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318學運十週年,太陽花世代的政治攝影:賴振元
指尖上的黑潮
過去要參與社會運動,要拋頭顱灑熱血,現在上街頭遊行示威靠的卻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網路。3月18日晚間當學生攻佔立法院的同時,搶先媒體一步,早在社群網站發布訊息,動員更多人到場參與,並透過行動網路,實況直播現場狀況,接著又集資募款,購買國際媒體廣告,讓這次的黑色學潮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一波數位時代的革命運動,強調做自己的媒體,不僅挑戰了傳統媒體的發言權,也實現了一種新型態公民運動的可能。透過獨立特派員的觀察,為您還原幾個關鍵時刻,分析對未來公民社會有哪些指標性的意義。
台灣這次學運從活動策劃、現場秩序、感性號召、資源募集到國內外宣傳,都讓人側目,以這樣的行動力和組織力,面對市場開放,台灣年輕人應該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才對。過去二十幾年,台商全球跑透透,不也靠著這樣的耐力讓台灣經濟變得強大嗎?
第341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318學運十週年,太陽花世代的政治文字:張筱瑩
誰的國會
318學生佔領立法院事件到今天已經一個星期了,學生從最早先反服貿在立院強行通過審查過程,打破了立法院玻璃門佔據議場,到前幾天號召大家包圍國民黨各地黨部,周日更有人在總統記者會後衝進行政院,抗爭節節升高也漸漸脫序,最終被強力水柱驅離,造成近百人流血受傷。這場染血的太陽花學運,原本單純而善意,會被註記在台灣近代民主運動上的一頁,但最後卻發生這樣的失控狀況,令人遺憾。
其實群眾運動本來就有高度風險,學生的訴求在各界支持下已經擴及全台甚至國際,要怎麼拿捏分寸、完滿收場需要很大的智慧。僵持到今天,學生提出的訴求包括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等,終究需要有人接招與回應,得回歸到朝野協商,府院共同解決。公視新聞這一週來守在學運最前線,首先就來還原這場風暴的導火線,以及不同於過去野百合世代,這群年輕人如何串連起這場太陽花學運。
第34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服貿 服不服
很多人反服貿,卻有更多人根本不懂服貿,不瞭解其實才是最大恐懼的來源,服貿到底是甚麼?半年前,在政府先斬後奏跟對岸簽下服貿協議才拿回台灣之際,獨立特派員就已經深入報導,但學生這次也表示,這段期間始終沒有太多媒體關心這件事,所以他們才決定玩一次大的,提醒整個社會注意。確實台灣很小市場小企業也小大家最擔心的就是當小蝦米遇上大鯨魚會不會全被吃掉?比如美容美髮業。
其實不只陸資,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國貨品早就鯨吞蠶食了台灣的市場,台北市忠孝東路的黃金店面換成了國際名牌服飾或連鎖店,小店小企業越來越難生存,但是對台灣來說,大陸還存在著政治上的威脅,比如我們的文化出版會不會在同文同種下被全部洗腦了?所以才讓服貿協議特別引人關注。獨立特派員就走訪出版和美容美髮業者,聽聽他們各方不同的聲音。
第34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張智龍 -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鄭仲宏
解放小琉球
北台灣的冬天又濕又冷,很多人都逃離台北到南部去曬太陽包含最近幾年非常熱門的小琉球!它是台灣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嶼,有世界三大之最,最佳觀日點、最多珊瑚品種以及全島就是珊瑚礁,不過它的面積也最小只有6.8平方公里,但是每年有將近50萬人到小琉球去玩,遲早會把這塊唯一的珊瑚礁小島給踩平了。
因此當地人發起,從每年12月1日至隔年3月31日是小琉球潮間帶的休養期,希望給這裡的生態有個喘息的時間和空間。但是獨立特派員冬天去的時候發現,潮間帶還是有不少遊客,甚至是當地人帶去的,明明大家共同簽下了遵守休養期的公約,卻依然犯規,警察和巡守隊看是熟人也不好取締,這樣的保育有何功效?小琉球與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都是珊瑚礁地質,有雀鯛科、隆頭魚這些相似的魚群,如今墾丁就因為遊客太多旅館太多被破壞了,很難回復,小琉球有前車之鑑是不是能由民間自發性的,和政府有策略性的防微杜漸呢?過去幾周獨立特派員連續報導了墾丁觀光與生態問題,今天就繼續帶大家來看看小琉球明天的憂慮!
