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SystemAdmin | 2013-08-22教育攝影:周明文
春春的異想世界
在教育資源匱乏的痲瘋村
張春春透過教會協助讀完大學
回鄉教書成了她的心願
希望讓知識
成為改變村裡孩童命運的翅膀
在前幾個星期大涼山系列報導中,我們聽到孩子的心聲,有人立志當醫生,想醫遍痲瘋村的病人,有人想當老師,要幫助痲瘋村的孩子走出去跟文明接軌。今天就要報導這樣的故事。
四川西南大涼山地區一共有三百多個痲瘋村,獨立特派員這次翻山越嶺跨過冕寧、昭覺、喜德、鹽源、越西五個縣,除了報導痲瘋病人的下一代怎樣擺脫宿命洗刷烙印,跋山涉水去求學,也深入其中幾個村子,探訪被隔離了50年的痲瘋病人是怎麼度過這段漫漫長日的。
在往鹽源的路上,得先渡河,過去騎馬,現在好一點可以坐村民的摩托車或走路,沿著陡峭的山路左彎右拐,非常驚險,可以體會當年村民的孤立無援。我們來到最偏遠的一個村子,距離越西縣大營盤學校五百公里,這裡有位羅校長,十年前因緣際會來到這裡,目睹一切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他於是拋棄一切,留下來教書,一教十年,唯一目的就是幫孩子改變痲瘋村現狀;除了羅校長,還有一個叫張春春的女孩,靠教會幫忙唸到師範畢業,如果留在外面他可以海闊天空,但春春的世界有自己的藍圖,他選擇回鄉,實現了替更多孩子改變命運的願望。在世界的邊緣一個最無助的地方,還是有人懷抱希望實現夢想。
第30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301 -
SystemAdmin | 2013-08-15教育攝影:鄭仲宏
美國大兵 新訓 第308集
「我們並未強迫你們來, 而是你們自己選擇來的,
你一定可以跨越難關的。」
他們說:一日陸戰隊,終身陸戰隊
八天之內國防部長上上下下換了三位,一個陸軍義務役下士洪仲丘的死亡事件對整個社會國家造成如此巨大的震撼和影響。還不止於此,他甚至動搖我們的國防,原本預計明年實施的募兵制很可能喊卡,因為不少已經報名的志願役都在問,怎麼退場,今年原訂募兵2萬8千人,截至6月底只來了462人,達成率不到2%。要募5個旅,只來5個連,簡直潰不成軍!還有,陸軍542旅和269旅一向是機械化精銳部隊,是保衛北台灣的鐵拳部隊,戰力最強。
洪案發生後,士氣低落,懷憂喪志。更糟的是,立法院空前火速通過軍審法修法案,朝野一致認為台灣已經是承平時期不再需要軍法,將在五個月內將所有軍審回歸民間司法。中華民國國軍建軍90年承受了空前巨變!民意真的就在一夕之間改變了台灣的命運嗎?獨立特派員從這週起將深入探討這個攸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
首先,來看看美國。台美之間,過去超過六十年是密切的盟友,我們的軍隊建制和訓練都來自美軍,在我們國軍遭到重創之餘,是不是該回頭檢視一下,到底軍隊該怎麼操練又該怎麼管理?美國在越戰過後就採用募兵制,除了提供優渥的條件吸引高中畢業生,更從高中老師做起,每年打開大門邀請老師們進入營區,親身體驗操兵的情形以及軍隊的生活,鼓勵學生投筆從戎發揮愛國心。美軍有150萬兵力,部署全球,很多人從小就崇拜美軍名將,因此每年招募的18萬新兵中不乏菁英,他們還可以經過嚴格測驗淘汰不合適的。這是台灣媒體第一次深入美軍部隊,親眼見到他們的招募與新訓過程,不是電影,這是真實場景,卻同樣給人很大的震撼和啟示。獨立特派員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陸戰隊基地的實況報導。
這次的採訪記者是余佳璋和劉翰麟,他們都是資深的軍事記者,過去採訪美軍部隊不是參觀他們的演習,就是邀訪式的走馬看花,這次深入美軍基地,毫不設限的自由拍攝了五天,讓大家看到他們的招募過程,真的是難能可貴,稍待一會還有這些美國大兵實地操練的畫面。
第308集
文字:余佳璋 / 攝影:鄭仲宏x 333 -
SystemAdmin | 2013-08-15教育攝影:鄭仲宏
美國大兵 招募
美國陸戰隊 豪傑中的豪傑
三個月的時間 脫胎換骨
精英中的精英 該如何招募?
