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0-10-07食品安全攝影:周明文
萊豬要來了
總統蔡英文在八月底宣布,明年一月起放寬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之前台灣只開放三十月齡以下的美牛和沒有使用瘦肉精的美豬進口,明年起,三十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以及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萊豬也可以進口到台灣。
從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後, 農委會不斷下鄉和養豬業者溝通,也再三強調未來會與衛福部合作,全力執行所有食品販賣業者都要強制標示產地來源,美豬對台灣應該影響有限。
不過台灣養豬業者不敢樂觀,而對消費者來說,也還存有很多疑慮,例如政府表示,日後不論是散裝、包裝或是餐飲業都要強制標示豬肉原產地。但就算這樣,根據現行法規,加工食品中,如果加工廠採用進口肉品,但在台灣進行主要加工,就可以標示為台灣製,很難令人安心。
不只食品標示的問題,其他包含邊境管理、進口查驗再到市場抽查。開放美豬牛政策,都需要提出更完整的配套措施。
第66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7 -
-
AdminAdmin | 2020-07-08政治經濟攝影:袁宏書
除名之後,養豬產業下一步
台灣今年六月經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宣布,終於正式從口蹄疫區除名了。整整24年的時間,台灣養豬產業對抗口蹄疫的過程相當艱辛。
從86年3月口蹄疫疫情爆發,5月施打疫苗開始,歷經98年全面停止施打疫苗,但後來仍發生七例口蹄疫病例,拔針失敗,102年5月是台灣最後一例口蹄疫發現的時間,到108年7月台澎馬停打疫苗一年,終於到今年正式除名,這也代表台灣豬肉可以恢復外銷。
24年來台灣養豬戶及養豬數都大幅減少,如今要重返國際市場跟全球豬肉品牌競爭,台灣還有哪些不足或占有哪些優勢?台灣的養豬策略與環境是否能趕上國際變市場的變化呢?不同世代對台灣豬肉打國際品牌策略,又有哪些不同看法呢?針對台灣豬肉外銷,農委會已經訂出四年計畫,這個目標容易嗎?還是低估了?台灣豬肉要建立品牌跟國際競爭,還有哪些制度與做法需要改弦更張、大刀闊斧解決呢?
第65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48 -
AdminAdmin | 2020-04-15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的挑戰
目前農委會提出來的農退儲金條例草案,是針對未滿65歲的實耕農,而且是農保被保險人,採自願方式,由農民根據勞工基本工資,選擇1%-6%的存繳比例,而政府則會拿出同額的比例,放進農民退儲金專戶。根據農委會的估算,農民如果以6%,存繳25年,65歲後可以月領的退儲金加上老農津貼,大約是1萬8千元;存繳35年則大約是2萬6千元左右。不過必須有參加的農民才能領這筆退儲金,沒有參加者的農民只能繼續領老農津貼。
至於維持了三十幾年的農保投保金額10200元,保費跟保障都過低的問題,並沒有隨著這次方案的提出進行調整。這個方案提出後,農民參加的意願夠不夠?對農民老後的保障是否足夠?而不讓老農福利津貼落日,未來的財政負擔是否可以長久等問題都需要思考。政府跨出第一步之後,考驗才要開始。
第64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44 -
AdminAdmin | 2020-04-08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方程式
怎麼照顧看天吃飯的農民,常被各界關切,目前軍公教、勞工都有可以支領退休金的保險制度,但農民卻只有每逢大選就被拿來當選舉支票的「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可以依循。
農民的收入來源,不像一般職業,有固定的薪水,農業更常受到天候影響,收入變得不穩定,加上沒有完善的退休金保障,沒有離農架構設計,讓年輕人從農意願受到影響。
根據農委會統計,未滿65歲的農保被保險人數,近十年來,平均以3.62%逐年遞減,以此推估,15年後,大概只剩下約35萬人。
今年3月農委會已經提出「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這項制度主要針對65歲以下參加農保的農民。但是一般青農、即將屆滿65歲農民、及學者們對退休金制度又有什麼意見呢?