第33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教育攝影:賴振元
熱鬪甲子園特輯
在83年前1931年台灣日據時代,一支來自嘉義的嘉農棒球隊打進了日本棒球最經典的甲子園大賽,還只差一步就拿冠軍,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被拍成了《KANO》這部電影,讓大家熱血沸騰。
透過電影,觀眾重新認識這支由漢民族、日本人和原住民組成的棒球隊,從完全沒贏過一場的社團校隊,經過苦練,最終打入冠軍賽的傳奇歷程,很多人才初步認識日本甲子園大賽的意義。獨立特派員在2010年曾遠赴日本報導熱鬪甲子園這個專題,不僅實地進入甲子園球場,觀察舉辦了近百年的甲子園大賽對於日本社會深遠的影響,更深入報導近年來台灣高中生為了追求棒球夢,前進甲子園,到日本野球留學的真實故事。今天我們以特集的方式重新整理製作,帶您看看真實的甲子園。
第339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鄭仲宏
玩翻墾丁
看見台灣這部片子賣座很好口碑更佳,引起很多人的省思甚至政府官員也拿來當教材和施政方向,但實際上有多大的效用呢?內閣閣員換了一批之後又能夠痛改積非成是、積習已深的環境問題嗎?獨立特派員在墾丁悠活事件爆發之後持續追蹤報導。
前幾個星期前我們播出了悠活復活,當時採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時,處長就表示,有心要輔導地方業者合法化,似乎這樣才能消化成長中的觀光人口,但是怎麼合法化?這幾年墾丁旅宿業快速成長,估計有上千家民宿,多數有合法爭議。
獨立特派員跟著屏東縣政府實地稽查,真的,地方只有一個稽查員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每次政府被批評執行不力時,責難就落到他頭上,大陸港台各種消費爭議投訴,他也要處理,最近聽說他要離職了。我們採訪那天,感受到他的無力與無奈,罰單照開,一開三萬,但想想:為什麼業者罰不怕?一年七百萬人潮加上無限制擴張的民宿,恆春墾丁的遊憩品質與環境負荷正逐漸失控。
第33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教育文字:婁雅君
偶魂
講起布袋戲,是伴隨很多人童年的記憶,早年台灣有兩個國寶級布袋戲大師,一個是台北的李天祿一個是雲林的黃海岱,他們都去世了,他們的子輩繼承了布袋戲班,一個維持傳統一個走向現代的霹靂布袋戲,長年下來他們都養出了很多粉絲,現在居然有粉絲自己玩出了名堂。
三年前一個叫三昧堂的團隊在嘉義首次展覽他們自創的布袋戲木偶,立刻艷驚四座;2012年底他們到北京展出也吸引許多大陸粉絲來朝聖。很難想像吧,這是七個平均年紀才三十歲的大男生的業餘集體作品,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人在工廠上班,有人教書,有人是髮型師,就因為布袋戲偶牽起了彼此的緣分,因為共同興趣與夢想,相遇之後開創了想不到的另一個人生。他們各自分工設計木偶、做衣服、做髮型頭飾、做兵器,當然還有人配口白、操偶,甚至自己寫劇本。戲偶挑起了我們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一種童真,回復到童年時候單純簡單的快樂,職場的不得意,生命中的波折其實都可以在動手實現幼年夢想中得到慰藉。來看看這七個大男生怎樣賦予木偶動人的靈魂!
