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2-10-05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竹林的禁伐與哀愁
台灣的國產竹材應用廣泛,從建材、生活用品、養殖牡蠣搭建的蚵架,到外銷日本的竹劍,處處是竹材的身影,但是最近幾年缺料狀況卻越來越嚴重。台灣桂竹是國內竹產業重要的原料,產區主要集中在桃竹苗山區。
但是民國105年開始實施原住民禁伐補償條例之後,國產竹材的產量,從每年320萬枝,逐年下降,最近幾年剩下不到60萬枝。禁伐是為了涵養水土,以利山林的措施,但是這個補償條例實施後,不只造成竹材缺乏,反倒還造成竹林老化,甚至影響山區水土保持。條例的施行出了什麼問題?該如何重訂規範?
第77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47 -
AdminAdmin | 2019-08-0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
消失的竹子和它的產地
這幾年台灣的竹產業,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缺料狀況,起因於105年實施的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為了水土保持的林地禁伐,應該是相當合理的政策,但是在竹林地的實施上,卻可能衍生出其他的問題。因為竹林若不進行疏伐,老化的竹子和壞死的根系,會造成水土保持的危害。
早期認為竹子屬於淺根植物,無助於水土保持。但其實竹子的主幹在地下,包含地下莖和根系盤根錯節,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這也是竹子會被納入原保地禁伐補償的原因。獨立特派員循著竹產業一路從下游追溯到上游,帶您實地瞭解竹材缺料和產地所面臨的的問題。
第60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32 -
AdminAdmin | 2018-06-12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露營的三角難題
暑假到了,炎炎夏日,很多高海拔山區成了最好的避暑勝地,近幾年露營已經成為最夯的親子休閒活動。根據中華民國露營協會的估計,全台常態性露營人口有兩百萬人,不過隨著露營熱度高漲,隨之而來的爭議也不少。
觀光局公布資料,台灣露營區有229家位在「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其中以新竹81家最多,而且現有露營場很多都是在原住民保留地。全台1789家露營地,只有541家合法合規,但這個數字嚴格講起來並不正確,因為大部分業者只是有繳稅,但不符合現行法令。
受限農地農用,現行法令規定,農牧用地只有休閒農場才能設露營區,而1109個位於農牧用地的露營場,符合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的只有35家。高達九成露營場都沒有經過申請,根本沒人管。
觀光局五月發布「露營場管理要點」,未來如果執法,有九成露營區都得關門。究竟是法令訂得太嚴,還是業者不願守法,在原住民生計與山林保育之間,露營的難題該如何取得適度平衡?
第54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