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輔具輔助政策調整,將從購買轉向租賃

分享文章

因應長照需求,2017年長照2.0上路後,針對長照所需的輔具也開始有補助,目前主要是補助購買,不過這項補助政策未來將改為以補助租賃為主。政策轉變的考量點是什麼?目前台灣租賃輔具的狀況又是如何?除了業者轉型租賃所需面臨的挑戰之外,民眾是否能接受輔具租借的新選擇?

長照輔具不用買!租賃成新選擇

目前台灣輔具租賃市場,主要客群還是短期使用者,同時很少可以獲得租賃補助,不過未來在長照領域,租賃輔具將是補助主力。因應台灣人口急速高齡化所衍生的高齡失能需求,2017年長照2.0上路後,針對長照所需的輔具也開始進行補助,是身障所需輔具之外的另一種輔具補助機制。

以上長照輔具補助對象,只要經過長照評估,就能享有每三年額度四萬元的輔具或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補助。(圖/獨立特派員)

目前的長照輔具品項總共有68項,除了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單趟或月租的爬梯機這四項只補助租賃外,其他長照輔具,有超過8成都只補助購買。不過,這樣的補助方式即將出現重大轉折。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在長照的失能個案中,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每個階段身體也會有所改變,在不斷改變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會需要使用不同的輔具,也要不定期更換輔具。因此他認為,也許未來可以朝向以租賃的方式為主,也希望每三年四萬元的補助額度,在民眾手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

民眾習慣直接購買 輔具業者轉型租賃有疑慮

在長照輔具特約店的門市,雖然也提供租賃服務,不過國內民眾的消費習慣還是以購買為主。台灣醫療器材門市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飛龍說:「租賃的人工費用會比較高,以床鋪來講的話,它的搬運工很貴,基本上來回大概就是要5000元左右,而且不含樓層的加成費。」

在一般的門市店頭,長照輔具的消費型態還是以購買為主。因此,面對未來補助政策的改變,門市業者有相當多疑慮。陳飛龍表示,做租賃商必須要有空間展示,而清消的車輛跟使用過的也要有所區分,當租賃出去以後還必須做家庭訪視,行政的成本就會比較高。

對一般的門市店頭來說,以購買為主的消費型態,每一個單一物件都是一次性的交易,後續常見的消費服務往往只有退換貨。但若要經營租賃業務,每一個單一物件將會有無數次的交易,將會延伸配送回收、清潔消毒、維修等後端管理問題,無形中增加了門市成本以及營運上的不確定性,也讓門市業者萌生放棄租賃補助,主攻購買市場的想法。

租賃輔具如何運作?政策調整需有相關規範!

在以購買型態為主的輔具市場中,第一輔具是相當特別的存在。切入輔具領域將近30年的第一輔具,從輔具諮詢及研發開始,之後就以輔具租賃為服務項目。

第一輔具更在民國107年成立輔具清消工廠,是台灣少數具備規模的輔具租賃、清消單位。(圖/獨立特派員)

完成靜置程序的輔具,要用清潔液進行消毒清洗,經過刷洗、脫水之後,每一件輔具都必須經過至少20分鐘的紫外線及臭氧殺菌,這也是輔具清消流程中最重要的感染阻斷。

第一輔具中心總經理方偉平說:「租賃輔具的使用者,他會擔心上一個人不知道生什麼病,擔心他自己接下來使用的安全,所以透過我們這樣專業的消毒法徹底殺菌,讓下一個使用者可以安心。」

經過第一階段的檢修評估,第二階段會開始進行相關的維修保養,確認零件與功能沒有問題後,還要利用冷光儀來檢測輔具的含菌量是否安全,才能包裝、貼上識別標籤。即使目前政策對於輔具租賃的補助項目並不多,但工廠內等待清消處理的輔具卻越趨飽和,反映輔具的租賃有一定的使用需求。

標章上有技師的確認簽名以及日期,作為控管的依據,也確保每一個輔具都具備一定的品質,可以送到承租者手裡。(圖/獨立特派員)

然而在國內輔具租賃市場萌芽初期,業者的管理能力也會受到更強的消費檢視。政策的調整,除了必須設計相關的規範及配套作為控管依據之外,能否提供合理的補助額度,不但攸關業者存續,也影響市場發展及消費權益。

台灣長期照顧物理治療學會副祕書長劉旻宜說:「如果今天政府的額度,是有一個很低的上限的話,最後存活的就是比較低品質的廠商。其實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只是在適應政府政策的給付額,民眾也只能用到低品質的東西。」

業界期待,政策的調整必須有更完整的配套,讓輔具市場可以更健康,使用者也能有更多的選擇與保障。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