第33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還我棺材本
勞委會在今年2月17日正式升格為勞動部,馬總統在致詞時對勞工開出支票,除了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之外,還要符合國際趨勢,打造一個更人性與尊嚴的勞動環境,但現況真如此嗎?勞動部不是還在跟關廠工人打官司嗎?還有大約一千名華隆退休員工因為領不到退休金,一年多來不斷走到街頭,爭取他們的養老金、棺材本。
前年九月獨立特派員曾報導華隆工會372個會員發起100天的罷工行動,他們平均年齡六十歲,有人在華隆工作四十幾年,他們多數投票否決了打對折的退休金跟資遣費,用百里行軍的方式從苗栗走到總統府。當年他們簽下退休金協議書,說好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退休金,結果卻跳票,於是只好自力救濟的方式成立自救會。這一年多來獨立特派員始終關注他們的狀況,今年一月過年前,就在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第三天,華隆勞工又來到總統府前要讓社會大眾聽到他們的心聲。他們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第一代、第二代勞工,付出了青春跟健康,卻在終老之年遲遲等不到安養的一天,跟著獨立特派員關切他們實際的生活。
第33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
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北風(下)
台灣很多地方都要觀光,很多年前大家挖空心思就開始設計各種名目的節慶活動: 海洋音樂節、童玩節、蓮花季、桐花祭...一籮筐,但憑空生出來的觀光活動總沒有腳踏實地有文化和自然為根底的來得長久。
上個星期我們播出北風馬祖紀錄片上集,今天要繼續播完下半段,完整告訴您馬祖這個地方因為最晚解除戰地政務,又離台灣比較遠,可以說是封閉在閩江口外,所以保留很多自然風貌以及傳統習俗,去過的人都很難忘,擁有絕對豐富的觀光資源。不過我們講:天時地利人和,好像從來不曾站在馬祖這邊,所以他們最後只能靠人民自決,博弈公投試圖改變命運。
當年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馬祖人都先後跑到台灣,因為生活不下去了,他們對馬祖的記憶是痛苦不忍回顧的,但多年後,鄉愁讓他們重返故里,卻只見蕭條與荒涼,又感到一股惆悵和虧欠,這是何等矛盾的心情! 其實想想不只馬祖如此,很多台灣南部或偏遠鄉鎮的人也急著往城市跑,這樣的故事一直在不同地方輪番上演,不都一樣? 放棄了原本的生活和基礎工作沒人要做,就像馬祖的漁業沒人接棒,到時候好吃的魚都得靠對岸運來,我們究竟還剩下甚麼? 繼續來看北風下的馬祖。
第336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北風(上)
在歷史上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的島嶼,除了本島之外,金馬澎湖這幾個離島也都如此,島嶼上的人早年依循自然法則討生活,但這百年間因為政權的幾次興替、經濟發展的快速腳步,人為造成了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你大約還記得2012年中的馬祖博弈公投吧,很多人對它一知半解,公投把大家的意見兩極化贊成或反對,但其實裏頭卻有著深層的意義,外人很難理解,大家除了好奇想看看馬祖到底是個甚麼地方,在公投之後一窩蜂的去觀光個幾天,你還有甚麼進一步的認識?
獨立特派員在公投後決定長時間觀察馬祖的改變,也想跟居民生活在一起,了解這個長期被忽視的地方是怎麼了,所以我們製作了北風這支紀錄片,要在今天的節目中播出。由於片長一個半小時,我們分成上下兩集在連續兩周的節目中跟大家分享,裏頭跨越了春夏秋冬四季,交代了以打魚起家的馬祖居民在戰地政務解除前後八十年間生活的巨大轉變,請您細細品味、觀賞!
第335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羅盛達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鄭仲宏
悠活復活
連續幾天全台被寒流籠罩,又濕又冷,相較之下南部氣溫暖和一些,尤其恆春墾丁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去年墾丁觀光人次720萬,這麼多人把附近的旅館民宿都住滿了,年底,一場會議讓部分區域暫停營業四個月的悠活度假村,再度復活,這又是一樁就地合法案嗎?
悠活渡假村佔地1.5公頃,距離珊瑚礁潮間帶不過30公尺,每年夏天410個房間一房難求,營業額五億,去年五月被人翻出舊帳,指出14年前未環評先營業引起爭議,被勒令部分停業。四個月後有條件通過環評,這條件是三年內污水零排放,這讓緊鄰珍貴海域資源的飯店業者今後更有理了。
目前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旅館民宿369家,未完成營業登記的超過八成,墾管處和政府究竟要怎麼處理? 怎樣對其他業者交代? 墾丁遊客即將上探一年八百萬,未來如果拿不出明確管理辦法,不但社會公平正義無存,寶貴的自然資源也將受到空前挑戰。
獨立特派員在大家吵鬧完之後,繼續追蹤報導。
第33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體育攝影:賴振元
瘋路跑
你知道台灣當前甚麼活動最夯嗎? 路跑!