第64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6 -
SystemAdmin | 2019-02-12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動物故事集攝影:周明文
非洲豬瘟剋星
農曆春節剛過,台灣各界防堵非洲豬瘟不遺餘力,暫時守住返鄉以及旅客出入境人潮的高峰期。這段時間除了防疫人員、海關忙翻了之外。還有全國47隻檢疫犬也不得閒,投入機場、港口的偵測,牠們可是防疫小英雄。這些檢疫犬搭配領犬員,透過牠們靈敏的鼻子,在機場、港口間的輸送帶、推車、行李箱及手提袋間遊走,成功攔截旅客攜帶的非法豬肉製品及相關檢疫物。不過成為檢疫犬需要什麼樣的訓練及條件呢?
目前台灣檢疫犬以米格魯、拉不拉多跟米克斯為主,主要牠們是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愛吃、又喜歡追蹤不同的氣味,還有不錯的膽識,因而雀屏中選。目前從選種到培訓甚至繁殖,大部分是由屏科大的偵測犬訓練中心來負責執行,一隻可以上線的檢疫犬,要經過備訓犬、轉訓犬到線上犬三個不同的階段。
台灣是第五個成立檢疫犬隊的國家,目前已經有47隻檢疫犬,投入這次防陼非洲豬瘟的任務,今年預計再加入三隻新的生力軍。不過檢疫犬的養成不易,需要24小時投入人力照顧,相當辛苦。面對防疫漫漫長路,如何從資源與人力方面補足則是關鍵。
第58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53 -
AdminAdmin | 2019-01-15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非洲豬瘟來敲門
農曆春節快到了,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不僅沒有降溫,還繼續蔓延。台灣除了做好邊境管制之外,另一個防疫重鎮是兩岸旅客往來頻繁的金門。每年來自中國的海漂垃圾高達五百公噸,但現在從中國海漂到金門的垃圾中,一個禮拜內連續出現兩隻病死豬。一隻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現陽性,一隻雖然排除。但中國海漂的病死豬加上旅客非法攜帶的肉製品,檢驗出含有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金門就佔全國的三成多,也因此讓金門的風險升高。
防疫真的一刻都不能停,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的第一天,就直奔桃園機場視察非洲豬瘟的防疫措施,嚴格要求防堵漏洞。台灣經歷22年前的口蹄疫風暴之後,當時參與口蹄疫的防疫人員所剩不多,非洲豬瘟又比口蹄疫的防疫難度更高。除了限令各縣市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完成,並盡速提出演習計畫,以做好事前練兵外,學者專家也點出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防疫工作,好步步為營?
第58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51 -
AdminAdmin | 2018-09-14食品安全
農產加工品誰來管
政府鼓勵年輕人返鄉從事農作,台灣近年也有不少農民投入手作生產,不過基於惜福及變化食品風味的產品,真的是小農的「一門好生意」嗎?
將農產品再加工,除了可以增加附加價值,也可以調節產量,不過當小農們將農產品做成果醬、果乾、醃漬菜或果汁等食品後,卻可能遊走在食品安全的灰色地帶。因為小農一旦從事農產加工、產製食品,除了要符合台灣良好農業規範(GAP),還要受到像是食安法、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的管理,如果不小心違反規定就會受罰。
而農民的主管機關從栽培管理的輔導機構農委會,到食品管理的稽核單位衛福部,再加上產品通路與行銷的開發,小農幾乎得十項全能。而法令上的分段式管理,也讓小型加工的農產品隱藏食安問題。
第563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鄭凱文x 40 -
AdminAdmin | 2018-07-09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拔針大作戰
台灣能不能從口蹄疫區除名,進入關鍵時刻,今年7月1日農委會已經宣布全國拔針,換句話說,從7月1日開始,全國的養豬戶,都不准再打口蹄疫苖。
口蹄疫可以說是台灣養豬產業重創及轉型的重大事件,民國86年,口蹄疫尚未爆發之前,台灣一年的在養頭數約1400萬頭,光外銷到日本就有600萬頭,比現在全國的在養規模還大。21年過去,現在全台只剩下539萬頭豬左右,過去的四成是外銷,現在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的豬肉則佔了一成多。
為什麼說現在是關鍵時刻,因為不打口蹄疫苗後的半年,豬隻的抗體沒了就是真正的考驗開始。如果在未來的一年內,也就是到明年6月30日為止都沒有疫情傳出,台灣在後年就可以從口蹄疫區除名,豬肉也可望恢復外銷。過去21年,台灣曾經三次拔針失敗,這次我們準備好了嗎?
