐怕在AI發展過程中遭到邊緣化,這波AI浪潮迫使台灣得面對「主權AI」的挑戰。
我們有能力打造全世界最先進的AI晶片,但卻苦於無法為AI大腦,注入屬於台灣的靈魂。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台灣有哪些優勢?又面臨什麼挑戰?
第925集
x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