它取代了單車,成為最火紅的全民運動。去年一整年,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路跑就有256場,算算平均兩天就有一場,逢周末假日,一天甚至有五六場同時登場,五花八門,像彩色路跑、紅酒路跑、Hello Kitty、殭屍路跑..遍地開花,吸引許多人因為好奇好玩陸續加入。
和五年前相較,路跑人口成長百分百,竄升為台灣人最愛的運動前三名,有四分之一的運動人口選擇慢跑做為平日的休閒興趣,有人甚至上了癮,每周都問人: 你要去哪路跑? 為什麼短短兩三年台灣人瘋路跑? 以舉辦場次來算,我們已躋身全球舉辦馬拉松總數前十名,以密度來算全球第一,但我們是否具備了成熟的馬拉松文化? 獨立特派員在過去半年參加了不下十場路跑活動,有最深刻的觀察和分析報導!
第33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體育攝影:賴振元
女力馬拉松
一窩蜂的路跑熱潮,其中成長最快的族群就是女性跑者,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直到半世紀前,跑步仍被視為女人的禁忌,更遑論參加馬拉松比賽。
就以世界著名、歷史最悠久的波士頓馬拉松為例,從1897年創立以來,一直都是男性的競技場,直到1966年才有第一位女性偷偷闖入賽道,證明女性也能跑完馬拉松。經過五年的努力,1972年才終於開放女性參賽。
在運動行銷業者不斷以創意操作下,路跑已經從運動變成一種時尚,一場場專為女性設計的主題路跑,上萬個名額總是秒殺。到底女生愛跑步,除了好玩、揪伴參加嘉年華會,拿紀念衫、腰包這些有時尚感的限量贈品外,還有甚麼樣的動力讓他們不怕曬黑不怕苦和累?
第33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政治經濟文字:張筱瑩攝影:張智龍
敲開你家大門 第333集
-
2014-02-04政治經濟
春風盼不回
每年過年都會讓人想到寒冬送暖,獨立特派員過去關心弱勢的一群,包含基層的勞工,這些年雖然有了工會有了勞基法保障,失業有失業補助,但他們的工作機會並沒有更好。
17年前台灣曾經發生一波關廠潮,老闆落跑丟下一堆員工,他們拿不到薪資、退休金,只好自立自強組成關廠工人連線,從最早的三百名聯福工人臥軌抗爭,到今天,17年了,還在上街頭,隊伍越來越短。去年有好幾個曾經站在第一線的女工去世了,過年前他們一起團聚吃湯圓,人數也越來越少。目前桃園台中幾個地院先後裁定,當年政府代位求償給這些關廠工人是具有政府國家補償的公法行為,並非一般民事的貸款契約關係,所以將勞委會告這些工人的案件轉移到行政庭。輾轉上訴再上訴、開庭再開庭,這些年屆七十的勞工還能跑幾次法院呢。獨立特派員追蹤報導。
第333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林信辰 -
食品安全攝影:賴振元
卓越大賞 胖的整型術
台灣爆發一連串食安問題讓消費者如同驚弓之鳥,食安法修法就要求必須公布所有添加物,但這樣可行嗎?
可口可樂因為配方是全球機密,一度傳出考慮退出台灣市場。泰山、義美、統一等大廠也表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們舉出以咖哩粉為例,混合二十幾種原物料,怎麼可能全部公開標示? 消費者雖然有知的權利,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要求業者得把香料等複方全部公布,到底商業機密和食品安全要怎麼兩全? 獨立特派員去年在胖達人麵包事件當時做了一系列深度追蹤報導,探討好吃的真相,今天來回顧這則報導!
