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SystemAdmin | 2025-05-07醫療公衛
波波醫師怎麽了 爭議篇
在台灣,許多人認為醫師不僅收入優渥,社會地位也很崇高。醫學系、牙醫系年年都是升大學的熱門科系,但要擠進台灣的醫學院窄門,實在非常不容易。於是一批批懷抱著醫生夢的學子,在2004年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就到波蘭、捷克、西班牙等地讀醫科、牙醫系,這些人回台執業被稱為「波波醫師」。
近幾年部分醫療糾紛,引發外界對波波醫師能力的質疑;本土醫學生及醫師,也兩度走上街頭抗議這群海外醫師的特權。到底波波醫生遠赴海外國際專班,是受什麼樣的醫學訓練?回台後的實習能否檢核他們的能力?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看幾位波波醫師現身說法,以及本地醫、牙學系學生及醫師反對的原因。
第901集
x 99 -
SystemAdmin | 2025-05-07醫療公衛
波波醫師怎麽了 解方篇
醫師人數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受到總額管制,其中一個目的是避免醫師太多,為了競爭業績而產生非必要的醫療。台灣就是透過限制醫學院校招生人數來做控管,醫學生每年上限1300位,牙醫系學生每年更只招收391名。
近幾年牙醫學系非常熱門,波波醫師無法考進國內的牙醫系,選擇去其他國家就讀,返台後必須通過一階國考,再參與實習,然後參加二階國考,就可以取得台灣的牙醫師執照,目前每年只開放50個實習名額給波波醫師,但有超過千人在排隊,這樣的作法公平合理嗎?
而台灣的醫院一方面控管醫師人數,一方面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還有急診,又面臨五大皆空的困境,原因是什麼?
第901集
x 90 -
AdminAdmin | 2021-12-08科學新知攝影:袁宏書
前進北極
全球暖化造成極地冰川快速融化,一直是全球科學家在努力解決的課題。台灣的地科界在11月下旬,首度將他們在北極圈進行跨領域地震站布設、觀測到的第一手冰震資料在波蘭舉行的「國際極地研討會」 發表分享,也成為研討會關切的焦點。
這次的冰震研究,是中央大學地科院與波蘭哥白尼大學在北極進行的第一次跨領域合作。過去到北極圈進行研究不難,但是在全球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 這支台灣的北極探險隊,是如何通過一關又一 關檢疫考驗,橫跨7707公里,挺進北極圈?
台灣這次在波蘭極地研究站周圍的兩條主要冰川,擺了38部地震儀,進行22天的地震資料觀測,不僅對極地研究站,長期進行冰川水文、水位變化、冰川快速退縮,提供過去沒有的第一手監測數據外,也讓台灣到北極進行地震、冰震的研究跨出重要一步。
第72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