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3-06-28人物故事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薩米人的蘭嶼夢
今年五月,來自北歐挪威的國寶級薩米原民藝術家馬漢士,在文化大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薩米文化|台灣印象》半世紀回顧展。
馬漢士44年前第一次來到台灣,在台灣各地及蘭嶼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睽違44年後,在旅居挪威的策展人王湘鄉協助下,馬漢士帶著自己的藝術創作,重返心心念念的島嶼。辦展的同時,也走入校園,與台灣的學生交流,分享薩米文化和他關注的原民權益及環境議題。
是什麼樣的機遇牽起這段橫越八千公里的緣分?蘭嶼經驗對身為北歐原住民的藝術家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80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78 -
AdminAdmin | 2021-06-09科學新知攝影:袁宏書
恆春半島 孕震密碼
我們上個月追蹤已經115週年的梅山大地震,是否會有百年再現期。今天則要帶您到恆春半島,跟著中央大學追震小組,了解為什麼學界要在恆春半島周邊,布設199個地震觀測站。
這199個地震觀測站分布在恆春半島,有145站最多,其他分布在小琉球、屏東平原、台東還有蘭嶼及綠島等地,構成臨時密集的地震監測網。其中蘭嶼、綠島都是以環島方式,在島上四個角落放了地震儀器,來搜集離島的地震資料。
因為恆春半島周邊有四個主要的活動孕震帶,過去地震觀測站比較少,這199個臨時觀測站,除了可以彌補這方面的資料之外,最重要的是核三廠臨近恆春活動斷層,但是恆春斷層的型態及活動特性,過去資料有限,必須藉由地球物理方法了解地底下構造,了解它的潛在風險。
第70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