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3-10-25社福弱勢系列報導:送愛到遠方,台灣國際援助足跡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新南向到緬甸 – 等待希望
緬甸,是東南亞最後一個從孤立走向開放的國家。2016年3月,緬甸結束超過半世紀的軍事極權統治,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成為國家領導人;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是緬甸人心中神聖的佛塔,也是帶給人民希望的重要象徵。
不過2021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引發內戰,造成數千人死亡,至少150萬人流離失所。至今兩年多,人民只能在困苦中找出路。
獨立特派員記者在緬甸內戰未歇、疫後經濟衰退的狀況下,跟著一群想把教育資源帶到偏鄉的台灣青年,新南向挺進緬甸。透過緬甸偏鄉一所華文小學校的故事,看看緬甸偏鄉面臨的教育困境與挑戰。
第824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75 -
AdminAdmin | 2023-10-25社福弱勢系列報導:送愛到遠方,台灣國際援助足跡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新南向到緬甸 – 火苗
緬甸偏鄉的教育資源少,每個村落裡面,不一定有設學校。因此不少偏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得離鄉背井,住進專門給孩子們住宿的地方,當地人稱為學生中心。
不過這些屬於慈善性質,專門接濟貧困孩童的學生中心,經費大多窘迫,居住環境簡陋,連讓孩子遮風避雨都很勉強。寄宿在學生中心裡的孩子,有些來自單親或家長吸毒的問題家庭。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緬甸中部有不少毒品製造基地,毒品氾濫,連緬甸軍政府都坦承,無法阻止毒品生產和販運激增的趨勢,當地吸毒人口已經多到統計不出來。這些來自問題家庭的孩子們住進學生中心後,教育能不能為他們的未來帶來希望呢?
第824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73 -
AdminAdmin | 2023-08-02社福弱勢文字:邱惠恩攝影:鄭仲宏
直視 無家者
暑假來臨,如果大家多注意一下,會發現不少交通轉運站等地,聚集一些遊民。這些遊民因為居無定所,因此也被稱為無家者。
從衛福部統計數據來看,登記列冊的無家者人數,近十年來,都在2500人到3000人之間,變化不大。其中,台北市無家者數量最多,有710人;高雄市跟台中市,也有300多人。
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群無家者?有一群台東的高中生們,在疫情期間,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夜晚的大街小巷,拿著從網路募集來而的物資,探訪這群無家者。學生們從無家者的身上看到了什麼呢?
第812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x 66 -
-
AdminAdmin | 2020-01-15社福弱勢攝影:周明文
公益變商機
農曆春節快到了,您是否為了安排過年期間的旅行傷透腦筋呢?
在宜蘭員山鄉的內城社區,這幾年經過社區協力,共同發展轉型,他們集結社區的鐵牛車,組成車隊,由村子裡的長者輪流排班,每天開著鐵牛車帶遊客走訪社區各個景點。一個原本只有1500多人的小村子,後來竟然創造出每個月高達一萬多人的遊客數。而且村民還達成共識,社區的經營所得,盈餘的20%必須回饋社區,用來照顧地方長輩,達成商業經營實現公益的理想。
另外還有一家原本從事醫療接送服務的公司,近幾年也跨足旅遊業,經營無障礙旅遊,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和親友或自行出遊。
第63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