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SystemAdmin | 2024-05-08社福弱勢編輯精選攝影:羅盛達
聾人烏托邦 遺世獨立
台灣在2019年頒布《國家語言發展法》,手語也被納入國家語言。為什麼要說「台灣手語」,因為每個國家,甚至不同地區,手語都不同。例如台灣手語的謝謝,是彎曲大拇指;但美國手語,謝謝則是碰下巴往外。就跟聽得到的語言一樣,一個地方如果與外界比較少交流,就會逐漸形成當地的語言特色。
獨立特派員這次探訪了位在峇里島北部的聾人村本卡拉,這裡為什麼特別?相對於台灣聽力障礙的發生率是千分之三;本卡拉當地則是平均千分之十四,比例之高,全球罕見。因為聾人比例高,村子裡幾乎所有人都會比手語,所有人都能順暢溝通,沒有分別。而且村子裡還發展出獨一無二的手語,成為全球語言學家深入研究的珍寶。
第851集
文字:歐姵君 / 攝影:羅盛達x 86 -
-
-
AdminAdmin | 2021-09-01司法人權攝影:袁宏書
防疫缺口下的身影
台灣疫情經過108天之後,終於在8月25日這一天,首次沒有本土案例,雖然是好消息,不過台灣要回到五月前的生活可能還不是那麼容易。回想五月中旬,在疫情最艱困的那段日子,受到衝擊最大可能還不是一般民眾,而是在防疫上,有不同需求的不同障礙者,他們無論在食衣住行、甚至就醫、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包括一下子被抽掉的人力支持,造成生活、就醫困難。必須戴口罩的規定,造成腦性麻痺者的生活困擾。影響聽障者跟別人的溝通。對視障者來說,到處都有的實聯制,以及台北捷運環狀線,在六月下旬試辦的引導杖方式,都沒有考慮到視障者真正的需求。這些都讓不同障礙者擔心,如果疫情反覆升溫,甚至萬一升高到四級,政府有一套超前部署的方案來協助他們嗎?
第71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47 -
AdminAdmin | 2020-07-29社福弱勢
聽障創業家
聽力經常被我們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一種能力,但是當聽力受損時,要怎麼打電話到餐廳訂位、叫瓦斯、租房子、將信用卡開卡呢?這些一般人習以為常的事,對聽障朋友來說都不容易。如果聽不清楚、聽不到,要怎麼跟世界互動、找到自主生活的立足點呢?
另外,聽障朋友開車時,行進間的噪音,或是在餐廳、咖啡廳的環境音被助聽器同時放大,蓋過人說話的聲音,聽障者要怎麼聽得清楚呢?獨立特派員要介紹兩位聽障創業家歐陽磊與陳柏儒,他們都是重度聽損人士,把身體的缺陷轉為創業的切入點,以正面思考與勇往直前的努力,來改善聽障人士的生活品質。
第657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x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