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
-
-
-
AdminAdmin | 2024-07-03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文字:婁雅君
北投溫泉怎麼了
說起北投,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溫泉,這裡的泉質是台灣少見的酸性溫泉,地熱谷的青磺泉酸鹼值不到2,白磺泉的pH值大約3到5。
當泡湯風氣越來越盛行,大家想過嗎?這些酸性溫泉廢水,會排放到哪裡去呢?北投主要的河川,南磺溪和磺港溪,正在無時無刻地承載著這些溫泉廢水。
南磺溪也是關渡平原的灌溉水來源,從清朝時代開始供應農業用水,到了2018年就因為水質酸化,再也無法灌溉使用。這幾年學術團體開始在兩條溪進行研究,也發現河川酸化,改變了物種。環保團體在今年初向總統建言,要求中央到地方的主管機關,應該要改善酸性溫泉水破壞生態的現況。
第85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72 -
-
AdminAdmin | 2023-11-08土地環境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別丟!我們自己修
您通常都怎麼處理壞掉的電器或3C產品呢?以前人們會送修,但現在更多人會選擇棄舊換新。因為送修越來越麻煩,不是維修據點很少了,不然維修價格太高,讓人覺得划不來。其實在早期,電器商品的說明書上會有拆機維修的參考,現在不但沒有,廠商甚至會警告消費者,如果自行拆機,就不負保固責任。
這些鼓勵消費者汰舊換新的趨勢,不但製造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也剝奪消費者買產品應該有的維修權。現在,國際上興起草根維修運動,人們開始組成自己動手維修的社群,拿回維修權,也支持永續環保。台灣也有這樣的維修團體,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來看看。
第82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60 -
AdminAdmin | 2023-10-04能源問題攝影:周明文
零碳焦慮
台灣在今年完成修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以展示決心。同時新法也確立政府要開始徵收碳費,初期將針對約五百家年排放量達2.5萬噸,總共占全台總排放量八成的廠商們進行開徵。根據調查,企業減碳成本一噸要六、七千塊,現有的技術還不足以達到2050的淨零目標,而新科技的研發需要加速發展,淨零時程步步進逼,台灣企業正面臨嚴重碳焦慮。
今年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讓國內企業可以在交易平台買賣碳權,除了可以用在抵減碳費,也可以因應市場供應鏈達成碳中和的要求。雖然碳權也是經過政府或國際獨立機構的核發認證,但像這種碳抵換方式,在國際間仍存有很大爭議。
第82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6 -
AdminAdmin | 2023-05-10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塑膠轉生 淨零的未來
我們每天回收的塑膠都去了哪裡?有些經過處理後,可以作為紡織品、燃燒發電等用途。循環經濟在2050淨零排放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台灣,有廠商將回收塑膠製品,製作成仿木建材和各式商品。這些產品,在使用完畢之後,還能百分之百回收,再次回到生產線。就連製作過程產生的邊角料也能完全回收,不會產生廢棄物。
不過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競爭力?民眾的消費習慣能否接受?以及在政策上是否給予支持?都是循環經濟能否奏效的關鍵。從企業到個人的永續生產與消費,淨零的未來才可能實踐。
第80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x 66 -
-
-
AdminAdmin | 2022-10-05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竹林經濟的綠色循環
行政院去年底核定通過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期待能活化整體產業。其實民間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運用,就連堆積如山的邊角料都可以製作成生質顆粒,作為發電原料。甚至還有設備,可以去化各式各樣的農業廢棄物,只要將原料乾燥破碎後,投入生質能氣化爐,就可以生產副產品–生物炭和竹木醋液,更重要的是,最終端還能發電。
經濟部能源局在今年新增,農業廢棄物發電的再生能源,每度電躉購費率超過5元。要振興竹產業,不只要穩定上游原料,更應該在政策面,串聯各環節,才能讓環保的竹產業走向綠色的循環經濟。
第77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49 -
AdminAdmin | 2022-08-17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微型房屋的住宅解放
在國外風行多年的微屋運動,源自於有些人意識到大房子的負擔重,房貸一揹數十年,犧牲了生活的品質。因此,他們開始換成小坪數的房子,追求更經濟、簡單、接近自然的生活。甚至將小屋裝上輪子,載著自己的家到處旅行。
在台灣,也有不少微型房屋的選擇。但是相較於這些土地廣大的國家,台灣地小人稠,加上建地售價昂貴,農地建屋有諸多法規上的限制。想要在台灣透過微型住宅來實現居住正義,降低青年族群買房的壓力,行得通嗎?目前在法規上有哪些限制?民間對於微型住宅,又有哪些建議?
第76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x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