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
-
AdminAdmin | 2018-03-13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老屋‧巷弄‧新文化
興建於1936年的舊廈門街派出所,是日治時代的警察局,現在由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然而年久失修,滿地碎玻璃,環境髒亂,廢棄的派出所就曾被台北市議員以「鬼屋」來形容它的現狀。
在台北市超過400處的文化資產中約有120處是古蹟,歷史建築數量龐大,類似舊廈門派出所的建物維護修繕,所需的人力與預算成了一大難題。
102年起文化局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建物所有權人與民間廠商,用承租使用的方式,讓民間修繕經營。陽明山美軍宿舍俱樂部就是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媒合物件之一。經營者除了盡力恢復建築原貌,以黑膠唱片起家的業者,也用音樂來結合俱樂部的歷史背景,並改造舊泳池,重現美軍駐台時期的酒吧文化。
在宜蘭冬山鄉也有老屋活用的計畫,他們又是怎麼做的?一起來看看宜蘭冬山鄉與台北市的例子。
第53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41 -
AdminAdmin | 2017-03-27青年世代文字:萬真彣攝影:羅盛達
我的廢工廠家人
台南市向來有台灣古都之稱,許多巷弄中仍存在年代悠久、跨越半個世紀以上的老舊建築,不少經過翻修或重建,掀起了老屋活化的風潮,也有的被列為歷史建物,但還有很多被廢棄的老屋,等待復甦。
因為活化廢棄老屋不但要耗費許多時間、精神,整修經費也可能相當驚人,需要很多的巧思與熱情支撐。 不過幾年前,一群來自四面八方、平均年齡不超過26歲的年輕人,他們因為一起參加許多社會運動,意氣相投,選中一間有八十年多歷史,荒廢了二十年的鐵工廠,開始過著同居共享的生活。他們不但一起經營社會議題,還把理念落實在生活當中,來看他們的故事。
第45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羅盛達x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