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0-10-28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世界金牌 屏東可可
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巧克力 ,不過我們吃的巧克力大部分都從國外進口。近年來台灣也有種植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而且台灣巧克力到國際參賽,還常常得獎。像今年的ICA世界巧克力大獎亞太區競賽,就由屏東縣政府主辦,14個國家參賽,台灣巧克力業者就拿到超過一半的獎項,其中屏東更拿到7面金牌 35個獎項。
屏東大部分的可可樹都是種在檳榔園 ,以前檳榔價格好,曾經被視為綠金,不過吃檳榔對身體健康不好,政府鼓勵轉作。
18年前有農民託朋友從印尼帶回可可種子嘗試種植,花了8年時間才研發成功將可可做成巧克力。這幾年屏東巧克力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已經超過200公頃。屏東成為可可故鄉的同時,卻也 因為生產成本高,面臨產業發展瓶頸。
第67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57 -
-
-
-
AdminAdmin | 2018-12-26食品安全攝影:周明文
非洲豬瘟風暴何時了
《非洲豬瘟風暴何時了》
非洲豬瘟在中國持續失控,台灣現在防堵非洲豬瘟可說是全面繃緊神經,防疫工作也進入新的分水嶺,不只全國民眾收到警報簡訊,政府更祭出重罰。從12月18日開始,只要從疫區例如中國或近三年有發生非洲豬瘟的國家帶豬肉製品入境,第一次罰款就高達二十萬元,再犯更是重罰一百萬,第三次也是一百萬,以此類推。
台灣養豬產業曾經因為口蹄疫重重摔了一跤,非洲豬瘟更是第一次進入亞洲國家,沒有疫苗可打,致死率百分之百,病毒又可以藏匿好幾年,等於是世紀黑死病。其實從元月開始,也就是口蹄疫拔針半年,全國豬隻體內已經沒有抗體,考驗期正式開始。偏偏又遇上非洲豬瘟虎視眈眈,面對雙重壓力,農委會已經開始盤點中央到地方防疫人力不足時,要如何補齊。
還有廚餘養豬如果不禁,要怎麼萬全準備?獨立特派員記者要帶我們到兩岸民眾往來頻繁的最前線金門,看金門這個高風險區的重點區,要怎麼防疫才不會失守。一起從進入金門開始,看中央到地方如何持續打這場防疫戰。
《那一年,口蹄疫最前線》
防疫如作戰,是現在各界努力防堵非洲豬瘟的心情。然而在21年前台灣爆發口蹄疫情時,第一線執行口蹄疫撲殺工作的國軍弟兄們,口蹄疫卻是他們心中永遠的最痛,許多人更因為撲殺過多病死豬得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獨立特派員攝影記者鄭仲宏退伍前就經歷了這場風暴,他現身說法當年沈重的回憶,也希望不要讓21年前的災難再來一次。
第57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57 -
AdminAdmin | 2018-11-05青年世代攝影:黃政淵
釀台灣的酒
自從台灣加入WTO之後,任何人對酒有興趣都能自己釀酒,甚至成立品牌賣酒。釀酒其實一點都不困難,我們就要帶您來了解,如何在自家廚房釀啤酒。十多年來,啤酒品牌越來越多,不少國人研發的特殊風味,也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不錯的評價。
陳相全曾在美國加州的啤酒廠工作多年,所以有釀酒的真本事,他也找了幾位喜歡喝啤酒的同好,一起創業。這群釀酒人每回研發新產品都加入了與台灣農民契作的雜糧,如大麥、小麥做基礎原料,期望製酒提升農作物的附加經濟價值,還能進一步推動屬於台灣的「地酒文化」。
第570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62 -
AdminAdmin | 2018-03-20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鄭仲宏
城市蜂行
在城市中種植蔬菜、享受田園樂,是多年來的風潮。在國外,又開始興起另一項流行,那就是在城市中飼養蜜蜂,台灣這兩年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城市養蜂,聽起來很吸引人,因為有蜂蜜可以採收。不過,在這個風潮的背後,環境議題是更值得大家關注的。有越來越多的專業養蜂人發現,他們的蜂群大量消失,農藥的威脅被認為是主要原因。
蜜蜂作為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授粉傳播者,牠們與農作的生長更是息息相關。另一方面,牠的生存狀態,也是評估環境的重要指標。都市適合蜜蜂討生活嗎?一起去看看,城市養蜂的現況。
第53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57 -
AdminAdmin | 2017-09-12政治經濟
我是派遣農夫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缺工問題嚴重。為了幫農民解決問題,農委會在今年推行農業專業技術團培訓,由政府提供經費補助,鼓勵青年從事農業。經過培訓,這些團員每天由地方農會派遣,分配任務到缺工農場,協助農民採收、耕作。這些團員的薪水,除了雇主給的工資,還有政府補助,每個月大約可以領到四萬五千塊,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
不過這樣的解決方案是治標不治本,農業缺工,關鍵在農民收入太低,像這樣以政府經費補助的方式,豈是長久之計。如果政府不強化農業經營,設法提高農民所得,台灣農業要吸引年輕人投入,恐怕不容易。
第51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x 34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走進緬甸
之前我們為您報導緬甸在首次大選後,在如新生兒般的民主體制下所面對的機會與挑戰。這個國家,因為軍政府執政時期的封閉,再加上長期以來和中國關係密切,台灣對緬甸不但認識不深,也幾乎沒有實質的雙邊關係。
台灣新政府上台後,提倡新南向政策,但是至今仍沒有任何駐外單位在緬甸,只有2014年國合會在仰光設立了辦事處。相較於日本、韓國、中國、歐美等國,挾帶著優勢的外交和經濟實力進駐緬甸,屬於政府層級的合作。
台灣想要拓展和緬甸的關係,機會何在?過去我們將優良的農業技術,輸出轉移到其他國家,這樣的模式,有沒有可能在緬甸複製呢?請看記者婁雅君、賴振元來自緬甸的觀察。
第46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45 -
-
AdminAdmin | 2017-03-22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築夢工程師
由美國主導,囊括太平洋周邊11國,佔全球GDP40%的巨型經貿協定,也就是TPP,已經完成協議。由於TPP是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貿易協定,對於以小農為主的日本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不過,日本已經早做準備,安倍首相提出「進攻型農業 」政策,要將農產品擴大出口,轉守為攻。獨立特派員要為您探討日本政府從立法、整合到輔導,不斷為農業創新發展。
首先他們說從事農業必須是快樂的,今天我們先帶您去看他們如何輔導新農幸福地從農,政府不但提供薪水,還負責媒合商家,展現的是政府對農業的重視和對農民的尊重。
第42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