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3-07-12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你所不知道的物理治療
現代人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長時間低頭或是久坐姿勢不良,容易造成頸椎和腰椎傷害。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肩頸痠痛盛行率高達55%,一半以上的人,一生中都會遇有肩頸痠痛的困擾。
而一般求診,大部分都是接受像熱敷、電療或是牽引等儀器治療。不過國外文獻顯示,這些儀器治療只能舒緩、暫時止痛,事實上還得搭配物理治療師的徒手治療以及運動治療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不過徒手治療所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在健保以量取勝的制度下,一般復健都是以儀器治療為主,使得物理治療師空有專業和技術卻難以發揮。其實物理治療不只復健,對健康促進、運動防護以及延緩失能都扮演很重要的功能和角色。
第80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58 -
AdminAdmin | 2022-08-31司法人權攝影:袁宏書
健保資料庫的下一步
您知道自己在健保資料庫的醫療等個資,過去二十年都提供給學術等單位研究,不需要經過當事人同意嗎?
八月中旬,憲法法庭針對人權團體申請健保資料庫釋憲案,做出合憲與部分違憲的宣判。除了健保資料仍然可以繼續使用之外,健保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不符合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的要求,欠缺當事人請求停止利用的相關規定,也沒有可以制衡的獨立監督機制,對個人資訊隱私權的保障不足,三年內必須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或其他相關法律,或制定專法。
其實早在十年前,民間人權團體就已經觀察到台灣的個資保護相當不足,最常被利用的就是國人的健保資料。2012年台權會等民間團體共七人,以存證信函向健保署表示,拒絕將他們的健保險資料提供目的外研究,督促政府重視個人隱私權與資訊自主權,沒想到這一步一走就是十年。
第76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57 -
AdminAdmin | 2021-01-13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我在偏鄉的日子
台灣的健保讓一般民眾都能享有良好的醫療資源,一直是台灣的驕傲,不過在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少,醫療資源普遍不足,也讓偏鄉民眾繳了一樣的健保費,卻無法得到同等的醫療。
為了解決偏鄉醫療問題,政府從民國64年開辦醫學系公費生制度,已經培育了6千多位公費醫師到偏鄉或離島服務。不過大部分的公費醫師在服務期滿後,通常都選擇離開偏鄉,醫院面臨總是留不住醫師的困境。
因此衛福部決定,今年度招收的公費生,服務年數要從現在的六年改為十年。不過延長公費生的服務年數就能解決問題嗎?醫師的養成訓練長,六年醫學系畢業再加上專科訓練,等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再下鄉十年,直到還完公費,最少也要38歲。新制對公費醫師的生涯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第6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53 -
AdminAdmin | 2020-07-15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醫材上限風暴
衛福部健保署因為對現有自付差額醫材訂定醫院收費上限,引發爭議,8大類352項醫材如果不符合價格天花板標準,不是得降價就是離開台灣市場,醫界反彈聲浪相當大。
目前醫材分「健保全額給付」「健保部分給付」以及「全自費醫材」三類 。這次健保署是針對健保部分給付,由民眾自付差額的醫材訂定醫院的收費上限,目的就是希望保障民眾權益。因為以往自付差額,同款的醫材在不同醫療院所價錢都不同,所以健保署才會訂出價格天花板。
但公告一出,引發很大爭議,也引起蔡總統關切,經過一場溝通討論會,原訂8月1日實施的新制宣布延期。不過這整件事的問題點有哪些?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第65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61 -
AdminAdmin | 2019-04-03政治經濟攝影:黃政淵
腎源哪裡來
台灣目前洗腎人口數已有八萬多人,洗腎率全世界最高。隨著人口老化,每年人數不斷增加,洗腎支出像是無底洞,近幾年都高居健保支出第一名。
為了減輕健保負擔,衛福部在今年二月發布《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讓想要換腎的人可以透過組間配對,與非親屬「一腎換一腎」。這是因為之前台灣活體腎臟移植只能限制在五親等內或是配偶,現在新制規定,如果有兩組家庭原本比對不成,就可以兩兩配對。經比對成功,就能進行組間交換,以一腎換一腎。然而這樣的法令突破,對於想要換腎的病友來說,究竟有多大幫助呢?
第59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x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