要東西好吃,就要添加原本食物之外的東西,才能保鮮又兼具色香味,這對於從事食品化工業的人來說,原本是必要的,而且是人類發明的一大驕傲,但為什麼從澱粉到香精都有問題呢?
現行法令允許總共18類、近九百種食品添加物可以被吃進肚子,它們多數來自化學合成,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少碰為妙,但是獨立特派員調查發現,這些食品的配角現在不僅廣泛被用在食品中,甚至反客為主成了主角。
首先,帶您從逐漸成為國人主食的麵包來看,很多人一定吃過韓國麵包,表皮酥脆,咬起來又Q又軟,像麻糬,放兩三天也不會硬,你知道嗎? 它50%以上是食品添加物中的化製澱粉做的。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食物究竟怎麼經過人工整型變美女。
第33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食品安全攝影:賴振元
卓越大賞 原味覺醒
自從毒澱粉事件之後,很多人家裡都買了麵包機,自己做麵包,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做的跟店裡買的就是不一樣,少了點口感少了些香味,也沒有那麼漂亮的光澤,這就是添加物的效果,也就是每家店自行配方所謂的商業秘密,這秘密究竟是甚麼呢? 從塑化劑到修飾澱粉,問題的核心都在複方。
獨立特派員特別到台南一家知名的布丁工廠觀察他們的生產線,這一向是每家業者的商業祕密基地,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在製程中被加了甚麼東西進去。我們也找到一個過去在賓漢公司跑業務的人,他揭露起雲劑的秘密。起雲劑,也有的叫做安定劑,換湯不換藥是同一種東西,這是台灣食品業自創的名詞,它就是一種複方,過去,如果是由好幾種食品添加物混合組成,就不必寫明每一種成分,這讓不肖業者在複方的保護傘下很容易動手腳。根據最新上路的食品衛生管理法,業者必須全數列出,就像可口可樂,商業機密全曝光,做得到嗎?
第332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教育攝影:鄭仲宏
大學生死門
幾個月前屏東永達技術學院老師領不到薪水抗議,後來雖然暫時解決,但台灣面臨少子化及本地學生流失的問題仍然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教育部估計,105學年大一新生只有24萬7千,117學年只剩17萬不到,比起100學年減少三分之一。
招不到本地學生的學校,只得努力招收境外生,有的已經私下到對岸拜訪,或讓老師到那裡兼課,目的就在找活路,連馬總統也表示應該檢討三限六不政策,並提高陸生比例,但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
20年來台灣廣設大學,專校升格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升科大,大學由23所增為120所,不但如此,原本的大學也競相擴增學生人數,台大就從2萬多人增加到3萬。這樣下去,當然在面臨少子化的今天會搞到有學校快撐不下去了。除了屏東永達曾積欠教師7個月薪水,高鳳技術學院更借貸700多萬無力償還,被查封校產,上百件設備被法拍。
獨立特派員在過去半年多,持續關注南部幾所大學院校,點滴記錄他們從招生、開學、開董事會、學生選課上課的狀況,有的教室早就鎖起來,因為沒人上課,有的班級只有一個人,得跟另外一班只有四個同學的併班上課,學校花了很多錢做硬體卻沒人用,老師還得發展第二專長,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誰能解決?