一個18歲的高中畢業生,怎樣在三個月間脫胎換骨成為家人引以為傲的美國大兵?獨立特派員實地觀察到,新兵從入伍的第一天,下車的第一時間就接受震撼教育,班長用幾乎是嘶吼的方式下達命令,操課的時候,只見班長滿場跑,在每一個新兵旁邊大聲打氣、施壓,讓他們習慣紀律和服從。我們這次採訪的是陸戰隊基地,操練尤其嚴格。採訪記者余佳璋觀察,即使在休息時候,班長也毫不放鬆,在樹下跟士兵講以前部隊裡感人的故事,加強心理建設。
在三個月結訓典禮時,這群美國大兵即使才剛受階下士,也都被盛大的接受國歌和軍禮待遇,讓觀禮的家長都各個感動得不得了。等一下您從畫面中也可以感受到攝影記者的辛苦,我們的鏡頭也幾乎跟著全場跑。獨立特派員給您第一手紀實報導。
幾乎所有國家都需要有人願意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但需要怎樣的基本訓練才能成為合格的軍人?想想台灣,獨立特派員之前打造新國防軍的系列報導中,曾凸顯了這樣的問題:因為兵役縮短,新兵訓練只有一個月,相對於美軍三個月的紮實鍛鍊,台灣大兵怎堪大任?加上帶兵的士官長實戰經驗越來越少,大家不知為何而戰,洪仲丘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士氣空前低落,台灣國防能不設防嗎?
第30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297 -
SystemAdmin | 2013-08-08教育攝影:周明文
一粒種子種涼山
教育的種子如何在痲瘋村落開花結果?
一所學校的誕生 又會面臨什麼困難?
這些困難是阻力還是助力?
熱血記者張平宜在走訪痲瘋村後,發現這個被政策刻意忽略的地方,教育資源相當不足,因此他積極奔走兩岸,在涼山州的痲瘋村裡成立了第一所公辦民住的小學。創辦學校的過程,張平宜走得比其他人來得艱辛,他必須克服用水不足、交通不便、師資不足等問題。
但是,經過張平宜和團隊的努力後,大營盤小學的教學品質已經比其他偏遠學校來得好。在張平宜和團隊耕耘了十年以後,大營盤小學的規模逐漸壯大,不僅增設初中部,現在的大營盤小學更致力於轉型為非痲瘋病人的專屬學校。希望能藉此淡化大營盤學校學生身上的痲瘋村烙印。
另一方面,為了減輕這群孩子與家人分離的痛苦,大營盤學校也為學生開設減壓課,讓這群孩子的負面情緒能有一個傾訴的窗口。最後,我們可以察覺,對這群孩子而言,教育不只賦予他們知識,更讓他們有了實現夢想的能力。
第30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274 -
SystemAdmin | 2013-08-08土地環境
狂犬大作戰
絕跡半世紀的狂犬病
變種病毒席捲全台
考驗台灣的防疫機制
疫苗不足 流浪動物過多
走私動物頻繁 成為防疫最大隱憂
狂犬病爆發以來,全台灣草木皆兵,到處都有民眾通報又有鼬獾發病要咬人的狀況,要不就是通報捕捉流浪貓狗,讓消防隊捕犬大隊疲於奔命。當然,狂犬病因為是人畜共通的疾病,一旦發病有百分之百的傳染性,而且死亡率也是百分百,在公共衛生上非常重要。我們今天就要深入分析這個遠離台灣半世紀,讓人早就忘記,卻又捲土重來的疫病。
1948年台灣發現第一個狂犬病例後,1951年達到最高峰,有238名民眾被感染而死亡,十年間超過782個病例。這次狂犬病其實早在去年15個月前就被監測到了,而且出現在不同地區,代表病毒廣泛散佈,直到最近才被公布出來。專家分析,目前發病的鼬獾數量在持續增加,疫情還沒有達到最高峰,所以防疫工作得更加嚴密。全台灣估計寵物貓狗220萬隻,流浪動物8萬頭,要趕快從曝露在最前線的流浪貓狗拉起防疫線來。獨立特派員最新疫情分析報導。
過去農委會只管動植物,衛生署只管人的醫療防疫,各自為政,但是從禽流感我們學到的教訓是,病毒已經跨物種在演變中,這次狂犬病防疫及時提升為中央層級,跨部會進行,畢竟是件好事。
第307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李金龍x 248 -
SystemAdmin | 2013-08-01教育攝影:周明文
五百里長征
台灣人在四川蓋大營盤小學
提供痲瘋村孩子一個希望學園
孩子們每天翻山越嶺
只為了一個念書的夢......
