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
人物故事攝影:袁宏書
拾荒人・小人物・趙文正
-
藝術攝影:羅盛達
跨界文創–台灣妖怪與超級電腦
20世紀初,從英國引入文創產業這個名詞後,近20年來,台灣也不斷嘗試讓既有的文化加值,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近年努力推廣的目標與願景之一。「文創」一詞充斥在你我周遭,但究竟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文創又有什麼樣新的趨勢及意涵?
我們來看看台灣妖怪文學遇上超級電腦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台灣妖怪學近年蔚為潮流,小說、桌遊、電影,如雨後春筍以多元樣貌出現。妖怪,串連民俗、文學、科技、動畫藝術,加速了文化跨系統的整合與創新。妖怪風潮讓當代藝術跨域整合,透過數位科技、動漫、插畫,成為「妖言惑眾」的顯學。充滿生猛氣息的台灣妖怪,吸引了跨領域、跨技術的人才。台灣鬼怪如何以文學為基礎,串連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算圖農場,再結合動畫藝術,產生多元創新。
第649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
-
藝術攝影:羅盛達
跨界文創–生存的兩難
軟實力也得有良好的環境空間來培育滋養。政府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7年起,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陸續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台北、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據點,這五大園區,分別在不同的縣市,也因為地方屬性而有不同定位。
文創應該是門好生意,不過文創園區的商業經營挑戰重重。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花蓮園區去年與經營廠商終止契約、收回自管、進行轉型。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只有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
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最為引人注目,雖然餐廳、商店太多、藝文性不足屢遭批評,不過華山文創也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究竟文化創意園區該是什麼樣貌?要如何兼顧創意與營運管理,才不致陷入生存的兩難呢?
第649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
-
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攝影:袁宏書
在宅防疫最前線
截至五月底,全球已經累計五百多萬武漢肺炎的確診病例。台灣因為超前部署,加上全民配合防疫,並沒有發生新的本土病例。
武漢肺炎對全球衝擊,不只改變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在醫療部分,國際上也出現兩種新的做法,第一是住院的病人,如果沒那麼嚴重,可以回家,由在宅醫療接手。第二,如果是輕症個案,讓他們回家裡進行追蹤,也同樣由在宅醫療團隊照護,以減輕醫院醫護人員的負擔。
面對這波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台灣的在宅醫療團隊不只開始行動建立模式,日前也在COVID-19在宅醫療線上世界大會,把台灣居家防疫的經驗分享給世界。
不過即使有在宅醫療接手,社區防疫才是根本。現在台灣成立「全國社區防疫行動聯盟」,嘉義新港鄉還率先全國成立「社區防疫行動委員會」,來整合警政、衛生、醫療、教育、宗教等一起分工合作。
第64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體檢520-長照2.0的難題
從長照1.0到2.0,政策邁出一大步,不過長照2.0自上路以來,每一個關卡,都引發不少討論。其中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錢的問題。回顧長照1.0,執行經費每年不到40億;但長照2.0開始之後,政府編列的經費,就以倍數激增,到2020年,已經衝破1.0時期的10倍,來到每年500多億元。究竟這些錢從哪裡來?有沒有花在刀口上?以及,會不會破產呢?都有待檢視。
而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人力資源,長照2.0的服務對象,把原本的4個族群,調增為8大族群;同時也將8種服務項目,擴大為17項。在這種服務版圖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台灣長照的人力和機構,能否在品質上,跟上時代的腳步呢?
第64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青年世代攝影:周明文
體檢520-蔡政府的青年課題
2020年1月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再度連任,也在520舉行就職典禮。獨立特派員推出《體檢520特別報導》,檢視過去四年的執政成果,及未來四年的方向。
這次總統大選投票前夕,各地火車站及高鐵出現非常多返鄉投票的年輕人,他們是這次選舉的關鍵選票,也讓小英總統以817萬多票創下歷屆總統大選史上最高得票數。這次選舉,蔡總統得到廣大年輕人的支持。
不過根據勞動部在今年3月公布最新青年勞工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15-29歲的青年每人薪資平均為31603元。台灣青年面臨的困境是低薪、高房價、高租金,讓現在的八年級生青年世代必須得身兼數職,才能負擔生活支出。
再加上台灣城鄉差距大,很多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蔡總統在競選時,也都明確指出現今青年面臨的困境。要如何面對與解決,需要政府有更積極的作為與對策。
第64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
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體檢520-長照2.0大變革
未來四年,還有一個亟需重視的議題,那就是高齡社會的挑戰。台灣,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2018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超過14%,從高齡化轉為高齡社會。根據行政院國發會預估,到了2026年,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相關議題,已經迫在眉睫,不容忽視。
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上任後,隨即革新長照政策,不但於2017年1月,開始實施《長照十年計畫2.0》,同一年6月,也開始施行《長期照顧服務法》。長照2.0推動三年多之後的今天,相較於長照1.0,到底有那些創舉?是否真能提升或擴大需求者的服務?目前這些制度,又遇到什麼樣的瓶頸呢?