現在送到拍賣市場的豬隻都要有健康聲明書,為了預防境外風險,農委會也設了三道關卡。像是在兩岸都有養豬的豬農,從中國返台要間隔一個禮拜才能進入豬場。疫區的外籍移工如果在母國有接觸畜牧場,回台也要有七天緩衝。同時排除疫區觀光客到台灣馬上進入觀光牧場,至少要隔一週,因為口蹄疫會在偶蹄動物之間傳播。另外一旦有重大疫情發生,農委會除了儲備百萬劑的疫苗,也跟日本合作,必要時緊急調派疫苗給台灣,每一個環節真的是防疫如作戰。
第55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47 -
AdminAdmin | 2017-09-12政治經濟
我是派遣農夫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缺工問題嚴重。為了幫農民解決問題,農委會在今年推行農業專業技術團培訓,由政府提供經費補助,鼓勵青年從事農業。經過培訓,這些團員每天由地方農會派遣,分配任務到缺工農場,協助農民採收、耕作。這些團員的薪水,除了雇主給的工資,還有政府補助,每個月大約可以領到四萬五千塊,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
不過這樣的解決方案是治標不治本,農業缺工,關鍵在農民收入太低,像這樣以政府經費補助的方式,豈是長久之計。如果政府不強化農業經營,設法提高農民所得,台灣農業要吸引年輕人投入,恐怕不容易。
第51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x 34 -
AdminAdmin | 2017-08-07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GOOD-BYE口蹄疫
台灣在民國86年3月曾經爆發口蹄疫風暴,養豬業走過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台灣的養豬產業規模只剩下過去的一半,也因為這個教訓太慘痛,許多養豬業者開始改弦更張,捨棄過去傳統養豬模式,開始執行生物安全管理計畫,避免重蹈覆轍。
台灣是島國,理論上口蹄疫應該很好根除,甚至過去二十年來,農委會喊了好幾次要拔針,也就是不再施打口蹄疫苗,不過台灣本島及離島卻總是有零星案例發生。台灣的養豬技術愈來愈先進,二十年拔一針,真有這麼難嗎?原因到底在哪裡?
今年5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過認定台灣、澎湖、馬祖為「口蹄疫施打疫苗非疫區」,明年只要連口蹄疫疫苗都不打,而且一年沒有傳出疫情,台灣就能進一步從口蹄疫疫區除名。現在還有一年的時間衝刺,許多豬農也在期待有拔針的一天,台灣做得到嗎?台灣的豬肉要重新回到國際市場可能嗎?
第50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36 -
AdminAdmin | 2017-03-28食品安全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不明防疫
台灣今年首次傳入H5N6禽流感病毒。和往年不同,農委會在首例確診後,不到兩週就祭出七天禁宰禁運的高規格防疫政策。消息一公布,引發禽農的抗議和不滿。然而H5N6在中國大陸不但有禽傳人的案例,而且高致死率,因此在防疫的觀點上,必須讓這個新病毒消失。
但是在禁宰禁運令解除之後,立即傳出兩起H5N6的確診場,除了時間上的巧合之外,這兩起案例的檢驗時間過長,也引起解禁後才公布的猜測。台灣每年都有禽流感的發生,而且有不同的病毒出現,防疫資訊是否透明,攸關著防疫的決策和成效。
第48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39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
瘦肉精的陷阱
就在今年二月,有一群承接父母養豬事業的第二代、第三代年輕人,成立「台灣養豬青年聯盟」。
瘦肉精對他們來說只是過渡性議題,他們關切的是怎麼讓台灣養豬產業回到國際競爭舞台,首要目標是希望農委會盡早讓台灣從口蹄疫國家除名。而對於新政府一心一意要加入的TPP,真的是自由貿易嗎?對台灣競爭力有幫助嗎?有學者提出質疑,強調TPP並非自由貿易,它設定的投資保障機制對公平、環境傷害很大。
但是農委會強調,在未做風險評估之前,沒有開不開放的問題,他們會設立獨立性的「風險評估委員」,也選定高雄試辦屠體評鑑,還要針對傳統市場肉攤發放「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標示牌」,但這些就能解決民眾對要不要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的疑慮嗎?
第45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