連續幾周,獨立特派員深入中國四川西南最偏遠的大涼山,報導那裏曾被遺忘的痲瘋村,今天繼續跟著痲瘋村孩子們的腳步,長征五百里! 涼山州一共有17個縣19個痲瘋村,五十年來痲瘋病人結婚生育,多出了好幾千名無辜的孩子,如果不是台灣人在那裏蓋學校,把一所始終沒有畢業生的大營盤學校重建起來,成為大涼山痲瘋村孩子的希望學園,他們的求學路可能更加波折。
在學校開學前,獨立特派員的鏡頭記錄二十幾個孩子一路翻山越嶺,轉乘大車小車共四五趟,走出痲瘋村的艱難過程。沒唸書的父母一路送行,巴在車窗邊叮嚀孩子好好念書乖乖聽話。有的得花兩天一夜才能抵達大營盤學校,獨立特派員全程記錄。在最苦難的地方讓人懷有更多希望。
今天7月31日恰巧是彝族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的節日,也是中國十大民俗慶典之一,走出痲瘋村就是彝族孩子幸福的開始嗎? 獨立特派員大涼山系列還有後續報導。狂犬病疫情還在發展中,獨立特派員下周提供您更詳實深入的分析報導。
第30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56 -
SystemAdmin | 2013-08-01政治經濟
翻上另一個浪頭
韓國提出造船興國政策
造船市占率搶第一
台灣遊艇王國拱手讓位..!?
前陣子紅極一時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中場景最多的救生艇共有七艘,隨時間變換,這些都是台灣建造的船,從設計構圖到完工全一手包辦。
最早,台灣造船產業來自日據時代,日本人帶來了技術和經驗,它需要密集的勞力、精細的手工,台灣剛好這些條件具足,一度成為世界的遊艇王國,曾經替LV精品集團總裁改造72公尺的超級豪華遊艇,在歐洲頂級遊艇市場一砲而紅。
雖然台船、以及民間最大造船廠的中信到2014年前訂單全部接滿,但是卻敵不過韓國、中國整體造船業的強大競爭,他們相繼提出造船興國政策,韓國現在高居全球佔有率35%,前四大造船廠都是他們的,台灣不到2%。這是台灣又一個產業必須面臨的存亡之戰。
全球化帶動了運輸業一直往上走,蓬勃發展,每天共有四千艘貨櫃輪船穿梭在各大洋上,全世界的貨物80%以上都靠海運,如果少了貨輪,人類的經濟發展將倒退30年以上,台灣說要海洋立國,真的不能是口號
第306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x 291 -
SystemAdmin | 2013-08-01土地環境攝影:賴振元
歸鄉‧馬祖
馬祖戰地色彩消褪 觀光業起步
年輕人回馬祖開民宿 當導覽
從傳統漁業走向休閒漁業
讓在外的子女重新靠岸 返鄉馬祖…
暑假是觀光旺季,要消暑不是上山就是下海,離島機票一位難求,尤其馬祖,今年夏天觀光客比去年多了一倍,不但機位、連住的地方都客滿。但是過去馬祖甚麼都缺、甚麼都不方便,絕大多數年輕人不是為了求學就是就業,相繼遷來台灣,或長或短都在台灣待過一段時間。
不過這些年隨著馬祖戰地色彩消褪,觀光業起步,年輕人不再只有選擇留在台灣這一條路,回馬祖開民宿、做吃的、當導覽..多了很多可能。北竿的橋仔村,原本是個傳統的小漁村,現在也因為走向休閒漁業,老漁民把老家翻修做民宿,讓在外闖蕩多年的子女找到一個回家的理由。
第306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304 -
-
SystemAdmin | 2013-07-26政治經濟
大埔 拆了
抗爭三年未果
苗栗大埔四戶還是拆了
公義路上 是否還有公平正義?