第33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
-
2014-01-14司法人權
空城記
苗栗大埔案政府敗訴,影響到未來公共政策土地徵收問題,台中捷運車站有兩處徵收案就暫時喊停,馬總統愛台十二項建設排名第一的桃園航空城計畫也受到一些衝擊。宣稱產值2.3兆,能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的桃園航空城,區段徵收超過三千公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面積的區段徵收案。
涵蓋20個村一萬五千戶4萬6千人受到影響,還有5間學校因此滅校。縣政府已經開了上百場的公聽會,但還是有居民不安、抗議。就在去年底跟大埔一樣發生了一樁慘劇,83歲的老農民喝農藥自殺,他們家族還有好幾位七八十歲的老農,在過去30年已經因為興建機場和周邊設施被陸續徵收過三四次,這次他們實在很害怕,過去的經驗讓他們不再信任政府,很多居民都希望能先看到補償辦法、先被安置再拆房子。在台灣長期重工商輕農業的政策下,農地又少了好多,農民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第330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林信辰 -
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再戰老農津貼
立法院這個會期又休會了,趕在休會前農委會提出老農津貼修正案,要將現階段只要年滿65歲,投保6個月的農保就能領取老農津貼的門檻提高到15年,這個案子還是沒有過關。
老農津貼從民國84年開始,每逢選舉一路加碼,從三千漲到七千,領取人數從36萬增為67萬,你覺得可能嗎?離譜的是,農委會去年預算1195億,其中福利及各項補貼就佔了775億,超過六成,嚴重排擠農業建設、技術研發,以及更重要的─輔導年輕農民鼓勵從農。
老農津貼在2007年朝野一致共識下,讓它跟國民年金銜接,本來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加碼喊價的問題,但又在第二年來個政策大轉彎,造成2011年總統大選再加碼。
兩年前,我們到台灣各地訪問農民,了解他們對老農津貼的想法,也問了國民兩黨歷任的農委會主委副主委及政務委員,至今看來,問題還在原地踏步。請看我們的報導。
第33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14-01-14攝影:張智龍
媽祖任務
這個月初博弈條款雖然在立法院初審通過,但三分之二的條文沒有達成共識,得交付朝野協商,恐怕又有得拖。對馬祖來說,軍隊已經撤得只剩三千人不到,一定得拼觀光。
與其空等博弈,不如仰仗去年十月落成的媽祖宗教文化園區來得實際一些。在台灣本島,每年三月台中大甲媽出巡吸引百萬信徒跟隨,已經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周邊相關活動帶來30到40億元商機。
馬祖是媽祖娘娘的靈穴,也就是當年媽祖落水後屍身漂上岸的地方。在這裡,有一座高達三十公尺的媽祖巨神像,守護著海上往來的船隻和漁民,耗資兩億四百多萬的宗教文化園區不但想一搏台灣觀光客的商機,也想爭取對岸福建的旅遊團,畢竟從馬祖北竿到最近的福建黃岐才25分鐘航程,預計今年通航後可以實現一日生活圈。
第33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張智龍 -
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要不回的土地
去年我們報導了馬祖土地問題,今年把鏡頭轉到金門。金門馬祖在戰地政務時期軍民一家,為了蓋碉堡挖壕溝,做各種防禦工事,整個島嶼幾乎整塊整塊的土地被規劃成前線堡壘,居民也二話不講的把祖先的墓地菜園房屋給捐了出來,但是民國81年解除戰地政務後,30年間駐軍越來越少,從最多十萬大軍到現在不到一萬。
廢棄的軍營不知多少。過去政府用「金馬安輔條例」與「離島建設條例」來解決土地被佔用徵收問題,還是有很多結無法打開。不少當地居民金門台灣兩頭跑,申請、陳情、打官司。最早他們的祖先在唐宋、明清時候就來到金門,當時土地持有可能是用毛筆寫的,或是繳稅、准予經營的一張紙,不符合現在政府要求的土地證明,再加上早期地籍測量不精準也不完整,所以官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吵了幾十年還理不清。跟著獨立特派員來看看這一塊塊要不回的土地。
第3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
政治經濟攝影:鄭仲宏
廢水的里程
高雄的封測大廠日月光被查到埋暗管,偷排有強酸的廢水,除了停工還可能判賠上億元,社會一片撻伐之聲,但日月光真如外界所說的埋暗管嗎? 抓到了日月光就能從此改善後勁溪汙染問題嗎? 後勁溪其實是高雄一條大水溝,只有13公里長卻大大有名,就因為它從來沒清澈過。
夾雜著各種刺鼻的味道,除了日月光還有很多小型工廠都往這裡排放廢水,這叫陸排,因為楠梓加工出口區沒有聯合汙水處理廠,因此廢水都由工廠各自處理,有的跟附近的仁大工業區、台塑中油的廢水流放大海,或走陸排流入後勁溪。後勁溪還提供沿路一千六百公頃農田灌溉用水,它的下游到住宅區,這十年來政府花了65億整治美化,蓋了很多房子,後勁溪和人有著密切的關係。獨立特派員帶您從下游往上追蹤廢水的里程!
第32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