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4-08-28政治經濟文字:廖怡芬
中山商圈 爭議中
你去過台北捷運中山站附近、赤峰街一帶嗎?這個新興的中山商圈,在復古的街區中,集結各種特色餐飲、服飾、雜貨店,吸引許多年輕人,甚至被列入2023年「全球最酷的40個街區」!
不過商圈最近陷入爭議,因為從4月開始,巷弄內上百家店,陸陸續續收到公文,檢舉他們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有的在住宅區,不能開餐廳;有的店即使在商業區,也不符合路寬八米,餐飲業只能設在一樓及地下一樓的限制。如果沒有在兩個月內改善,恐怕會面臨停業的命運。
在地店家為此成立了自救會,希望能爭取暫緩裁罰,台北市府也提供緩衝機制。一起來看看都市計畫法規與現代商業發展的衝突。
第866集
文字:廖怡芬 / 攝影:王興中x 95 -
AdminAdmin | 2024-07-24人物故事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小吃老店消失中
前陣子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行程去了哪些夜市、吃了哪些小吃,成為媒體的話題。台灣的小吃一直很受國內外觀光客的喜愛,但根據統計,台灣小吃、食品及飲料攤販,107年全台有16.3萬攤,到112年只剩12.5萬,等於5年來大減了23%。
小吃店大量消失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後繼無人是其中之一。現今消費者會要求食材、CP值,加上網路與自媒體發達,外送平台又多,都衝擊到老店的經營。時代不一樣了,老店如果要傳承?接班人要如何面對更競爭的市場環境?困境又該如何解決?
第86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90 -
-
-
AdminAdmin | 2021-09-22人物故事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青年總舖師之路
提到高雄內門,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總舖師的故鄉」。平均每五戶,就有一戶以辦桌為職業。從1970年代開始,不僅培養了許多名聞遐邇的總舖師,在激烈競爭中打響自己的名號,同時也擦亮家族招牌。
根據歷史文獻,台灣的辦桌可以追溯至清朝時期,隨著閩廣移民的移入而出現,如今已成為最能代表台灣常民文化風貌的一環。
不過總舖師的手藝要傳承下去,也得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返鄉青年夫妻李芝瑜和呂昭輝就是創立新品牌的青年總舖師,儘管經營時間不長,在業界卻已小有名氣。他們如何在古老的傳統價值裡尋找立足之地?又如何在突破框架帶入創新理念的同時,向過去致敬?
第71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