抗爭三年,苗栗大埔四戶人家還是拆了,苗栗縣府趁著自救會成員北上抗議舉行記者會的同時,策略性的發動拆除行動,招來外界批評,說不夠光明正大,而且違背之前吳敦義副總統答應原地保留的承諾,有失誠信。
獨立特派員從三年前報導大埔徵地問題,就持續關注它的發展,今年初還重回現場關切四戶居民的生活現況。雖然苗栗縣政府表示,這四戶當中,有的是把突出的鐵皮架拆除,有的只拆圍牆沒拆房子,有一戶已沒有所有權,只有張藥房的五層樓正當路口,顧及交通安全全拆了,在法理上或許站得住腳,但是對被拆戶的生活及後續安置補償,是不是該有更細膩的作法? 大埔拆屋究竟是公義還是僅僅這四戶的私利?地區發展非這樣不可嗎? 就像台北市文林苑王家至今堅持原地重建,真的有道理嗎? 大家都該冷靜理性的想想!
第305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李金龍x 313 -
SystemAdmin | 2013-07-26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大壩河殤 浴火重生
兩大壩拆除工程作為第一步
生態復育、鮭魚返鄉
才是艱鉅任務的開始
在華盛頓州艾爾華流域的兩座水壩拆除進度接近70%,一面拆一面全方位的還原生態,包含復育本土植物以及讓鮭魚返回原生地,由於地形劇烈變化,其實復育工作面臨很大挑戰,有許多未知變數,但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大自然的復育能量比想像大了很多。
獨立特派員就親眼見到,鮭魚群越過了數千里一批批的返回家鄉,牠們躍出激流拼命往上跳,生命力好強,牠們居然能橫越數千里,在茫茫大海和激流中找到回家的路,當地的印地安人告訴我們,牠們會看星星會認路,彷彿具有導航系統,真的不可思議,牠們怎麼做到的呢?一起來看看。
第30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314 -
SystemAdmin | 2013-07-25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人權在風裡
「投入社會運動當中
社會實踐當中去尋找你的夢想」
─中國維權人士 陳光誠
司法是為了主持正義維護人權,但法律如果無法保護人民,甚至侵犯人民權益怎麼辦?大陸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不是學法律的,卻為了要幫村民、殘疾人士爭取權益,自學法律,曾經透過上訪,讓殘疾人士減免稅收,讓外地人和北京本地人都可以免費坐地鐵,被稱為赤腳律師。後來因為對外國媒體披露政府對一胎化強制墮胎這些不人道行為,而被軟禁,甚至以其他罪名關了四年多。
去年,他從家鄉躲過重重的監控逃了出來,後來到了美國紐約大學,三個星期前他來台訪問,呼籲年輕人從社會運動中去尋找自己的夢想。陳光誠說,人權應該像水跟風一樣自由,他雖然看不見,卻呼吸到、感受到、觸摸到台灣的自由氣息,立法院裡院外的推擠抗議,在他來說,都是台灣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正一步步恢復的民主和人權。
第30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307 -
SystemAdmin | 2013-07-18教育攝影:賴振元
畫出高牆外
一幅幅寫實的畫作
記錄獄中不為外人知的一面
林文蔚透過畫筆
繪出對監獄制度的反省與質疑
亦重啟對於人權與法治的省思
一般人對監獄的刻板印象,大多來自戲劇或是電影,不過逼真的情節多少帶著誇大的成份,至於真實的監獄是個甚麼樣?一般人是很難接觸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在宜蘭監獄有一位管理員,林文蔚,兩年前他在值勤時看到服刑中的十大槍擊要犯詹龍欄,在他面前跑步,他隨手拿起筆,畫下了這個場景,開啟了他用畫畫紀錄不為人知的獄中人生。透過作品,也傳達他對監獄管理及人權教育的深刻省思。一起來看林文蔚眼中的監獄風雲。
