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2-02-09全球脈動文字:婁雅君
緬甸政變一年
緬甸軍方去年2月1日發動政變,宣布接管一年,但是在去年底,又宣稱將在2023年舉行選舉。屆時會是一場如期舉行和公平的選舉嗎?學者分析,軍方可能透過修憲的方式,鞏固權力。國際上的經濟制裁,目前仍看不到成效。東協模式,以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態度,似乎都有利於軍方的布局。
但是,緬甸人的革命,仍持續進行中。民族團結政府和海外組織,仍持續聲援緬甸。城市大規模的抗爭,已經轉入少數民族村莊,每一次交火,就造成難民湧入山區和邊境躲避戰火,他們的物資極度匱乏,亟需人道救援。在這場革命中,台灣聲援緬甸聯盟也扮演海外支援的角色,為難民、民族團結政府提供必要的協助。
第73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劉建邦x 68 -
-
-
SystemAdmin | 2018-02-05司法人權系列報導:逃離迫害,難民的漫漫流亡路攝影:羅盛達
羅興亞悲歌
2017年8月底,緬甸若開邦爆發了對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的迫害,導致超過60萬的難民跨越邊境,進入孟加拉的難民營。聯合國的人權專員表示,這是有如種族滅絕的屠殺。羅興亞這個被緬甸政府剝奪公民身份的少數族群,因為長期受壓迫,許多人到處流亡、散落在東南亞國家之間,流離失所彷彿失根的浮萍。獨立特派員透過追蹤一個分散在泰國跟孟加拉的羅興亞大家族,了解這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心中渴望回家、但卻無能為力的辛酸。
在羅興亞人逃亡至孟加拉的過程中,許多人遭到極端分子殘忍殺害,甚至還有集體性侵女性的暴行發生。不少倖存下來的羅興亞女性必須面對那些有如夢靨的回憶,讓她們在難民營中飽受創傷之苦。而這些羅興亞女性雖然暫時逃離了殺戮,但在難民營中的生活仍然相當不容易。有些人因為缺乏足夠的糧食維持生活,不得不下海賣淫,成為性工作者賺取微薄的金錢。羅興亞婦女逃到孟加拉這個陌生國度後,迎接她們的不是美好的樂園,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困難與挑戰。
第533集
文字:楊智強 / 攝影:羅盛達x 46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緬甸‧民主之後
緬甸,這個充滿佛教意象的國度,近年來因為政策的開放,讓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個充滿開發機會的地方。尤其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民主選舉中大勝,取得中央的執政權後,外國企業更加看好它的未來發展。
國內的民眾,對於等待已久的民主終於到來,更是欣喜若狂。這個封閉已久的國家,被經濟敲開了大門,瞬間開放的政策,也造成土地價格和物價水漲船高。
雖然政府去年提高了每日的基本工資,一天3600緬幣,大約只有三塊美金,對大多數底層的人民來說,生活依舊相當艱困。經濟發展和貧窮問題,將是民選新政府上任後的首要挑戰。
我們所稱呼的緬甸,並不是單一國家民族的概念,而是一個聯邦體制。光是官方所承認的民族,就高達135個,他們有不同的語言、信仰和文化。英國殖民和軍政府統治超過一個世紀,不同民族之間,不但缺乏互信基礎,甚至彼此仇視。境內的武裝民族,長期與緬甸軍交戰,導致這些少數民族,逃往鄰近各國,成為難民。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翁山蘇姬,如何處理難民議題,將是他無可迴避的責任。同樣值得觀察的是,全國民主聯盟雖然取得執政,但是國防、邊境和內政部門仍掌握在軍方手中,權力根基穩固,更左右著緬甸政局的發展。
新政府力推南向政策,緬甸自然也是重點之一。七月份,台灣三十幾所大學相繼在緬甸的仰光和第二大城曼德勒舉辦教育展,深化雙邊的文化交流。
這兩年,來台簽證手續簡化,緬甸學生來台更容易,而行政院也正準備開放緬甸民眾可以免簽證來台,更遑論產業界看準緬甸民主之後的商機,準備進軍新市場。不過緬甸是全球都爭相角力插旗的新興市場,南向政策面對的是一場全世界的競爭,需要更宏觀和細膩的操作與考量。
第45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