第647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
-
-
-
-
-
-
司法人權攝影:袁宏書
重啟銅鑼灣書店
歷經一年的籌備,香港銅鑼灣書店在台灣重生了,開幕日期4月 25日,正是林榮基離開香港,流亡到台灣一週年的日子,別具意義。
發生在2015年的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震驚兩岸三地,書店的股東、經理、店長、員工等五人被失蹤,林榮基還因此在中國被關了八個月,罪名是「違法經營書籍銷售」,回到香港之後處處受到監控。銅鑼灣書店事件不只讓香港人年輕人擔心出版、言論自由被剝奪,還間接影響了去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更讓一輩子賣書、看書的林榮基,成為香港反共人物的代表、台灣人認識香港的重要窗口。
去年九月,林榮基透過募資平台,籌募到開書店的基金之後,從找房子、設計書店、到拜訪出版社、書商,幾乎都是自己一手包辦,獨立完成。
銅鑼灣書店重啟的這一天,六四運動學生領袖,也是華人民主書院創會董事會主席王丹,特別請人寫「自由」兩個字,致贈給林榮基。銅鑼灣書店在台灣重新開幕,林榮基想說些什麼?又將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第64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零接觸革命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但各行各業已經開始超前部署,著手準備進入停課、停班甚至封城階段的措施。
保持社交距離、遠距上班上課等因應,讓台灣進入一個零接觸時代的生活模式。許多中小學從一開學就已經訂出停課計畫,也著手準備遠距教學。因為城鄉差距及數位素養落差,原本就有許多困難,中間又歷經Zoom軟體的資安風波,等於又要從頭開始,家長及師生都被動參與了這場零接觸革命。
而因應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者的醫療需求,台灣通訊看診也意外有了新進展。企業更因為要維持社交距離,多了在家遠距上班、甚至用科技遠端操控工廠的新模式。這一場零接觸革命正改變你我的生活。
第64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疫情下的就業危機
-
-
-
科學新知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5G時代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許多國家採取隔離政策,希望阻絕疫情。人不能移動,線上溝通成為必要的重點需求,也讓網路應用的5G發展備受矚目。
2月底5G頻譜競標結束,兩個階段的總標金高達1421.91億,台灣僅次於義大利及德國,創下世界第三高的紀錄。得標的電信業者紛紛喊出,5G將在第三季,也就是暑假開台,目前正如火如荼投入基地台建設。
而在開台初期,除了可以享受是現行4G網路10倍左右的上網速度,消費者主要可以利用到的5G應用,就是影音及娛樂的附加價值。未來遠距醫療、無人車及物聯網,也可望因為5G而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到底5G時代將為我們的未來帶來哪些改變?電信產業又會發生哪些變化?
第64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的挑戰
目前農委會提出來的農退儲金條例草案,是針對未滿65歲的實耕農,而且是農保被保險人,採自願方式,由農民根據勞工基本工資,選擇1%-6%的存繳比例,而政府則會拿出同額的比例,放進農民退儲金專戶。根據農委會的估算,農民如果以6%,存繳25年,65歲後可以月領的退儲金加上老農津貼,大約是1萬8千元;存繳35年則大約是2萬6千元左右。不過必須有參加的農民才能領這筆退儲金,沒有參加者的農民只能繼續領老農津貼。
至於維持了三十幾年的農保投保金額10200元,保費跟保障都過低的問題,並沒有隨著這次方案的提出進行調整。這個方案提出後,農民參加的意願夠不夠?對農民老後的保障是否足夠?而不讓老農福利津貼落日,未來的財政負擔是否可以長久等問題都需要思考。政府跨出第一步之後,考驗才要開始。
第64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
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攝影:周明文
抗疫最前線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升溫,剛結束的清明連假,台灣各個旅遊景點大爆滿。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國人連假出遊聚集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引發疫情疑慮。
而隨著確診及返台入境者增加,目前全台居家檢疫及隔離者近五萬人,最近更頻傳居家檢疫及隔離者違反規定外出的情形,有人出去買東西,也有人外出談生意,還有人跑到夜店,或是到網咖打電動。
目前很多縣市為了執行居家檢疫服務工作,都成立居家檢疫關懷中心,除了執行每日電訪,還設置了關懷專線,協助獨居的居家檢疫者送餐或是倒垃圾,每天四處來回奔波,相當辛苦。
而除了這些站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醫院裡的醫護人員,他們內心的壓力更大,不只工作,還有更多是來自家人的擔心。武漢肺炎疫情已經是全球大流行,台灣社區感染兵臨城下,防疫人力問題是我們接下來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第64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農民退休金方程式
怎麼照顧看天吃飯的農民,常被各界關切,目前軍公教、勞工都有可以支領退休金的保險制度,但農民卻只有每逢大選就被拿來當選舉支票的「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可以依循。
農民的收入來源,不像一般職業,有固定的薪水,農業更常受到天候影響,收入變得不穩定,加上沒有完善的退休金保障,沒有離農架構設計,讓年輕人從農意願受到影響。
根據農委會統計,未滿65歲的農保被保險人數,近十年來,平均以3.62%逐年遞減,以此推估,15年後,大概只剩下約35萬人。
今年3月農委會已經提出「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這項制度主要針對65歲以下參加農保的農民。但是一般青農、即將屆滿65歲農民、及學者們對退休金制度又有什麼意見呢?
第64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
醫療公衛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過勞病了嗎