林文蔚做了13年前的獄卒,畫起獄中人與物至今欲罷不能,他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告訴大家,在高牆裡的真實世界。
第30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x 350 -
SystemAdmin | 2013-07-18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烙印1958
儘管與世隔絕、環境惡劣
也無法阻撓大涼山上痲瘋村
旺盛的生存意志與生命奇蹟
大自然的力量驚人,但是人往往也有強大的生命力。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深入大涼山,帶大家看到了另一個你無法想像的世界,半個世紀前,中國政府將一群痲瘋病患統統趕到深山裡,形成大大小小800多個痲瘋村,為的是要讓他們與世隔絕、從此消失。
那裡氣候嚴寒他們一無所有,經歷了最苦難的生活,但諷刺的是,他們不但沒死,還蓋了房子、建了村子、養起了雞鴨牛羊、種起了喬麥、土豆、白蘿蔔,最後還生下孩子。
是誰最早發現了他們,讓他們回到世界? 那是宗教的力量! 就跟台灣一樣,當初痲瘋病人無人聞問,沒人敢接近,是修女神父把需要帶進去,把重病的人帶出來。
今天獨立特派員要繼續帶您走入大涼山的痲瘋村,看到生命的奇蹟,一個殘疾的人手沒法張開,卻有辦法3天做出一雙鞋子,那裡到處都是小孩子,好多,雖然髒卻各個蹦蹦跳跳,這就是生命力。
鮭魚為了產卵洄游,用盡全身力量跳躍,穿過激流逆流而上;痲瘋村的人成天沒事,種地之外養孩子,但是他們還都活著。稍待一會兒馬上回來,要帶給您另一種活著的力量!
第30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322 -
SystemAdmin | 2013-07-18教育攝影:羅盛達
大壩‧河殤 鬼斧神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帶走累積近半世紀的大壩淤積物
讓老一輩才見過的沙灘重現
也讓艾爾華河流域重生
蘇力颱風剛過,它又急又快帶來超大雨量。台灣就是這樣,水資源看似豐富,卻在極短時間內就沖刷入海一切還給大自然,人類過去以為用工程就能建設並改善人居環境,但是這一百年看下來卻往往徒勞無功,還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彌補人定勝天這種觀念和作為的錯誤。
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報導了美國華盛頓州艾爾華流域拆除大壩的現況,今天要繼續分析為什麼拆除兩座大壩需要四年的時間?因為拆大壩最大的挑戰來自多達3000萬立方米的土石淤積物,如果用卡車一車一車運出去,得花非常多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工程專家在成本效益及鮭魚生態復育多重考量下,決定以四年時間分階段拆除,讓艾爾華河流域本身的能量將這些土石淤積物沖刷下去,也就是讓大自然當搬運工。
不過和大自然合作並不容易,專家必須精密計算拆除大壩的時間,同時持續不斷進行監測,獨立特派員特別跟著監測小組溯溪攀岩,走遍艾爾華流域的上中下游,來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怎樣重新刻劃愛爾華河流域的新面貌。
看到大自然掙脫人類的束縛重新奔放的過程,真的讓人震撼動容! 台灣也有很多束縛自然的工程,在氣候急遽變遷的今天,我們理解到要謙卑的和大自然共存,其中得學到的一課就是借力使力,善於利用自然的力量。
第30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