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4-07-24人物故事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小吃老店消失中
前陣子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行程去了哪些夜市、吃了哪些小吃,成為媒體的話題。台灣的小吃一直很受國內外觀光客的喜愛,但根據統計,台灣小吃、食品及飲料攤販,107年全台有16.3萬攤,到112年只剩12.5萬,等於5年來大減了23%。
小吃店大量消失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後繼無人是其中之一。現今消費者會要求食材、CP值,加上網路與自媒體發達,外送平台又多,都衝擊到老店的經營。時代不一樣了,老店如果要傳承?接班人要如何面對更競爭的市場環境?困境又該如何解決?
第86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94 -
AdminAdmin | 2023-02-15土地環境
粉古早味
說到蓮藕粉這個古早味,大家想到的產地可能是台南白河。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嘉義牛斗山農民製作純手工藕粉歷史悠久,到現在已經超過四十年。二十年前,洗藕粉的戶數曾經高達數十戶,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純手工產業目前只剩下六戶。
做藕粉繁瑣耗時,得經過清洗、榨汁、瀝渣、洗粉、沉澱、抓沙,曝曬等程序。當許多藕農不再看好,卻有兩戶農家能傳承到第三代。
年輕一代遵照阿嬤的古法做出純正藕粉,雖然無法大量生產,卻因著這分用心而溫暖的古早味,受到老饕的喜愛,曾經銷售到香港和日本。
但是這兩年受到疫情、俄烏戰爭影響,造成全球肥料上漲、基本時薪也上漲,加上極端氣候嚴重衝擊作物生產量,傳承三代的兩戶農家該怎麼突破內外環境夾殺,將流傳半世紀的粉古早味永續經營下去?
第788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x 45 -
AdminAdmin | 2021-09-22人物故事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青年總舖師之路
提到高雄內門,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總舖師的故鄉」。平均每五戶,就有一戶以辦桌為職業。從1970年代開始,不僅培養了許多名聞遐邇的總舖師,在激烈競爭中打響自己的名號,同時也擦亮家族招牌。
根據歷史文獻,台灣的辦桌可以追溯至清朝時期,隨著閩廣移民的移入而出現,如今已成為最能代表台灣常民文化風貌的一環。
不過總舖師的手藝要傳承下去,也得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返鄉青年夫妻李芝瑜和呂昭輝就是創立新品牌的青年總舖師,儘管經營時間不長,在業界卻已小有名氣。他們如何在古老的傳統價值裡尋找立足之地?又如何在突破框架帶入創新理念的同時,向過去致敬?
第71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