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17-08-29食品安全攝影:周明文
食在不安
立法院臨時會八月底繼續審理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案,裡面包括食安預算三億元左右。不過現在全台正深陷芬普尼毒雞蛋的食安風暴中,過去一年過期食品、雞蛋驗出戴奧辛、芬普尼等食安事件層出不窮,都讓行政院所推動的食安五環、落實源頭管理等破了功。
源頭管理或成品出現漏洞,事後的法律救濟,就有辦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嗎?還記得幾年前混油、劣質油、黑心油連環爆的食安事件,不只消費者,連學校的團膳、營養午餐也被波及。在這一連串食用油食安事件,法律救濟成為爭取食安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包括台灣消保會與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兩大消保團體,也分別為學校與消費者提出團體訴訟。
其中,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除了針對大統提起團訟之外,104年更接受全國九十多所學校,二萬多名的師生教職員委託,向頂新、正義、強冠跟北海四家公司等提告,創下有史以來,最多消費者求償人數紀錄。而台北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也為八百多位消費者提起團訟,官司一打就是二、三年,結果如何呢?
第51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71 -
SystemAdmin | 2014-09-09食品安全
餿水油風暴
台灣又發生食安風暴,這次是餿水油混製成豬油,透過大盤和中盤商流向全台,甚至還外銷到了香港,不只像味全維力這樣的大食品企業中標,還有知名的糕餅店以及更多小吃餐飲都被捲入風暴。
豬油這種油品,耐炸又有濃郁的香味,台灣人吃的很多食品都用得上;到目前為止,被發現使用餿水油的產品至少有一百多種,合理的推論是,沒發現的可能更多,而這些東西,不知道已經被我們吃進肚子多少年。
令人無奈的是,距離上一次食安風暴,也就是大統混油事件才一年不到,還記得當時,政府修改了食品衛生管理法,信誓旦旦地要對不肖業者開罰,但言猶在耳,又發生了影響層面可能更廣的餿水油事件,消費者不只是失去信心,而是灰心了。
獨立特派員找出以前的新聞資料,台灣第一起餿水油事件發生在29年前,當時位在台北市雙連街的德泰油行,長達十年以低價向養豬戶收購餿水油,做成劣質沙拉油,再以幾倍的價格賣給餐飲食品業,十年間賣出了220多萬公斤,獲取暴利上億元。但是各單位查了半天,最後這一家黑心油商只被判刑七年,再比較一下他所獲得的利益,也難怪其他不肖商人肆無忌憚,有樣學樣。過了這許多年,經歷這許多事,食安管理在台灣仍然是原地踏步。
第36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6 -
SystemAdmin | 2013-11-07食品安全文字:婁雅君
食在要革命
以低價棉籽油混充高價橄欖油,是摻偽假冒(最高處罰3000萬)?
還是標示不實(最高處罰20萬)?其中的解釋空間差很大。
從十月中旬以來,問題油品連環爆,全台展開油安行動,大規模稽查,最新發現是,大統的棉籽油流入了福懋和頂新味全這兩家大廠,業者說,在台灣混油早就是常態,他們經常互相調貨。各地陸續也發現問題油,還真多,包括號稱橄欖油葵花油,結果裏頭是大豆成分,還有在包裝上強調低油煙、耐高溫,是健康油,但其實都是調和油。消費者所買的,不是你在包裝上看到名稱,甚至連內容成分都不符合。
為什麼多年來這些標示不實,甚至成分有問題的食品到處都是?根據食品衛生法,如果違法添加、以摻偽假冒來處罰,罰金最高3000萬,但如果被認定是標示不實,卻只被罰20萬。以低價棉籽油冒充高價橄欖油,是摻偽假冒還是標示不實,其中的解釋空間差很大! 另外,衛福部在第一時間公布棉籽油的檢驗結果不含棉酚,為業者混充的棉籽油掛保證,檢驗是否專業?作為是否適當?恐怕會影響未來司法對消費者賠償方面的認定。在大家對食品安全信心幾乎崩盤之下,公部門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檢視。獨立特派員追蹤這一連串的問題!
第32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